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和諧、穩定的婚姻,除了責任和包容,還需要其它4點共同配合

2019-10-19     德友聚靜心齋首號

當今社會中,很多看似完整的家庭,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內在實際上早已空空蕩蕩,只剩下一副乾枯了的骨架還在勉強支撐。

依舊維持婚姻狀態的,不過是一些外在因素和客觀條件而已。諸如:孩子,房子,財產,世俗的眼光,自身的面子,老人的約束,還有對未來的恐懼。

身處這些婚姻中的夫妻,用以麻木自己的說法,往往就是責任和包容。

在婚姻里,責任與包容固然重要,但他們不會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現實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和分歧,也無法彌合彼此間的性格差異和需求差異。他們只是一味的認為,婚姻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錯把平庸和挫敗感當作了某種應有的平淡生活。結果是,把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幸福都寄托在,自己可憐的忍耐力、自我在道德上的約束力和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之上。

1、婚姻往往都是從妥協開始,但如果找不到適合的、科學的解決方法,光靠責任和包容來維持,只是一味地忍耐,很難堅持到最後,真正獲得幸福。

兩個人開始以「一對兒」的姿態公開出現時,他們都必須接受單身時不會有的限制:時間上要互相搭配,生活計劃要稍作修訂,連相約吃頓飯這麼簡單的事,都必須在時間、地點、口味上達成妥協。在某種程度上,情人或夫妻對外來刺激的情緒反應也必須類似——如果一個人愛看電影,另一個人討厭電影,這份關係有可能就維持不久。

兩個人決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方身上,就等於同意改變自己的習慣;自然而然,他們的意識模式也必須跟著改變。

而結婚無疑就是把應用注意力的習慣,做一個極端而永久的調整。這就是妥協。(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稱為包容。)

這一切不過只是一個開始。生育孩子以後,兩個人為了配合嬰兒的需要,又得重新做出改變:睡眠周期要改變,外出的機會要減少,妻子還可能要放棄工作,兩個人還要放棄度假和買新車,為孩子儲蓄教育經費。等等這些,都需要兩個人做出調整和妥協。

這些調整和妥協都很辛苦,很容易使人感到沮喪,讓人產生理想愛情破滅的挫敗感,它們都在不斷地挑戰兩個人的忍耐力。

如果有人不願在一段感情或婚姻關係里,調整個人目標,並為之做出妥協,無法長期接受這種改變,又找不到適合的、科學的解決辦法,那麼這段感情或婚姻,往往就會在他的意識中製造混亂,因為新的互動模式一定會跟舊的、期待中的模式發生衝突,最終必將導致這段感情或婚姻破裂、結束。

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結婚不久就選擇離婚,與無法應對這些調整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這僅僅只是真正婚姻生活的一小部分。

按照加拿大著名生命教練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的論述,一段親密關係或婚姻,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絢麗,幻滅,反省和啟示。

而現在很多人的婚姻其實連第一個開始階段——絢麗,都沒有度過,就直接宣告結束了;又或者是兩個人一直都處在第一個階段當中掙扎、徘徊,始終都承受和忍耐著理想愛情破滅後的挫敗感,但又始終都無法找到正確的途徑,讓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得以提升和穩固,僅僅只是依靠責任和包容在維持,依靠外在因素和客觀條件來維繫,這很難能讓人感受到幸福。

絢麗,是兩個人經過婚姻初期的新奇和激情,開始不斷出現矛盾,彼此通過矛盾重新認知自我、認知對方、認知親密關係的過程。而幻滅、反省和啟示,是隨著不斷去嘗試解決婚姻里的矛盾,引領婚姻向著更高、更穩固的方向發展,最終獲得幸福的過程。

2、理想愛情破滅,給內心帶來的挫敗感,是婚姻和諧穩定的頭號隱形殺手。

真正走進婚姻之後,經過了最初的新奇和激情,兩個人對彼此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一般的花招、手段都已嘗試,對方的反應都可以預測,顯而易見的挑戰也都發掘完了,性追逐、性渴望也已失去了最初的魅力。這時,感情就面臨著淪為無聊的、例行公務式的危機,它也許還可以依靠彼此的相互照顧,彼此分擔家務、承擔責任來維持,但已經不可能提供給雙方進一步的樂趣,也失去了理想中的美妙感覺。感情,在這個時候停止了成長。

原因很簡單,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婚姻的本質。

婚姻,其實是兩個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方身上,對家庭共同投入精神能量,在鼓勵發展個人獨特性的同時,整合兩個人的不同特點,共享同一個目標的一種社交關係。

大多數人並沒有認識到、看清楚這一點,當初只是因為彼此互相吸引,感覺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各方面的外在條件相對適合,並且相信這種感覺通過婚姻關係的確立,就會保持長久不變,從而選擇了結婚。

所以,當他們走進婚姻之後慢慢發現:性格上的差異、生活習慣上的不同,消耗了兩個人太多的精力與熱情;對方與當初自己理想中的伴侶相差越來越大;兩個人都試圖以愛的名義控制對方;互相抱怨;互相通過批評、指責、發泄自己的憤怒,來搶占道德的高地,以此引發對方的負罪感;彼此相處越來越壓抑、痛苦;彼此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產生了強烈的距離感。

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在這個時候,徹底破滅。它對兩個人的內心都造成了嚴重的挫敗感,這成為了婚姻和諧、穩定的頭號隱形殺手。

這時候的婚姻已經不再穩固,開始出現了雜音、裂縫,只剩下責任和包容維繫著兩個人日漸疲憊的心。

很多婚姻的解體、婚外情的發生,就是在這個階段。

3、維持婚姻和諧穩定,除了責任與包容,還需要以下4點的共同配合。

a、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對方身上,給予對方真正的關懷。

隨著婚姻生活的時間不斷增長,彼此之間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越來越深,兩個人之間的新鮮感也會逐漸變淡,彼此的注意力也不再像最初時那麼集中,彼此之間的厭倦變得無法避免。

