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三年才能採收,金融小伙在崇明種了百畝仙草!

2020-05-30   上海崇明

原標題:生長三年才能採收,金融小伙在崇明種了百畝仙草!

從冒出嫩芽開始,一根鐵皮石斛的莖幹需要生長三年才能採收。野生石斛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也生長於石縫中,藥用價值高,被稱為「仙草」。在綠華鎮的上海西沙明珠鐵皮石斛有機種植園,90後小伙吳佳希帶領5名工人,種植著百畝「仙草」。

有機石斛可以是時鮮貨

整個種植園大棚、小棚共計50多個,一年能產出5噸鮮鐵皮石斛。偌大的種植園內平時只有5個工人,農忙時才會僱傭周邊農民。這要歸功於基地的半自動化管理,洒水、光照都是機器控制,吳佳希是主要負責人。

走進大棚內,一株株石斛栽培在松樹皮中,使用發酵後的羊糞作為肥料。一個盆子中種一株石斛,乍一看像是盆景。「野生石斛長在峭壁的石縫中,可見其根部的生命力。用盆栽種植的形式是為了防止石斛生病後發生大規模傳染。『仙草』嘛,比較金貴。」吳佳希向記者介紹。為防蟲害,大棚表層都配備了防蟲網;擺放石斛的支架覆有專門的貼紙,防止蝸牛攀爬上去吃掉嫩芽。

「這裡的石斛種植通過有機認證,不用化肥農藥,雜草都是人工拔除。」儘管不是生長在野外,種植園設法提供自然的生長方式。鐵皮石斛不能在陽光下直曬,光照強度需嚴格控制。對此,基地內採用了與復旦大學合作研發的紫外線燈補光。「每組燈的光譜都不一樣,我們正在實驗中。比較不同光線照射生長的石斛的營養含量和產量,這樣就能獲得最佳的光照方案。」吳佳希說。

栽培2年後,鐵皮石斛藥用價值達到最佳,莖幹達到20-30厘米,其莖幹、葉、花均可採摘。「我們主要針對的是江浙滬一帶的買家。」吳佳希介紹,除了傳統的干石斛,讓顧客吃到最新鮮的石斛是這裡的一個特色。通過全程冷鏈的快遞配送,江浙滬的客戶可以吃到當天剛剛採摘的鮮石斛。「現代人都喜歡吃原汁原味的時鮮貨,我們要迎合市場需求。」

90後小伙的「管理經」

管理百畝種植園不容易,90後吳佳希剛來基地時,工人們有點「不買他的帳」。「畢竟人家都是種了幾十年地的行家裡手,我首先要向他們學習溝通。」小吳找到了幾人中技術好、威望高的「沈隊長」——沈衛生。跟在他身後,吳佳希耐心地向他請教,慢慢從新手蛻變為石斛種植專家。發揮年輕人的優勢,涉及高科技的光照設備基本都是吳佳希動手操作。「我感覺自己是『技術入股』,要發揮年輕人的長處嘛。」吳佳希笑著說。

要說吳佳希僅僅是個管理人員,肯定也不對。到了6月石斛開花的季節,他都會主動和大家一起到棚內採花分揀。「每年這個時候最累,悶熱的大棚里幹活可不好受。」農忙時節,少不了吳佳希「下地幹活」的身影。「天熱了,再給工人們買點飲料、冷飲,勞逸結合,大家的幹勁也會高一點。」小伙子的努力獲得大家的認可。

種出好石斛後,就得想想怎麼賣得更好。本科學金融的吳佳希想了條致富妙招,做起「附加產業」。根據「藥食同源」的原則,他把園內的石斛喂給散養雞,在燉雞湯時也加入一些石斛。雞湯帶著一點翠綠,這道名為「翡翠雞湯」的養生菜出現在崇明農家樂的餐桌上。「雞湯的附加值上去了,價格高。客人覺得好,還可以再來我這兒買點石斛。」吳佳希說,「除了雞湯,崇明印糕、面點裡都可以放一些石斛。最近直播帶貨很火爆,這也是一個新方向。」

記者:施昊豪

攝影:張悅陽

編輯:顧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