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棲坦克,可橫渡海峽,為何能世界最牛?都是被逼出來的!

2019-05-12   大喵情報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就發明了坦克。這種帶有履帶的戰爭機器,通過性無比強悍,在各種輪式車輛望而興嘆的溝壑野地中,坦克都能如履平地開過,普通籬笆和磚牆根本無法阻擋。有了坦克,英國人還是不甘心,一心想讓坦克具有跨海渡河的能力。在最初的嘗試中,英國人為菱形的坦克加裝了浮筒和漿片,猶如普通船隻那樣在水中划行。但是,英國人卻沒有解決菱形坦克的密封性問題,只見這坦克剛剛下水,就咕嚕嚕地冒著氣泡,不一會兒便沉了底。英國人一看,這哪裡行啊,要讓幾十噸重的鋼鐵疙瘩漂在水面上,不是扯淡嗎?

於是,一種重量輕、體積小、擁有防水車體和鋼製浮筒的維克斯M1931水陸兩棲坦克誕生了。該坦克重3.1噸,行程150公里,可搭載兩名乘員和一挺水冷重機槍。為了減輕重量,該車裝甲厚度僅有9毫米。其它國家眼見英國搞出了兩棲坦克,自然不甘落後,紛紛效仿,搞出了各自的兩棲坦克。但是,這些坦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皮薄腹空,裝不了多少東西,更坐不了幾個人,而且還不抗揍,稍有槍炮子彈一蹭,就會命懸一線。

後來經過不斷地改良和發展,兩棲戰車的性能愈發強悍。二戰結束後,前蘇聯研製了PT-76水陸坦克,全重13-14噸,為蘇軍提供了完善的兩棲登陸作戰裝備。後來,在美國在研製AAAV系列兩棲突擊車的過程中,採用滑行車體減小在水中行駛的阻力,為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複雜的地形條件,水網發達,河川縱橫。況且,中國是傳統的大陸國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而附近的鄰居又都不是省油的燈,萬一他們胡來,而我們又缺乏有效的登陸手段,那豈不是要吃大虧?在這種被逼無奈的形勢下,我國開始研製水陸兩棲坦克。

1958年8月,我軍裝甲司令部和二機部六局共同下達了設計任務書,由哈軍工裝甲工程系和二機部60研究所進行技術論證,並由陝西615廠進行試製,代號「211水陸坦克」。經過一些列的攻關和試驗,成功解決了水上航速低、水密性差等問題,並在1963年正式定型,成為後來的63式水陸坦克。

在試驗中,63式坦克不僅能橫渡長江,而且還能抵抗風浪的干擾,具有緩衝和減震的效果,擁有強悍的火力和靈活的路上機動性,實戰射擊精度良好。1966年2月至4月,63式坦克多次橫渡瓊州海峽,期間克服了暈船、觀察困難、大風大浪等困難,初露鋒芒。

此後,我國又推出了新型03P型水陸兩棲坦克,全重22噸,採用全裝甲焊接車體,並且融入了潛渡性能和超強的火力,在水中的表現絲毫不亞於陸地,轉塔、動力和武器火控方面均表現出色。

後來,美俄均已不再研製和生產水陸兩棲坦克,但是中國有著特殊的國情,因此還將繼續改進水陸兩棲坦克,在這一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美俄的前面,令國人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