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8,獲金椰獎最佳影片,《撞死一隻羊》導演這新作發人深思

2019-12-18     電影大暴走

在前不久落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最佳影片殊榮最終由《氣球》獲得。《氣球》是導演萬瑪才旦的最新力作,在今年8月份才首次亮相威尼斯電影節,當時就好評一片,獲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提名。隨後,該片又在平遙國際電影節中獲得影展之最單元最受歡迎影片提名。所以說,這次能摘下金椰獎最佳影片獎實在情理之中。

徐崢、鄧超宣布金椰獎最佳影片獎得主為《氣球》

萬瑪才旦是知名藏族導演,以拍藏族故事知名,他擅長運用意象符號,用抽象的方式在電影中融入對人性、倫理和宗教的思考。

輪迴,是萬瑪才旦作品中常常出現的議題。比如《撞死一隻羊》,有人就把故事理解為「前世殺人今世贖罪」。該片用膠片質感講述了一個黑色幽默故事:復仇路上的殺手金巴,陰差陽錯搭上了撞死一隻羊的司機金巴的車……

而這部《氣球》,也貫穿了「輪迴」這一議題。在探討「輪迴」之餘,影片還關注了女性這一話題,因此,《氣球》的高度不亞於萬瑪才旦的《撞死一隻羊》等優秀前作。

影片講述藏地牧民達傑一家的故事。兩個淘氣的小兒子把家裡僅剩的兩隻保險套當作是氣球吹來玩了,女主人卓嘎本來已經計劃結紮,卻不幸再次懷孕。卓嘎想打掉孩子,卻遭到丈夫達傑和大兒子江洋的極力阻止,他們都相信卓嘎肚子裡的孩子是剛剛死去的達傑父親的轉世。

卓嘎為什麼想打掉孩子?一方面,是出於經濟和政策的考量。達傑父親去世了,家裡失去了一個勞動力,而三個兒子都在慢慢長大,家庭開銷正在變大。而且如果生下這個孩子,那麼他們一家將面臨罰款,那麼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是因為卓嘎女性自主意識的覺醒

影片中卓嘎身處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之下。男人之間的搏鬥,和羊的隱喻,都暗示那個年代藏地男尊女卑。

男主人達傑去借來的公羊英勇驍戰,精力四射,大家都夸那頭公羊,而相比之下母羊顯得羸弱被動,被公羊追逐、騎在身下。與公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頭已經不能生育的母羊,達傑想把它賣了,卓嘎不想賣它,於是說:「這羊平時挺老實的。」達傑回道:

「不產羔老實有什麼用!」



在卓嘎提出不要肚子裡的孩子時,卓嘎的家人全都站在她的對立面,她的丈夫、大兒子、小兒子、妹妹全都相信輪迴轉世之說,並且輪番去勸她生下孩子。卓嘎的丈夫甚至軟硬兼施,不惜和她翻臉、對她動粗。


在這樣男尊女卑、孤立無援的情境下,卓嘎竟都沒有被同化,而且敢公然反對,語出驚人:

「萬一上師錯了呢?」

「活佛轉世也有出錯的時候!」

這是卓嘎對大壞境發出的挑戰,在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打掉孩子,可以看得出她下了多大的決心。而她真的這麼做了,卓嘎的身上無疑體現了女性對生育自主權有意識的爭取。

不僅如此,在卓嘎的妹妹香曲卓瑪來到村裡為整修寺院籌款,意外發現外甥的語文老師就是和她有過一段傷心往事的「前男友」,「前男友」還將她的故事寫成小說的時候,卓嘎把那本小說扔進火中,並通過撒謊阻止語文老師與妹妹的見面。

通過卓嘎強勢的一面,可以看出她試圖傳遞自己的意識,不過從「被壓迫者」身份到「壓迫者」身份的轉變,又引發另一種思考:難道這也是一種「輪迴」嗎?卓嘎原生態的女性意識是否不夠成熟?

最後,達傑給孩子帶回來的氣球飄向了遠方。氣球也是一種隱喻,氣球有了,沒了,卓嘎肚子裡的孩子有了,沒了。飛向高空的氣球是自由的,也就象徵了女性意識的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w8ASm8BMH2_cNUgcN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