「我升職了!」 一句話把寂靜多時的同學群炸了鍋,大學同學阿豪在群里宣布:工作了8年的公司因人事變更,他被公司推選為負責西部客戶開發的區域領導,終於熬出頭了。
同學們發出羨慕的表情,前一聲「李總」、後一聲「李總」地稱呼著他,阿豪也爽快地發了紅包,分享他的喜悅。
一個月後,阿豪找到了我,談起了他任職後的感受。他覺得自己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他認為既然自己是部門的新晉領導,就應該做出一些成績來。於是他用更認真地態度執行工作任務,他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
每天和同事們拼搏在第一線,通宵達旦趕進度,工作時間比下屬更長;
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扛起一切有關開發業務的事務;
拒絕了一切外界的社交活動,屏蔽外界信息,只管埋頭苦幹專心攻克項目難點。
他感嘆,這執行力比當員工時更賣力,幹勁更十足。事與願違,限期將到但他的項目進度一點起色都沒有,他作為領導,頓感壓力山大。
我看出了問題,「為什麼你是領導,還做著你原本的工作?」
「就是因為我的業務能力強,所以公司看中了我的能力之處,所以安排我做領導統籌啊,我不應該更加賣力,凸顯我的能力優勢嗎?」
聽到阿豪的回答,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他會覺得工作吃力的原因:站在了領導的位置,卻用了普通員工的思維方式做事。
這是很多新晉領導都會面臨的窘境,在其職卻不能謀其位。這容易出現自我懷疑、壓力劇增、無所適從的感覺,皆因他們都掉進了三個職場陷阱!
陷阱一:能力陷阱
以阿豪為例,他是從事金屬業務開發的,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他被提升為領導管理者,他的錯誤觀念在於,之所以我被提升,是因為業務能力出眾。而在擔任領導期間,我更需要把業務做精做好,這樣才能將我的價值發揮得最大化。
因此,阿豪在上任的一個月期間,只專注做他擅長的事情,而且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其中,比做員工的時候更加賣力。久而久之,這些擅長的事物占據了他的思維空間、工作時間,他哪有其他精力去處理其他問題?他可是一個領導管理者,而不再是單純的部門業務員!
當一個人太專注於自己能力範圍的時候,反而忽略了很多對他很重要的變通機會。此時,阿豪能力的優勢反而變成了陷阱,他完全被能力所禁錮和限制,出現畫地為牢的窘境。
擺脫能力陷阱的方法
1、改變思維方式
以前我們一直強調做任何事,要首先做好目標計劃,拆分步驟,通過目標計劃來指引我們工作方向,如果你是領導者,你必須摒除這個工作觀念。社會心理學家卡爾•韋克說過: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才知道的!
也就是說,首先你必須要像領導者一樣行事,然後才可以獲得領導者應有的想法和思維。通過邁出第一步,在實踐中不斷獲得源源不斷的想法,不斷調整前進的方向,更新工作的目標。而不是通過計劃方案來指引你的工作,這是很被動的做法。
2、爭取與外界充分接觸,做橋樑的連接作用
職場上有「中心型」領導和「橋樑型」領導兩個類型。當你只將目光集中在內部事務,團隊的目標設定、工作任務和指標時,你就屬於「中心型」領導,這類領導管理的團隊工作效率高,績效好,但對於領導者的個人發展和公司發展是不利的,具備局限性。而阿豪就屬於此類型領導,他只將目光放在做好業務上,屏蔽了外界一切信息,容易導致自我設限的發生。
當你熱衷於把團隊和外界相關組織聯繫起來,充分獲取外界各種有利資源,並與公司內部需求相結合,常給團隊帶來重要信息和資源,此時你就屬於「橋樑型」領導。這比起「中心型」領導來說,能更快在創意產品和新穎服務方面取得成績,從大局出發,統籌工作,公司的格局也會因此獲得提升。因此,我建議阿豪要學會做「橋樑型」領導,切勿固步自封。
3、合理分配時間,將時間預留給處理意想不到的事上
哈佛大學做了一項調查顯示,企業高管60%的時間都花在開會上。有些管理者會認為花更多時間在內部事務上,就會取得高效。相反,真正優秀的管理者卻願意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和其他部門或者更高領導層建立連接上。
領導者應釋放一部分自由時間給自己,去進行策略性思考,站在最高點統籌大局,而不是要專注於解決眼前的問題。谷歌的做法就充分印證了這點,谷歌會讓每個員工有20%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因此孵化出谷歌郵箱、安卓系統等優秀產品。
