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盤庚遷殷到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完好的婦好墓也在這裡

2019-05-13     文物考古聊歷史

提到安陽「殷墟」,很多人都會想到在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確實是太有名了。十幾萬片甲骨文的發現直接證實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通過對甲骨文上的內容的解讀,與《史記》上的記載基本上是吻合的,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史記》的可靠性,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中國夏朝的存在。

紅色標註部分為安陽小屯村

15萬片甲骨上大概有4500個單字,目前已識近2000字,確定無爭議的只有1000多字。

甲骨文圖片

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我國考古界還停留在金石學的階段,沒有人去野外做考古。據統計,早期歐美人搜集的甲骨片在5000片以上,加拿大搜集的多達25000片,流失到日本的甲骨達1萬多片。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是殷墟?歷史上的殷墟是個什麼地方?

盤庚遷殷

這還要從「盤庚遷殷」說起。商朝的首位帝王是商湯,商湯最早把國都建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歷經十九代(算上太丁),到了盤庚的時候(第二十代)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王位鬥爭後,盤庚順利登上王位,為了穩固王位,他決定遷都到殷。自盤庚之後,到帝辛時代商王朝的結束,殷一直是商朝的都城。盤庚遷殷後,商的各個方面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了武丁時期,更是達到了鼎盛,史稱「武丁中興」。而「殷」就是現在的「殷墟」。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已經在殷墟(及附近)發現了宮殿宗廟、王陵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等,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殷墟會有如此規模的甲骨文出現了。

盤庚遷殷圖,從毫到殷

甲骨文是商朝的官方文字,在殷商滅亡後依然延續了一段時間。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也是會刻有文字的,古人稱銅為「吉金」,相應的青銅器上的銘文就叫「金文」。甲骨文與金文的存在時間上是有交叉的,所以,甲骨文不等於商文字,金文也不能直接等於是周文字。

殷墟出土了大量極其重要的文物,甲骨文、「后母戊鼎」自不用說,還有一座未經盜掘的王室墓葬——婦好墓。

后母戊鼎

婦好——是王后也是女將軍

在殷商時代「巫氣」十足,事無大小均要占卜一番,「明天天神會下雨?」「王后要生孩子,吉利嗎?」「什麼時候適合搬家」,不單生活中的日常會被拿來占卜,軍事上的大事也會作占卜。

例如有一條卜辭就說:「辛未卜爭貞(『爭』是管貞卜的人的名字):婦好其比伐巴方,王自東探伐,戎(陷)於婦好立(位)?」(《殷墟文字乙編》)。意思是:讓婦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則親自從東方深入進擊巴方,敵人會陷入婦好的埋伏嗎?

這裡出現了一個名字——婦好。據統計,僅在安陽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1萬餘片甲骨中,「婦好」的名字出現了200多次。

婦好生育卜甲,《故宮文物月刊》總355期第17頁

婦好是前文提到的武丁的合法妻子之一。她不單是一位王后還是一位女將領,並且會經常主持祭祀活動。從出土的甲骨文碎片中可以隱約感覺到:這是一位傳奇女性。

玉器,疑似是婦好的形象

不單從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婦好在當時的地位,從她的陪葬品就能看出來。

婦好墓文物

1976年發現的婦好墓是一座身份清楚、未經盜掘的王室墓葬。

婦好墓出土的文物很多都是商代精品,如後母辛鼎、三聯甗、偶方彝、婦好鴞尊、銅鉞(軍權的象徵)、象牙杯。

後母辛鼎及鼎內銘文

後母辛鼎:後母辛鼎是專為婦好鑄的鼎。婦好是尊稱,並不是她的名字,「好」是她得到的姓氏。「辛」是她的廟號。後母辛鼎的鼎內銘文也證實了「后母戊鼎」的命名。

「后母戊鼎」就是改名後的「司母戊鼎」。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鴞」即貓頭鷹,商人具有濃厚的鳥崇拜觀念。《詩經·商頌·玄鳥》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上圖是首次問世的三聯甗yǎn、偶方彝。

甗是一種食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為甑、下為鬲,中間巧妙的可以通蒸汽,相當於現在的蒸鍋。早在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文化後期,就已經有了陶甗。彝是一種酒器、禮器。商早期的時候也是已陶質的形式出現的。

單個甗+人頭

繩紋灰陶甗

婦好墓墓共出土隨葬品1928件

青銅器440多件

玉器590多件,隨葬的玉石器中,多為商代玉器中的精品

骨器560多件

婦好墓還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鑲嵌綠松石象牙杯,堪稱武丁時期玉雕的巔峰之作,目前已經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婦好墓出土的玉龍、玉鳳

殷墟的其他發現

殷墟還發現了車馬坑和道路遺蹟,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車馬遺蹟。

110多座商代宮殿宗廟基址,10座王陵大墓。殷墟的王墓通常有4個墓道,喻示「地上是四方,地下是四方,四方歸我管」。

殷墟是我國第二個朝代,商後期的都城遺址,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早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郭沫若也曾感嘆:「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OAzQWwB8g2yegNDxG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