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瑞典,大家首先想起的可能是宜家、瑞典肉丸、或者沃爾沃汽車,無疑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瑞典品牌。
事實上,有一些調查報告顯示,對於瑞典國民認可度最高的,他們心目中的瑞典第一品牌,並不是宜家和沃爾沃,而是達拉木馬。
或許大家對達拉木馬不太熟悉,但是這匹經典造型的小馬,大家應該都覺得它挺眼熟的。從宜家的裝飾品柜子,到瑞典贈送給其他國家的禮物,都有達拉木馬的身影。
瑞典是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在2010年訪問湖北期間,就贈送了一座高3米,重達兩噸的達拉木馬作為友誼的象徵,該匹木馬還在2011年上海世博會瑞典館展出,最後被保存在湖北武漢。
對於瑞典人民來說,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說,瑞典精神,瑞典的設計,瑞典的驕傲能夠以一種物件來承載的話,那非達拉木馬莫屬。
它是一項傳承了超過500年的手藝,下至瑞典伐木工人兒童玩具,上至國家之間建交的互贈禮物,它同時也是瑞典精神的象徵。說來,它還真是一匹有故事的馬,so,今天小v跟大家八卦一下這匹譽滿天下的瑞典達拉木馬!
如果要尋找第一匹達拉木馬,那我們要沿著時光的印記,回到1623年的瑞典,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達拉納地區。那時瑞典國土面積是現在的2倍,處於歐洲文化的邊緣,瑞典農民擁有50%的耕地,達拉納森林資源豐富,農民靠山吃山,做起了木材的營生。
達拉納地區
由於瑞典的冬天非常漫長、寒冷,日照最短的時候甚至不足6小時,因此達拉木伐木工人一旦到森林裡伐木,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這群勤勞的伐木漢子休息的時候,會圍在一堆柴火旁,一邊思念家人和孩子,一邊用一些木柴的邊角料刻一些小玩意,他們刻得最多的就是小馬——也是達拉木馬的雛形。
當時,馬不僅是瑞典農民的親密的夥伴,也是他們遠行、運送木材、干農活少不了的好幫手,這些茶餘飯後雕刻的小馬,不僅讓伐木工人有了一種寄託,度過漫漫長夜,也成為回家時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不難猜出,瑞典的達拉納地區就是達拉木馬的發源地,瑞典的伐木工人就是最初的木馬手藝人。塔拉木馬有著經典的造型,它的設計線條簡約,其中有傳承著瑞典人的lagom精神,則少即是多,瑞典人克制而追求簡約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在塔拉木馬製作過程中。
雖然乍看塔拉木馬好像都一樣,但你沒辦法找到兩匹一樣的塔拉木馬。因為不管是從前的伐木工人,甚至現在的木馬工廠,他們都堅持手工雕刻。縱然最初塔拉木馬外形非常樸實,甚至沒有上色,但因為木材的紋理、雕刻方式、走刀的方向不同,都讓每一匹達拉木馬成為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
有趣的是,在達拉納省內不同的村莊,伐木工們雕刻出了不同風格的木馬。如努斯納斯(Nusnäs)的馬是矮壯型的工作馬,拉特維克(Rättvik)的木馬外形則是苗條挺拔的駿馬,經驗豐富的瑞典木馬收藏家可以分辨出木馬的製造者來自哪個地方。
17世紀20年代,達拉木馬在瑞典越來越流行,甚至成為當時瑞典一種流通的貨幣,城裡的瑞典人非常樂意收藏這些精美的手工達拉木馬,用來抵消農民的住宿費用。
達拉納地區的木手工藝品們
在達拉納地區中,有不少的村莊都流行做手工木馬,其中以努斯納斯(Nusnäs)的mora村最為著名。1928年,mora村有一對可愛的小兄弟,當時Nils Olsson 15歲,Jannes Olsson13歲,他們瞞著媽媽,偷偷借了400多塊的克朗創立了第一家Nusnäs的木馬工廠,開始批量製造塔拉木馬。
Olsson家族創辦的達拉木馬工廠
雖然說是工廠,但是Olsson兄弟幾乎完全保留了手工製作塔拉木馬的精粹。雕刻木馬的木材,依然是從瑞典森林裡,取材於生長緩慢的松樹。
製作一批木馬依然需要長達2-3周的時間,製作一批塔拉木馬一共需要9個步驟,其中每個步驟都需要1-2名的工匠親手製作,每一匹木馬上都會有製作匠人的親筆簽名。
全手工製作
除了將木馬雛形從原材料中切割出來的步驟以外,其他所有步驟都是工匠親手製作的,復古的達拉木馬造型,加上經典的瑞典民俗彩繪,一刀一筆之間,依然延續著500多年的古老風尚。
這達拉木馬的手藝始終被傳承著,也沒有因為工廠的出現而改變了最初的味道。其中以這款紅底達拉木馬最為經典,這種鮮艷的紅色是從達拉地區Älvdalskvartsit的石頭提取出來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顏色。
1939年,一匹高3米的達拉木馬,加上一噸重的小木馬漂洋過海到達了紐約世博會現場,隨即成為世博會的報道頭條,達拉木馬的也隨即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逐漸成為了瑞典的象徵和驕傲。
一匹匹的小木馬,最初只是承載著伐木工的思念之情,陪伴伐木工度過一個個寒冷長夜的手作。後來,它成了一代代瑞典人的童年裡溫暖的記憶,成為瑞典人家裡的擺件,也成了瑞典遊客的伴手禮。
塔拉木馬周邊藝術品
幾百年過去了,達拉木馬依然是一眼就能被識別的達拉木馬。雖然它有了更多的色彩,更多的花紋,更多的大小不一的尺寸,由眾多的藝術家親手做出,發展出不同的外觀,但它的精神內核始終如一,所以它也成為了瑞典國民心中的瑞典象徵。
作為一個5000年歷史的古國,我們有數之不盡的輝煌歷史,我們也有無數的古法技藝,一些被傳承下來了,一些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
希望這匹小小的木馬,不僅喚醒了大家的好奇心,也喚醒了大家那份延續民族手藝的決心,假如你有幸接觸一門多年傳承的手藝,歡迎在留言里跟大家分享。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阿V
文字/阿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