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無聲的號角。戰「疫」中,杭州市各級文明單位情系防控一線、踐行文明使命,湧現出一批批的「文明領跑者」。杭州市文明辦、浙江日報杭州分社特此聯合推出《疫情防控·文明單位在行動》專欄,定格那些搶在一線的最美背影,記錄那些抗疫的溫暖故事。
一年之計在於春。以往,春節過後正是企業鉚足了勁搶抓進度的「黃金期」。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按部就班的計劃。對於杭州市城市建設發展集團來說,這不僅僅是對集團在建項目的考驗,更是對全體「發展人」的挑戰。
防控疫情走前頭,復工復產作表率。作為全省文明單位,發展集團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充分發揮文明創建帶頭作用,秉承「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堅強信念,以更迅速的行動、更有力的措施,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全力助推復工復產,努力實現「防疫復工兩手抓」。
三色袖標 杭州健康碼「戴」臂上
包車返崗 項目工地設醫學觀察區
返程員工如何管理?施工人員怎樣做好防護?生活和防疫物資如何確保供應?當復工復產迫在眉睫,發展集團和各所屬單位科學部署、強化保障,以實際行動抓好防疫復工工作。
綠色袖標為健康人員,黃色袖標為臨時留觀人員、紅色袖標為強制隔離人員。在集團艮山指揮部,針對工人實行三色袖標管理制度,將杭州健康碼「戴」在手臂上,讓工人們的健康情況一目了然。
工程現場,工人們每天在出門前核對綠碼持有情況並測量體溫,隨後發放綠色袖標並佩戴在手臂,現場工地僅對佩戴綠色袖標人員放行。這樣能最大限度整合現有管理力量,克服艮山項目工點多、人員情況複雜等問題,簡單有效地做好對工人的管控。
截至2月25日,艮山全線已到崗人員243人,經過核查均持有綠碼。項目現場已完成開工現場安全排查及市質安監總站現場復工核驗工作,設施設備評估檢查已全部到位。
其中,艮山西延管廊已開始土方局部開挖及鋼筋加工製作、艮山綜合管廊及高架部分工點已逐步進入實質性復產。
2月14日,良渚高級中學項目和閒林中心幼兒園萬景分園列入餘杭區首批開復工項目。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民工返崗潮,為有效降低返程的感染風險,餘杭交通發展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採取包車方式安排復工企業人員返崗。
2月24日17點30分,第一輛從杭州出發至河南開封,接送31名河南返崗民工,預計於26日直達良渚高級中學項目現場。
在項目工地現場,公司明確了項目人員分階段進場白名單,並設置了醫學觀察區。目前,餘杭交通發展公司代建的其他39個項目也陸續進入復工生產階段。
17支黨員先鋒隊 19個黨員示範崗
從志願服務到復工復產不缺席
「這次疫情,望江項目在人員返回和隔離防護上壓力很大,能幫助、能協調、能發揮力量的地方我將一定不遺餘力。我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做好先鋒模範作用。」
這幾天,海潮公司工作人員周翔一睜眼,就是給參建單位打電話,了解是否有人返工、防疫物品是否增加,如果參建單位有需求和困難,他會第一時間和各方聯繫,幫助協調解決問題。
和周翔一樣忙碌的,還有海潮公司總經理助理、支部委員章建遠。復工在即,他給每位員工打了一通電話,詢問身體狀況,並一一做好信息記錄。「哪怕有一位疑似患者回來,都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後果,給項目復工帶來影響,我必須對項目質量進度負責。」
望江項目是上城區的重點民生工程,有著子項目多、參建主體多、外來務工人員多、周邊居民多的「四多」特徵。疫情發生以來,7名員工(其中5名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團結協作,逆風前行,始終堅守在項目防疫和復工的第一線。
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和復工復產戰,發展集團組建了17支黨員先鋒隊,構建43個「7337網格」,建設19個黨員示範崗,發動黨員群眾,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決戰決勝。
集團7名班子成員和36名中層幹部,分別結對聯繫3名黨員、7名員工,構成了43名領導幹部結對430名黨員員工的「大網格」管理機制,實現了人員隔離、綠碼管控、復工復產情況等實時監控,收到了建議意見共計80餘條,為打贏「兩戰」提供了堅強保證。
2月16日,氣溫驟降到-2℃,餘杭交通發展公司抗疫情黨員志願服務隊,23名志願者在餘杭區4個街道路口、4個小區卡口堅守站好最後一班崗。2月4日成立後,連續12天、每天24小時,志願服務隊值班值守97班崗,累積站崗829小時,服務13914餘人次。
地下管道公司維管中心,組建了一支以黨員骨幹為主帶隊值守的應急分隊,對杭州地下綜合管廊開展保障。從年三十起到元宵節,應急分隊成員放棄了各自小家的團圓,奔波在各條管廊、主幹道上,護航杭城千家萬戶通信和用電安全穩定。
發展集團第三(長睦)黨支部(市國資系統最強黨支部)辦公區域所在的丁蘭街道,是杭州的「重點疫區」,防控等級高,防控壓力大。為此,在支部書記郭曉菡的帶領下,集團第三黨支部主動聯繫丁蘭街道華睦社區,申請一線志願服務任務。
第三(長睦)黨支部的主動加入,解決了華睦社區「防疫一線」人員緊張的燃眉之急,華睦社區林雲彪書記說:「你們真是及時雨,感謝對社區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