這是正常現象,也是客觀規律。但我們可以通過不違背人性的、科學的辦法來加以調整,使我們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對方身上。

積極心理學的「心流」理論,為我們找到了很好的解決方法。

積極心理學: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於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覺。

「心流」理論中一個關鍵點就是集中注意力,藉此產生心流活動,獲得人生的最優體驗。

我們要維持彼此的新鮮感,就必須在對方身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真正把對方當作獨一無二的人,深入了解對方的思想、感覺和夢想,幫助對方實現目標,並從中發現樂趣。

這是一種持續的努力,是一輩子的事情,它可以讓彼此始終都能感受到來自於對方真正的關懷,從而不斷加深彼此之間的情感,很好地保持了婚姻的和諧與穩定。

而當你集中注意力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自己也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

b、不斷為婚姻生活添加共享目標,以此增加婚姻的歸屬感和穩定性。

在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中,除非每個人都投入精神能量,否則,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多少跟別人有點兒不同,衝突一定會發生。

所以,不斷為婚姻生活添加一些共享目標,不但會降低矛盾發生的機率,還會提高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樂趣。

共享目標,可以有長期目標,比如:建一所房子,或是寫一本書,做一次環球旅行;也可以有很多源源不斷的短期目標,比如:周末看一場演出、一場電影,或是一起參加一場聚會,為客廳選購一塊新地毯等等。

在選擇共享目標時,雙方都要主動考慮對方的感受和喜好,都要主動地投入精神能量和注意力,不能只是應付了事。同時,雙方都要保持一種客觀、坦誠的交流態度,既不要為了迎合對方而故意隱瞞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只注重自己的喜好而不顧及對方的感受。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方不但可以在很多短期目標上達成默契,還可以共同為實現長期目標而努力。最終,不但提升了婚姻的情趣和質量,還會讓雙方的內心同時對婚姻產生歸屬感、依賴感。

c、為婚姻生活發掘新的挑戰,不斷地製造心流,讓夫妻之間的關係更有活力。

在一起生活久了,由於生活節奏和生活內容缺少變化,很多夫妻會感到沉悶、厭倦,感覺自己的生活好像是一潭死水。即便是有一些共享的目標和時間,比如:一起散步,一起購物、看電影,偶爾參加聚會、做短途旅行等等,但由於方式和節奏基本都形成模式化,所以,也會讓人感覺缺少新奇和新鮮感,慢慢就會產生疲勞和厭倦。

這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在生活中發掘一些新的挑戰,重新製造一些心流體驗。

其實,這並不難。我們只需在習慣和內容方面稍作改變,就會讓生活變得充滿新鮮與活力。

舉兩個最簡單的例子:

1、夫妻每次做愛之前,增加一點兒儀式性的內容,一頓燭光晚餐,一杯紅酒,一件具有誘惑力的睡袍,一起沐浴,或者換一個做愛的地點和方式等等,一個細小的變化,都會在兩個人之間重燃愛火。

2、鼓勵對方,或者雙方一同,報名參加一個曾經嚮往但不曾實現的學習課程。舞蹈、音樂、繪畫、插花、陶藝、攝影等等。現在各種學習班林林種種,只要我們投入精力與熱情,總會創造出良好的心流體驗,使得生活變得有所不同。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都必須更深層次了解對方,要對歲月造成的無情改變表示同情與寬容,並給予對方積極的支持。只有這樣,對方才能從你的欣賞與鼓勵當中,體驗到關心和愛,才能體驗到生活的熱情與活力,從而進一步加深夫妻之間的情感。

d、開放、通暢的溝通渠道,良好、充分的信任氛圍,都將營造出和諧、穩定的婚姻關係。

當夫妻之間彼此傾注注意力,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思想,擁有共同的目標,並不斷地為生活注入活力,那他們已經在彼此之間架起了一座信任與溝通的橋樑。

再好的夫妻,在生活中,一定會有矛盾、摩擦、分歧、爭執,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有著通暢的溝通渠道,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法。

在婚姻中,被尊重、被信任是一種極強的心理暗示,它會讓人充滿自信,可以很充分地表達自己內心裡的想法。而良好的信任氛圍,又為雙方平等、開放、通暢的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溝通,是每天每時每刻都會發生的事。一次好的交流,本身就是一次愉悅的心流體驗,會讓兩個人都感到輕鬆、舒暢和滿足。

現實的、具體的生活猶如在泥沼中行走,心智的交流與溝通則是我們理解生活的靈光。

因此,良好的溝通渠道和信任氛圍,都將營造出和諧、穩定的婚姻關係。

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種人際關係,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一生的幸福與否。

家庭,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生活場所,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一生的快樂與否。

人的一生,無論擁有怎樣的財富、地位、名聲,如果婚姻和家庭都是失敗的,那他一定不會快樂,也註定是不幸的。

通過生活,我們真切地了解到,一個好的家庭、一段好的婚姻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而要想經營好一段婚姻,保持它的和諧、穩定,光靠責任和包容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我們更專注、更投入,不斷地發掘新的挑戰,不斷地探尋共享目標,保持婚姻的活力,讓家庭真正成為我們的避風港和目的地。我們不但要彼此信任,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我們更要學會利用合理、科學的手段,幫助我們自己去實現這一切。

真心希望,每一段婚姻都能夠和諧穩定,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擁有快樂幸福。

作者:德友聚靜心齋首號,一個願意用心交流、有點兒帥、不油膩的的大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予以刪除。

本文僅在頭條號獨家首發,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盜版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DPwJG4BMH2_cNUgco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