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臨宋雪霽山茶圖》
作品尺寸:35×35cm
作品材質:紙本設色
年代:2012年6月
作者:李曉明
臨摹步驟一:
白雪紛飛,百花凋零,萬物似乎皆已沉沉睡去。一枝山茶卻在沉寂的大地中悄悄地綻放了。它頭戴金色的蕊冠,身披紅艷的花裳,一邊伸展著如璧般的厚葉,一邊親吻著片片飄落的冰霜。寒冬里,既悅人眼目,也暖人心房。在這幅山茶霽雪裡,白雪映襯著紅花、綠葉,展現無盡的生意。世間彩筆,雋永若此,令人折服。圖中花葉陰陽、向背各異的形態和花朵的虛實藏露中可以看出,此圖物象,絕非模仿他人之作,也絕非僅憑印象的臆造,而是細心觀察對自然物象寫生之後的創造。
林椿的這幅小畫,所表現的物象並不多,雖然僅一枝、數花和幾片葉,但極耐看。可以說達到了百看不厭且愈看愈有趣、愈看愈有味的地步,顯示了構思上的匠心獨運,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整幅畫面仿佛是一首無聲的詩,意味無窮。
臨摹步驟二:
畫面整體平塗亮黃色(藤黃加朱磦),干後用清水打濕畫面,趁濕用赭紅(朱磦加微量曙紅加微量淡墨)烘染畫面中間、花朵下方。
正葉平塗草綠(藤黃加花青),葉子和枝杆上積雪平塗白粉,反葉、萼片和花托平塗汁綠(藤黃加酞青藍加朱磦),花頭和花苞平塗朱磦,花房平塗粉黃(藤黃加白粉),枝杆平塗淡赭石(朱磦加淡墨)。
臨摹步驟三:
花青(酞青藍加墨)多次統染正葉,葉尖染開,左上角正葉顏色要薄。反葉統染淡草綠。萼片尖端倒染朱磦。淡墨紅(曙紅加墨)統染花頭和花苞,反瓣要亮,統染面積要小。正瓣根部顏色最重,左上方花苞統染顏色要淡,畫面下方花苞要多次統染。淡赭墨統染枝幹暗部。
臨摹步驟四:
正葉用墨青分染,主筋亮面留水線。右下方正葉多次分染壓暗,要表現出葉子相互間的壓蓋關係。反葉用淡墨青(酞青藍加淡墨)小面積分染留水線,葉柄用淡墨青勒染兩邊。中間留亮。萼片用胭脂分染尖部。葉子和枝幹的積雪用淡硃磦分染,注意葉子、花瓣、枝幹對積雪的遮擋關係。墨紅繼續分染花頭,反瓣留水線。下方花多次分染。淡赭黃分染花房周圍。淡墨皴染老乾疤結和被葉子遮擋的地方。
臨摹步驟五:
正葉罩染淡墨綠到葉尖處染開。中墨皴染枝幹最暗處。偏灰的薄四綠(三綠加白粉加淡墨)提染反葉和萼片根部。淡白粉提染積雪亮部。中墨提染正瓣根部和花房周圍。干後用清水將畫面整體打濕,用底紋筆稍用力大面積洗刷畫面正葉葉尖處,花頭和花苞上的浮色,反葉葉尖和積雪的亮部。
臨摹步驟六:
重墨點出枝杆上苔點,背陰處多,要有大小疏密區分。中墨復勾正葉主筋和外輪廓,淡墨勾細葉脈,再用三綠復勾主筋。淡墨勾反葉細脈,復勒主筋,再用四綠復勾。花頭和花苞罩薄曙紅後用淡墨醒染暗部。濃粉黃點蕊,濃白粉勾花絲和雌蕊。淡墨罩萼片。小筆蘸濃白粉點寫積雪亮部,點寫時可將筆毛微微捏扁,用類似點厾的筆法散鋒畫出。左上方葉片的雪要稍亮,點寫時要有疏密大小區分,表現出雪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