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萬年前「血統」的老樹種,也在這場大火中

2020-01-07     科學網

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一個土著保護區內,還有著健康的北部長鼻袋鼠群——它們兔子般大小,以桉樹根周圍的塊菌為食。

在2019年10月,一場前所未有的乾旱使森林變為「火種」,熊熊燃燒的大火將保護區燃成灰燼。當生態學家和護林員調查時,沒有發現這種數量只有幾百隻的瀕危有袋動物的蹤跡。


長鼻袋鼠 概念圖


這並不是唯一因肆虐的山火而面臨潛在災難的澳大利亞物種。

截至2019年12月,這場山火已經燒毀了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東部約300萬公頃的土地,面積幾乎與比利時相當。

這場大火襲擊了生態系統和典型的防火濕地和熱帶雨林,摧毀了數十種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

更糟糕的消息是,夏季火災高峰期還有2個月,已經焦乾的土地還要迎接另一波熱浪。

「毫無疑問,瀕危物種正受到影響,即便是普通物種也會因火災的規模而易受傷害。」墨爾本肯迪大學生態學家Euan Ritchie說。

一些科學家甚至驚恐地看到,之前用來監控野生動物的自動相機拍下的烈焰,將他們的研究點化為灰燼。

覆蓋澳大利亞東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新南威爾斯州,至少有20%的國家公園保護區被大火吞噬。41個保護區中的至少35個受到了影響,這些保護區散落在大藍山世界遺產區以及岡瓦納雨林世界遺產區的一些區域。官方估計,標誌性的岡瓦納保護區現在有48%已經被燒毀,那裡有自恐龍時代就存在的雨林。


森林大火 概念圖


雪梨皇家植物園的進化生態學家Maurizio Rossetto憂心忡忡。他擔憂岡瓦納自然保護區一處國家公園中的30種珍稀樹種和數量相近的珍稀動物,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已被破壞。該國家公園擁有澳大利亞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森林,「有大量來自6000多萬年前岡瓦納時代的擁有古老特有血統的物種」。「這些樹的樹皮很薄,不能防火。」Rossetto說,他特別關注3個物種——每種僅剩幾百棵。

岡瓦納雨林中的臀袋蛙也受到了威脅。這是一種纖細的2厘米長的兩棲動物,它需要潮濕的樹葉才能生存,對火沒有耐受力。在大藍山地區,大火毀壞了約50%的遺產保護區,威脅著小範圍內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比如一種發現於1994年的「活化石」——瓦勒邁松。

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生態學家Ross Crates說,這些山脈也是一種極度瀕危鳥類的「最後據點」。這種羽毛黑黃相間的食蜜鳥僅剩250~400隻,大約80%在大藍山築巢繁衍。大火已經摧毀了至少5個山谷中的食蜜鳥鳥巢,山谷中有些巢中仍然有雛鳥。

在新南威爾斯州更靠西的地方——澳大利亞內陸深處,另一種瀕臨滅絕的鳥類正面臨新的危險。澳大利亞麻鳽棲息於麥澤理沼澤——一個在豐水期為成千上萬的水鳥提供棲息地的保護地。


蘆葦 概念圖


但澳大利亞長期的乾旱使沼澤乾涸,加之大火燒毀了3000公頃的土地,麻鳽的主要築巢棲息地蘆葦床消失了90%。

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州,研究人員擔心火災已吞噬了保存有瀕危的本地堅果樹的國家公園,該堅果樹的數量已經不足150棵。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哺乳動物生態學家Diana Fisher說,大火還危及該國家公園裡的銀頭闊腳袋鼩,這是一種瀕危的有袋食肉動物,數量僅剩幾百隻。(胡璇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3Umg28BMH2_cNUgQP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