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一冷,就開始挂念那個澡盆一樣大的大鍋雞了!不少人爆料說它是天河最好吃的柴火雞,用的是正宗走地雞,現點現殺,還會現場製作,現在去吃正合適!
選用的雞至少三斤起步,老闆建議我們小隻的母雞就足夠吃了,端上來這滿滿的一大盤,足夠兩個女生吃到肚撐!
廚房後面殺雞,堂前的阿嬤已經開始準備引火添材,很久沒吃到正宗的柴火雞,忍不住期待起來。
灶台里燃起熊熊的火焰,久違的煙火氣撲鼻而來。
岑村柴火雞的口味比較劍走偏鋒,做的是重慶口味,除了常規的香料、海椒、麻椒,火鍋底料一樣都不少。
照顧到不能吃辣的廣州人,初次嘗試可以從微辣開始,我們同行的小姐姐是無辣不歡的廣西人,豪氣萬丈地叫了中辣,從老闆震驚的眼神中得知,像我倆這樣嗜辣的人真的不多。
越是原始的做法越能凸顯雞的美味,一口大鍋,磚壘土灶,散發著清新木材香味的柴禾,這樣淳樸的家常燉菜,才是如今難得的美味。
鐵鍋燒熱開始炒制雞肉,先是倒入農家菜籽油,鐵鍋積累到極點的溫度讓鍋里瞬間炸開油花,下入配料炒至出香味,海椒的香味直鑽鼻尖。
農家的鐵鍋不需要防粘鍋的圖層,日積月累的炒制天然的油脂早已滲透其中,烈火烹油中,只需快速轉動鐵勺,鍋里的色澤轉至焦黃,光看著就食慾大增。
貼餅子是這裡的特色,薄薄一層玉米面糊附在鍋邊,僅靠鍋中的蒸汽就能燜熟,浸潤了肉湯的玉米餅子,鍋里倒入水燜煮,只需稍等十分鐘就大功告成。
燜煮過後的雞肉已經十足入味了,更添一分焦香,這才是人間至味的煙火氣。
每一塊雞肉都閃閃發光,緊緻不柴,哪怕是重口味的海椒的加入,絲毫沒掩蓋雞本身的清香。
隨便撈起一勺都是滿滿的雞肉,愛這口的可以吃個過癮了。
忙著拍照,老闆在一邊催促我們趕快試下味道,「時間久了雞肉就老了。」
澄黃的雞子炒熟後縮小了體積,咬開是粉糯紮實的蛋黃,好神奇的變化,竟然比我前20多年吃過的雞蛋都要香,果然濃縮的都是精華。
金黃的玉米餅外酥里嫩,玉米天然的香味與雞肉香融入得渾然一體。
配料選擇了百搭的土豆,又是配菜中的低調的一員猛將,裹著熱辣辣的汁水送飯,再開胃不過。
柴火雞吃到最後變成了干鍋雞,雞肉本身含帶的油脂融化在鍋中,咕嘟咕嘟冒著泡泡,雞肉的油脂完全被逼出,顏色逐漸變成漂亮的焦糖色。
岑村柴火雞雖地處天河,但來一趟實屬不易,可依舊不少人山長水遠地開車來吃雞,只能說廣州人太拼了!
聽店裡的老闆超哥說,岑村柴火雞開店三年多了,從一開始的不為人知到今天一桌難求,中間經歷了很多。
「現在很少店像我們這樣堅持用新鮮的原料了,都是冰鮮的,端上來泛白,味道大打折扣」
說著老闆還帶我們去看了農莊身後的養雞場,農莊裡的雞雖不至於在山上放養,活動的空間也不小,每一隻都精神矍鑠活蹦亂跳。
店裡面積不大,大廳里只擺得下十張桌子,超哥說,吃柴火雞的過程本身就漫長,晚來的客人就要在院子裡等位。
這家店雖然不好找,但尋問周邊的街坊,都知道他家,魚塘邊,挨著幼兒園的就是。
其實無論南北,哪個地方不曾存在著這種鐵鍋燉雞呢,只是隨著城市的擴張,曾經再普通不過的東西變得一鍋難求,我們驅車前往岑村深處,吃的不是柴火雞,是情懷。
岑村柴火雞
人均:60元
地址:天河區岑村沙浦大街自編25號
圖:大成
文:小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