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晨陽
1988年初,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核動力潛水艇(以下簡稱「核潛艇」)迎來了第一場 「大考」——在南海進行極限深潛試驗。
這是有風險的——20多年前,美國一艘核潛艇在進行極限深潛試驗試時因事故沉沒,艇上100餘人無一生還。
緊張的氣氛在參試人員之間蔓延,有人甚至開始寫近似「遺囑」的家書。
「帶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執行深潛試驗,那是非常危險的。」中國核潛艇總設計黃旭華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耐心安撫參試人員,給他們鼓勁,還當場宣布上艇與大家一起下潛。
時年62歲的黃旭華,成了世界上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也見證了自己親手設計的核潛艇抵達水下極限深度,成功完成深潛試驗的光輝一刻。
在山呼海嘯般的歡騰中,他即興揮毫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這位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一生都在為國「深潛」。
黃旭華
從零出發的深潛路
1974年,八一建軍節,我國第一艘核潛艇——「401」艇正式交付海軍,編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
從這一天起,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中國也是核潛艇研製速度最快的國家——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五年後交付海軍。
「外國人用幾十年分三步走才搞成了核動力潛艇,你們一步成功,是不是中國人比外國人聰明?」
黃旭華淡然答道:「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也沒有證據表明中國人比外國人聰明。我國國力薄弱,核潛艇研製時間緊迫,我們只能少走彎路。」
這條「少走彎路」的路,是從一窮二白的零點起步的。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成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核潛艇是一國海軍的戰略力量,更是保家衛國的定海神針。
儘管當時中蘇兩國仍處於「蜜月期」,前蘇聯領導人卻斷然拒絕了幫助中國製造核潛艇的請求。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擲地有聲的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58年,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時年34歲的黃旭華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成為「核潛艇總體設計組」最早的29人之一。但這些滿懷熱忱的研究人員,連核潛艇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黃旭華得到了一隻從美國買來的核潛艇玩具模型。打開外殼後,潛艇內部的飛彈、指揮艙,甚至核反應堆等都一目了然。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售價3美元的玩具,成為中國科技人員破譯核潛艇密碼的一枚鑰匙。
類似這樣的「土辦法」,黃旭華還有很多。他有一把北京生產的「前進」牌算盤,是他岳母在銀行工作時用過的。在沒有現代化計算手段的年代裡,這把算盤立下了汗馬功勞。「毫不誇張地說,我國一代艇的許多關鍵數據都是出自於這把算盤。」黃旭華笑道。
核潛艇結構複雜,載荷繁多,保證重心準確非常困難。黃旭華讓人在船台入口處放了一個磅秤,所有入艇的東西,小到一點邊角料,都要先過秤,以確保每個部分的重量都跟黃旭華的計算一致。
黃旭華幽默地把這種策略稱為「騎驢找馬」——在一時無馬的情況下,小毛驢也能發揮大作用,同時決不放棄尋找千里馬。
深潛者亦是深情人
黃旭華早年的志向不是做個大科學家,而是繼承父母衣缽,懸壺濟民,「旭華」也不是他的本名。
但他的整個少年時期,都處於國家最動盪最危難的年代。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後,他給自己改名「旭華」,祝福中華民族如旭日東升一般崛起,而自己將傾盡一生之力,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做出貢獻。
什麼能保家衛國,他就學什麼!
1945年,黃旭華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造船系。學習之餘,他還加入了學校的進步學生社團「山茶社」,並逐步成長為地下黨培養的進步青年。
在國民黨抓捕地下黨員和進步學生的那段恐怖時期,黃旭華不僅兩度僥倖躲過了國民黨憲兵及特務們的逮捕,還幫助交通大學學生會主席厲良輔逃脫了搜捕。
那時的他或許無法預料,這段地下工作者生涯,成了他一再隱姓埋名,為國「深潛」的前奏。這個「旭華」,成了冉冉升起的祖國背後,一顆沉潛向神秘深處的星子。
1957年元旦,黃旭華回鄉探親,向母親許下了「常常回家看看」的承諾。
誰知這一別,再見已是30年後。
進入「核潛艇總體設計組」後,黃旭華對家人而言,也像一艘滑入深海的潛艇,從此既不知道他在哪裡,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只有一個神秘的郵箱,斷斷續續地傳來一點言辭模糊的信號。
直到父親去世,他也沒能趕回來,見上最後一面。
1985年,《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報道《騎鯨蹈海賴神將》,第一次公開寫到了中國研製新潛艇的事情,但沒有直接點明核潛艇。黃旭華意識到,保密的門正在放開,應該找機會回趟家了。
1986年11月,黃旭華到大亞灣核電站出差,順便回了趟廣東省的老家。已經93歲高齡的母親帶他遊覽七星岩,一路上講他的童年故事。
臨近分別時,母親還為他唱起了祝福的歌。但這短暫的三天裡,母親沒有追問他的工作。「母親蠻有修養的,她認為不該問了,也問不出來。」黃旭華回憶道。
一年後,母親收到了黃旭華寄來的一本雜誌。雜誌上有一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講述了一位不能透露姓名的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
恍然大悟,百感交集。母親召集所有子孫,鄭重宣布:「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得諒解!」
每每想起母親的這段話,黃旭華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但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深潛者」亦是「深情人」。雖然不能常伴家人身邊,他一直在用力所能及的方法,表達著自己的愛意。
自上世紀70年代他們從北方荒島遷至武漢後,黃旭華的家就開始有了周末家庭晚會,他用一身的才藝,博夫人和女兒們的笑顏。在他家裡,時不時的,就會傳來一陣自發的合唱。
每當他離開家,就會在腦海默默地唱一首《再相會》,那是兒時母親帶他們唱的一首歌,祈願早日相會,家人重聚。
2014年初,黃旭華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他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在一窮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時隔六年,黃旭華再次登上舉國矚目的領獎台。為國深潛的人,終究會迎來祖國和人民的感謝與喝彩。
編輯 | 甘曉
排版 | 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