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溫柔的青春,多少女的心事

2019-11-28     Neets電影

無意和朋友聊起選片的事。

每天總有那麼多新出的資源片,你平時看電影會怎麼選呢?


評分高,導演有故事,海報美,演員比較中意……每部電影似乎都給過我一個去看它的理由,然後我們在影院、電腦抑或手機上相遇。

不過有一類電影是例外,那就是青春片(對的,就是常常爛俗的青春片)。可每每有新出的青春片,沒有什麼理由,我還是會想去看它,即便踩過不少雷,仍是無理由地看。

因為正年輕吧,因為青春裝訂出來都不會太難看,看著滿臉的膠原蛋白,看他們或張揚,或殘忍,時而炙熱和不顧一切,時而青澀和不事雕琢。

那種青春里熟悉的情愫,高中時相似的情節,常常一個稍不留神,你就在少女發獃的昏黃房間裡落淚,害,一點辦法都沒有。

青春片除去情節之外,總有一種歲月的溫柔,給人一種恍惚感。就像這部韓影——

《蜂鳥》

벌새

1994年的夏天,一個念著初二的女孩叫恩熙。她生活在韓國富人聚集地——江南,而她的生活並不富裕,她家只是在這裡開著一家普通年糕店掙營生。

家境不耀眼,成績也很一般,自然在班裡是沒什麼好人緣的,學校里的她是個透明人。

轉眼看家裡,哥哥享受著父母的獨寵,姐姐叛逆地四處撒野,內向的她不言語。在家裡的時候,她反倒希望自己是個透明人,至少不會被哥哥打,不會遭受無端的責罵。

她慶幸自己有個無話不說的閨蜜,然而在一次盜竊遊戲里,閨蜜卻把她出賣了,友誼的光黯了下去。

她有一個會在樹影下誇她眼睛像小鹿的男朋友,然而男孩們的話能有幾分可信?愛情的光黯了下去。

她有一個會送她玫瑰一起唱K的女朋友,然而這位學妹只是短暫地喜歡了她一下,姬情的光黯了下去。

黯淡的她似乎要卑微到泥土裡,卑微到地下去,她畫著珊瑚色的眼影唇彩去地下舞廳蹦迪,在那兒肆無忌憚地蹦躂、搖擺、扭動身體。

她就像不斷揮動翅膀的蜂鳥,渴求那些零零碎碎的愛與關注,徘徊著尋找活下去的理由。

電影過半,恩熙如願以償,病症和傷疤補償給了她一段快樂時光,那些她愛的和愛她的都重新圍繞在她的身邊,那段戲有如秋天清朗的夜,平靜而舒適。

1994年,發生了很多事。這一年的奧斯卡爭奪無比激烈,這一年的樂壇也風光無限。這一年,韓國軍政府結束,韓國的經濟開始騰飛,它的歷史即將進入下一個進程。

但這些電影里都沒有提,導演唯獨抽象化地傳遞了兩個現實事件:隔壁朝鮮金日成的病逝、聖水橋的斷裂。

聖水橋讓恩熙的家庭經歷了虛驚一場,總訴諸暴力的哥哥倏地在飯桌上哭出聲,他慶幸妹妹躲過了一劫,卻又不知怎麼表達內心的情緒,這是這個家庭柔軟的一面。

但聖水橋的轟塌不止於此,其實可以這麼說,《蜂鳥》的劇本始於聖水橋的轟塌,導演金寶拉年少時親眼目睹了這一事件。在影片的結尾,恩熙和姐姐在漢江邊遠望著這座殘缺的建築,它像是一道傷疤,也像是青春里的一道裂痕。

電影里,最喜歡的當然是恩熙與女老師的對話。她們在那個窄窄的樓道里相識,再後來,少女一直在發問著,女老師在解惑。

某些時刻,她們倆像是一個人,就像是坐時光機穿越來的恩熙在和恩熙講話。她們都沉默寡言,她們都被身邊的人看作不太正常,她們也因而互相理解,彼此為伴。

女老師一字一句地教恩熙中文,「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恩熙則是在檯燈下給老師寫信,少女的心思寫了滿滿一封,落筆時,少女問道:Will I shine?會有這麼一天我如同陽光閃耀嘛?

老師的回信里沒有答案,電影也沒有給答案,它只是敷衍地自言自語「就算壞事降臨,快樂的事情也會一起到來。我們總會遇見一些人,分享一些事。世界真是神奇又美麗……」

《蜂鳥》里有不少讓我不住回味的情節,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父親打扮體面出門,母親知他是去出門會情人,她不說。

直到兩人為了不懂事的姐姐爭吵,母親才爆出這事,驚愕的父親開始訴諸暴力,推搡母親。鬧劇里,檯燈碎了,傷了父親的手臂。

第二天,父親母親卻和和氣氣地挨在一塊看電視,似乎昨晚什麼事都沒發生,男權的肢體暴力和「不會好好說話」的冷暴力在東亞文化的家庭似乎是種常態。

雖說片中有父權的壓迫,但電影里並沒有任何一個反派角色,導演特意為父親和哥哥安排了哭戲,興許是想說,「父權主義下沒有贏家」吧。

至於電影里,男權壓迫只是一絲點綴,沒有過多筆墨,因為《蜂鳥》里的女性角色本身已經很出彩了,帶過的寥寥幾筆將恩熙身邊的女性都凸現出來(例如母親脫了線的絲襪),它是一部不適合太用力去夸的電影。

它脫離了近幾年韓國電影的固定套路,就很純粹地像是導演的一段自傳。一個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就沒有那麼多浮誇的修飾,她靜靜地講,你靜靜地聽。

近兩年,國內的院線也上映了不少優秀的少女青春片,《狗十三》《過春天》《我心雀躍》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不誇張的說,她們和蜂鳥比起來仍有距離。

導演最初在YouTube上觀看了蜂鳥飛行的視頻,慢放觀看這樣一個小生命用力揮動翅膀的樣子,很是詩意,它單薄卻很努力的模樣與恩熙十分相似,因此影片取了「蜂鳥」這個名字。

吳青峰有首歌,曲風和過去蘇打綠的風格截然不同,有意思的是,這首歌也叫《蜂鳥》。裡面有這麼一句歌詞,我們總是以為能夠自由,回過頭那世界卻依舊。

這句太像電影的主題了,《蜂鳥》里的恩熙某種意義上就以一個少女的姿態與世界為敵,而後她被狠狠扇了一巴掌,被擊潰被打敗。她以為她能改變什麼,然而最後卻只能望著斷橋發獃,什麼也做不了。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可理喻的事很多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BcOtG4BMH2_cNUgtF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