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鋼琴曲完全熟練後用這些奏法去演奏,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0-01-20   音樂共享頻道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注意的對象如果是內容豐富的活動變化著的,那麼就容易穩定和持久,反之內容單調,注意就容易動搖,鋼琴練習中,如果改變奏法,改變音色,這樣就容易使彈奏者的注意力穩定而持久。當一首鋼琴作品完全熟練後試著用以下奏法再去演奏,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我們很容易覺得枯燥的音階,琶音,和弦類的練習曲。

變節奏練習法


變節奏練習法就是將特定樂曲或片段,如音階、琶音和連續相同節奏的樂曲和片段的原節奏予以變化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可以增加演奏者(尤其是兒童)的練琴興趣,也有利於克服樂曲的技術困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很適合於訓練手指技術的《哈農》練習。


如將×× ×× ×× ×× 的原節奏變成經過許多有規律的變節奏練習後,好像從各個角度觀察了一個事物,也可以比喻成好象是用各種「佐料」處理了一種食品,無論多難的曲子,經過變節奏練習後,都會有明顯的提高,甚至達到樂曲原來的要求,因為在變化節奏練習中,速度增加,力度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的練習過程中完成的,符合人們掌握技藝客觀規律。

改變奏法的練習


1.非連奏:其發音的狀態為:音與音之間以斷開的形態先後發聲。根據用力部位的不同,非連奏有4種方式:


(1)大臂非連奏:利用肩關節的運動,用全臂的自然力量快或較快的下鍵速度,奏出響亮有力、深厚結實的聲音。


(2)肘部非連奏:利用肘關節的運動,用前臂及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較結實的聲音。


(3)手腕非連奏:利用手腕靈巧的上下運動,用手的自重量,奏出比肘部非連奏更為靈活的聲音。演奏時採用手腕小幅度靈活的上下動作,有時又結合指尖小幅度水平方向的「抓鍵」動作,奏出音與音之間半斷半連聲音效果。


(4)手指非連奏:利用掌關節靈活主動的運動,腕部非常放鬆而又有彈性,指尖與琴鍵較垂直,快觸快放,音和音之間有一定的空隙、奏出均勻、清晰、顆粒般的聲音。

2、連奏:其發音狀態為:音與音之間連續不斷地發音。根據手指觸鍵的狀態,連奏有4種方式:


(1)高抬指快觸鍵:手指抬高,快速觸鍵,獲得飽滿有力而又富有彈性的聲音。


(2)低抬指快觸鍵:指尖在掌關節和手指關節的協調用力下,力量集中,快速觸鍵、音迸發出,指尖快速離鍵,這樣奏出的聲音音質豐滿,句子流暢,力度變化的幅度可以較大。


(3)高抬指慢觸鍵:這種觸鍵方式配合臂力的運用,能彈奏出深沉豐滿的音色。


(4)低抬指慢觸鍵:此奏法配合各種力量的協調能奏出多種力度、多種層次的聲音效果。

3、跳音奏法:其發音的狀態是音與音發音時互相斷開,與非連奏相比,跳音的觸鍵所需的時間更短、速度更快,聲音更輕巧、更富有彈性。根據發力部位的不同,跳音奏法也有4種方式:


(1)手指跳音:掌關節發力,手指快速觸鍵,快速離鍵,適合彈奏輕巧、快速的跳音,聲音靈巧、華麗。


(2)手腕跳音:通過手腕有彈性地發力,指尖觸鍵,然後手腕帶動手指快速地離鍵。常用來彈奏比手指跳音速度慢、力度強的單音、雙音和和弦,聲音飽滿而有彈性。


(3)肘部跳音:手指及手腕穩定,通過肘部發力,指尖觸鍵,然後肘部利用琴鍵的反彈力,有彈性地帶動手指快速離鍵,聲音較厚實,充滿彈性。


(4)肩部跳音:用來彈奏速度慢、力度強的跳音。以肩部為發力點,手指堅定有力地觸鍵,彈奏出輝煌和震撼人心的聲音效果。


如果一首作品練熟以後再按照以上奏法進行練習,每次就可以連續奏12遍,就好象用12種奏法「解剖」了一首樂曲或片斷,比一遍一遍的過效果會好太多,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