《稀缺》一書中也提及:世上最稀缺的資源是時間。尤其是日理萬機的領導者,時間的稀缺尤其凸顯,那麼就要求我們將有限的時間都花在重要事情這個刀刃上。
陷阱二:人際交往陷阱
阿豪認為,我為了促進項目的進度,於是屏蔽了一切社交活動,而且他遇到問題就只會在行業的圈子裡尋求幫助,這樣會較有針對性,絕不會浪費時間在其他無用的社交上。
如果作為領導的你有這種想法,將會是致命的!要知道,你的格局不只是在眼前的一堆文件,手中的項目,你是要站在最高處去統籌整個項目乃至公司發展方向的。因此你的社交圈子必須要廣泛,而且你還要用心去經營這些將來會帶給你機遇的社交。
擺脫人際交往陷阱的方法
1、以點到面,充分擴展你的人際交往圈子
我們做好每件工作,都離不開外界的協助,通過外界的信息渠道獲取更多資訊,從而讓我們靈活應變各種變化。
我的上司領導這點就做得很好,他從來不會拒絕任何一個值得關注的圈子,例如,我們是做金屬行業的,他的目光不止停留在此行業,他還會走進網際網路、銀行、證券等不同類型的圈子,時刻留意著這些圈子的動態。
有次,我們團隊需要處理一個風控之外的突發事件,情況特殊,不容有失,大家都手足無措焦頭爛額之時,領導讓我們聯繫某交易所風控部的一位牛人,並通過他的牽線,找到負責監管項目審核的聯繫人進行一次次的開會研討。最後,這個突發事件順利得到解決。
人際交往的能力,就是你職場的軟實力,你必須重視起來並加以運用,你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沒方向的時候,這些你所建立的人際交往圈子就是你的指明燈。
2、利用六度分隔理論
世界上所有互不認識的人,只需要通過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建立聯繫,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這個理論不是說任何人都需要通過六個層次才能與其他人產生聯繫,而是指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就能產生必然聯繫的。
這個六度分隔理論非常適合用於建設你的人際交往圈子中。例如,以阿豪為例,他認識了金屬行業的一個大咖,阿豪完全可以通過利用大咖的關係去認識其身邊的其他牛人。因而你的社交圈子就會遍布不同行業領域,你所獲取的渠道就變多,機遇也就變多。
陷阱三:真實性陷阱
阿豪認為,只要我埋頭專研我的項目,秉承自我風格做事,堅持目標,就不會容易偏離軌道。但如果根據環境而變換自己,就會失去了自我本性,也就失去了發光點。因此他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做真實的自己,不去改變。
但是,這種「堅持真實者」的最大問題在於,他們是以過去的標準來定義真實性,而忽視了社會變化的趨勢。好比變色龍,在危險重重的自然界中,它必須擁有隨時變換皮膚顏色才能對自己做出最大的保護。而優秀的領導者之所以在變幻莫測的職場上春風得意,是因為他們學會隨時適應時代變化而作出自我調整。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倔強的堅持真我,不曾改變,這將會隨時被社會的發展趨勢的大浪所淹沒。
擺脫真實性陷阱的方法
1、善於做「隨機應變者」
避免真實性陷阱的核心就在於擴展自我概念。你的做事方式、思維方式不應該一成不變,相反,你要善於做「隨機應變者」。以我領導為例,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肅有威嚴,但面對不同的場合,他就有不同的表現。在給同行分享經驗時,他嚴謹肅穆;在給學生演講時,他風趣幽默,妙語連珠;在給政府領導彙報工作時,他一絲不苟,謹慎行事。在面對不同的受眾,他知道自己應該轉換什麼的態度。
善於做隨機應變者,不要產生虛偽的內疚感,因為優秀的領導者一直堅守核心的自我價值觀和目標為中心,這些適時而變的轉換,是為了更好地圍繞目標而展開的,這並不會偏離你的目標和方向。
2、學會模仿榜樣
模仿榜樣是一個很好的進步轉變方式。作家威爾遜米茨納說過:如果你模仿一個作家,那就是剽竊;但如果你是模仿很多個作家,那就是研究。
的確,當你對某一個人的做事風格很欣賞,又佩服另外一個人的辦事方法,同時對某個人的見解深同感受,那麼建議你可以取其精華,將他們身上各自的優點學習起來,通過修改、精進、融合成為自己的獨特技能。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了!
學會模仿榜樣,會讓你擴寬學習的胸懷,打開接觸新事物的眼界,增加接納優點的渠道,你的格局自然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