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標,只為一生閱讀

2019-09-30     暢想文化

文/鍾百超

如今,英語教學不學音標了,倡導者相信,通過自然拼讀法,就可以讓學生擺脫英語學習的痛苦,迅速找到學好英語的捷徑。他們假設英語字母組合有一套固定規律,只要掌握這些規律,見詞就能拼讀單詞,見詞就能拼寫單詞。

不可否認,規律是存在的,但存在的範圍有多大。在英語的詞彙中,有規律的詞彙占多大比例,是90%,還是60%?即便占90%,那麼,沒有規律的單詞讀錯了,又如何處理,是不是意味著各自發揮?況且沒有90%。

外國人對待念錯字,態度是如何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中國人,如果當了白字先生,那可是鬧笑話的。北大校長在建校1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把莘莘學子讀成了「jingjing」學子,把「鴻鵠之志」讀成了「honghao」之志,復旦大學女教授把「耄耋」說成「maozhi」,成為一時笑話。可見,讀書學習,不可不持慎重態度。

學與不學音標,其實是一個觀念問題。有音標不學,而模仿所謂的自然拼讀,就像學漢語不學拼音一樣,那是一種倒退。有人還不以為然,拿英美國家不學音標,靠自然拼讀來學習英語為例子,來否定學習音標的必要性。英語學習,有環境的差異,對於母語是英語的國家而言,他們可以不學音標。但是,對於中國人,學習音標是百利而無一害,它是幫助我們認讀和記憶單詞的重要推手。丟棄了這樣的工具,而盲目推崇自然拼讀法,就好像丟了西瓜撿芝麻一樣,是不可取的。

學與不學音標,還涉及到治學態度。遇到不懂的生詞,停下來查閱字典,既確定它的讀音,又弄懂它的意思,這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嚴謹的人,就會少犯錯誤。許多人讀書,看到不懂的單詞,按照自然拼讀法直接念,不僅念錯,對於它的意思,不求甚解,就這樣跳過去。這種做法,似乎讀了許多,但又有多少實際的收穫?

學習音標,學會查字典,這對於英語學習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走所謂的捷徑,其實是一條誤人子弟的曲徑。當然,開始階段讀一點自然拼讀的讀物,增加興趣,我們不加反對。但是,從長遠來看,最終還是要走上學習音標的正軌。

音標應該從什麼時候學?我們建議從三四年級就可以開始學習音標,五年級似乎就太晚了。因為學會音標之後,自己還要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一定閱讀量,可以增加詞彙,增加語感,同時也能應付有關的考試。

以曲為直,丟掉幻想,從音標抓起,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為孩子一生閱讀做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w78gm0BMH2_cNUgF5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