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幫子長肉,不一定是胖了

2019-10-18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小鮮肉的憂傷:

最近非常不開心,臉上長了一個大包,已經有2-3年了,我以為自己長胖了,一開始就是黃豆粒那麼大,不疼不癢的就沒在意,也是怕做手術之後臉上留個長長的疤。一拖再拖長得這麼大了,我還怎麼當小鮮肉啊。

比吳彥祖帥的小嶽嶽:

我臉上長了一個瘤,其實這個瘤有三年了,我一直沒管過它,今年長的速度有些快,醫生診斷是良性的,是腮腺出問題了,耳朵下面明顯鼓出一個包。醫生把做手術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跟我說了,嚇我一跳,首先臉部的神經好多都在耳朵下面,術後有可能出現面癱。

耳下長腫塊,不痛不癢易忽視,小心腮腺腫瘤!!

那麼,什麼是腮腺腫瘤?它又有什麼特點呢?

腮腺腫瘤並非罕見疾病,腮腺腫瘤可發生在一生中的任何時期,且男女都可能患此種疾病。幸運的是,腮腺腫瘤中,良性腫瘤占70~80%,其中多形性腺瘤最為常見。惡性腫瘤占少部分,黏液表皮樣癌多見。

發病原因

確切病因不明,但其誘因有多方面:營養不良、曾患有其他腮腺疾病、吸煙等。此外,家族遺傳病史、個人體質、生活習慣、外界刺激等多因素也可引發。

圖文無關

常見臨床症狀

腮腺區腫瘤不容易發現,只有在洗臉或沒事摸耳垂的時候偶然發現。臨床上可觸摸耳垂下方腮腺區不疼不癢的腫塊,病程可達數十年,這也是患者常常不能引起重視的原因。只有腫瘤長大引起面部明顯突起畸形,影響美觀,才引起患者重視,如短期內迅速長大,或有同側面癱(口角歪斜,鼻唇溝變淺,額紋消失,閉眼不全等),或腫瘤固定疼痛,則腫瘤可能惡變。

常見腮腺良性腫瘤

多形性腺瘤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一種含有腮腺組織、黏液和軟骨樣組織的腮腺腫瘤,故又稱「混合瘤」。多見於青壯年。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腫瘤多表現為耳下區的韌實腫塊,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中等硬度,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有移動性,無壓痛。

沃辛瘤

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突狀囊腺瘤,是發生於涎腺的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無症狀。多出現在腮腺後份表面及下極,一般較小(直徑4cm以內),圓或卵圓形,界限清楚,質地較軟,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有雙側發病。

主要治療方式

由於腮腺腫瘤病理分類較多,解剖結構特殊,若處理不當,腫瘤極易復發,面神經可能永久損傷,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第一次手術是患者獲得良好預後的重要保障。目前多採用瘤體腺體一併摘除術,以防腫瘤復發。腮腺腫瘤術後觀察和隨訪非常必要,患者應定期按時複診。

術後健康指導

1.全麻清醒4~6小時後取半臥位,可以促進創面的引流。傷口拆線前不要沐浴、洗頭,以免引起傷口感染。

2.飲食進食半流食,應避免進食辛辣、酸性、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衛生,餐後、睡前漱口,以防止傷口感染。

3.負壓引流護理指導留置負壓吸引期間勿擅自擠壓引流管以防返流。翻身或活動時,勿使管路扭曲、打折或脫出。

4.疾病知識指導

由於術中需要解剖面神經,可能會造成口角歪斜,流涎,可隨著面神經功能的恢復而改善或消失。

傷口敷料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促進創面癒合,不要隨便揭開敷料,以免傷口包紮鬆緊度改變而加重術區腫脹。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通過上面的介紹,您對腮腺腫瘤是否已經有所了解呢?當您發現您身邊的人與「猴賽雷」「撞臉」——懷疑腮腺腫物可能時,請一定要及時就醫喔!早發現,早治療!

來源:護夢雅苑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q4t3m0BMH2_cNUg-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