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多年生草本,又名竹葉門冬青、迷身草、山雞米、金竹葉、長竹葉、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是禾本科植物淡竹葉或中華淡竹葉的全草。首載於《本草綱目》:淡竹葉,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數寸,細莖綠葉,儼如竹米落地所生細竹之莖葉,其根一窠數十須,須上結子,與麥門冬一樣,但堅硬爾。隨時采之。八、九月抽莖,結小長穗。人采其根苗,搗汁和米作酒麴,甚芳烈。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淡竹葉性寒,味甘、淡,歸心、肺、胃經,藥用部位為全草。具有甘淡滲利、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胸中疾熱,咳逆上氣、熱狂煩悶等病症。
古籍記載
《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功效:
1.除煩止渴,利尿通淋:《本草綱目》載:「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凡外感熱病,心煩口渴,熱在氣分者,可用生石膏、知母、蘆根等配伍,以清熱除煩止渴;膀胱濕熱蘊結小便淋瀝赤澀者,可用海金沙、車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熱利尿通淋。
2.營養保健,延緩衰老:淡竹葉葉片成分具有很好的營養保健功能。據測定,淡竹葉所含的功能性因子主要是:黃酮、酚酸類化合物、胺基酸、錳、鋅等微量元素。實驗表明這些有效成分能清除體內會促使衰老的活性氧自由基;誘導生物體內部的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增強機體的抗應激和抗疲勞能力;提高記憶能力,延緩衰老的進程等。
中醫食療推薦:
1 淡竹葉豆腐湯
材料:淡竹葉25g,豆腐250g,白糖適量。
做法:將淡竹葉、豆腐加清水煮熟,加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通淋。
2 淡竹葉糯米粥
材料:淡竹葉10g,大米、糯米各50g,白糖適量。
做法:大米、糯米用清水浸泡10分鐘。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及淡竹葉煮10分鐘。取出淡竹葉,放入洗凈的大米。大火煮開加蓋小火熬煮,粥稠米爛加入白糖,煮至溶化即可關火。
功效:清熱潤腸,預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