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一戰期間使用的MG08機槍(德國版的馬克沁)槍管的外面包裹一個水箱,水箱下面有一根膠管插進外水箱裡,機槍射擊的時候包裹水箱裡的水強行給槍管降溫,當一個彈帶250發(馬克沁333發)打完之後包裹水箱裡面的水沸騰蒸發,蒸汽經膠管進入外水箱冷凝後又形成水,再注入包裹水箱……這樣的反覆給槍管降溫。
自動武器誕生以來,槍管降溫就是一個大問題!在沒有強製冷卻的條件下槍管打不到100發就開始出現紅熱狀態(連續急促射) 其原因:一是,子彈發射藥所產生的高溫推進氣體;二是,彈頭與槍管裡面的膛線高速旋轉摩擦所產生的摩擦熱。這兩種形式的熱量會很快的讓槍管產生高溫,雖然槍管都是採用高強度鋼製造,但是也架不住這樣的惡劣狀態, 所以從馬克沁開始就要強行的給槍管降溫,但是包裹式水箱很笨重,戰士背負槍身就已經氣喘吁吁了,並且在冬季寒冷氣溫下作戰出現水箱裡的水凍結這樣的現象,還有就是在溫暖氣候也會因為有水的原因使得槍管氧化加速……由於笨重機動性太差!加上各種的毛病,世界各國摒棄的水冷機槍,採用風冷形式給槍管降溫,但由於空氣的密度大大小於水,冷卻槍管的速度很慢,這就迫使機槍射手儘可能的使用3~5發/一次的短點射和5~8發的長點射對目標進行火力壓制,而不是像影視劇裡面那樣扣動扳機就不撒手…。
那麼,連續不間斷射擊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圖片上是美軍槍械設計人員對M249輕機槍連續700發測試的情景,當連續射擊100發的時候槍管的溫度在800°以上,槍管局部出現了暗紅色,當發射到500發的時候就出現了圖片上的樣子
所以 ,自動武器是不允許連續扣住扳機不放的!那麼既然是這樣可不可以往紅熱狀態下的槍管上澆水強制降溫呢?
這也是絕對不能做的行為!槍管的加工通常都是煉鋼鑄錠鍛造成槍管初坯熱處理精整穿孔,冷鍛造膛線,這樣一個基本製造流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熱處理工序,這個工序就是將槍管坯加熱到一定的溫度(1100°以上)使鋼的內部金屬結構達到最佳狀態,然後迅速的將槍管坯從均熱爐內取出投入到油池當中進行「淬火」處理,使鐵原大小和金屬鏈式結構定格!然後再將「淬火」後槍管坯撈出進行二次加溫的「回火」處理,達到需要的溫度後進行回火緩冷,這樣就得到了一個質量合格的槍管坯,再進行下一道工序處理。
那麼為何槍管紅熱不能拿水澆?原因是槍管因為發射子彈過於密集會迅速升溫,當處在紅熱狀態時已經超過了1000度左右,這個時候使用水強行冷卻將會使槍管冷卻不均勻,在急冷的狀態下鋼鐵收縮不均勻形成局部拉扯,使得槍管形狀嚴重變形,甚至會「炸管」!而且水不如油柔和會嚴重破壞槍管的金屬鏈結構,正常熱處理工序很少使用水做「淬火」使用。所以,在槍管出現紅熱狀態的時候絕對不能使用水進行冷卻,這樣會使槍報廢的!這樣的做法與早期的馬克沁水冷是兩回事兒,馬克沁是一開始就對槍管進行冷卻,因為有水使槍管射擊溫度保持在100°,超過了會形成蒸汽,然後冷凝又重新形成水再次冷卻槍管,這樣槍管不可能出現紅熱狀態。
那麼,槍管摒棄包裹水箱後會,連續射擊出現紅熱狀態,要想不這樣還不能澆水,只得是降低射速……如果遇到敵人以「營連級」密集衝鋒咋辦,陣地不就失守了?
人是高級智慧生命,這樣的小事兒咋能難倒萬物之靈?換槍管嗎!圖片上德軍MG–42通用機槍,有「希特勒電鋸」之稱!就是形容它的高射速,在1200發/分鐘的高射速下發射一個200發彈箱就要換一根槍管,由於槍管與機匣部分採用「卡箍」連接,打完一箱子彈後扳動卡箍使槍管與機匣分離,將槍管從外護套里倒出來就行了,再裝上一個備用槍管(通常有兩根以上的備用槍管)扣上卡箍連接機匣就能再次發射了……這種辦法設計非常科學,甚至現在的自動武器都有借鑑。
通過上面的表述,就會明白槍管紅熱狀態下是不能使用水強行冷卻的,並且部隊的規定是不得連續發射,這樣既可以不讓槍管升溫過高還能節省彈藥……而「影視劇」裡面的行為是違反軍規的!撒尿或者澆水更是屬於破壞武器的行為,要上軍事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