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好,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相信父母都對這句話特別認同,的確,如今生女兒的父母是上等人,女兒文靜又省心,還特別孝順,成長中的很多事,都比兒子要少操很多心,但美中不足,只有一件事讓父母頭疼,那就是女兒到了適婚年齡卻還不著急把自己嫁出去,再拖下去成了老姑娘可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女孩的黃金年齡特別短暫,特別是父母,普遍認為25歲是個坎,女兒過了這個歲數,終身大事還沒有著落,就開始著急,催婚是必須的,覺得這都是為她好,可是女兒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來聽一聽一位24歲女孩,對父母催婚的吐槽,簡直是滿滿的笑點。
下面是女孩的原話:
我現在畢業兩年了,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催婚,催我的主要群體,就是以我媽為首的更年期婦女,那個著急的感覺讓我覺得,馬上絕經的不是她們,而是我!(台下爆笑,閨女,你對媽媽是不是有啥誤會?)
我現在被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女生啊,25歲是個坎,過了這個坎,就不好找對象了,我現在24歲,還沒有談過戀愛,我甚至有點好奇,到了明年還能困難到哪裡去?而且親戚催婚,會有一個問題是,他會不根據我的實際情況提建議。
有一次我的舅媽就說,你要是有喜歡的人,你記住,不要主動,你要等他來追你,這樣在一起之後,他才會珍惜你,你們覺得我的問題是太主動嗎?(台下又是爆笑)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女孩對父母乃至親戚的催婚,更多的是一種無奈,我自己都不著急,你們跟著急什麼?這也真實反映了一種現實,男孩子的適婚年齡段,可以從25-35歲,可是女孩子的適婚年齡段,就是畢業-25歲,那麼,有女兒的家庭,為什麼對女兒的婚姻大事如此焦慮呢?
1、女孩子的歸宿在家庭
「吾家有女初長成」既有欣喜也有無奈,女兒長大了,父母一面捨不得女兒離自己太遠,同時有擔心女兒找不到好歸宿,所以會不停地催婚,想讓女兒在最好的年紀,匹配一個最好的姻緣,這種糾結的真實原因,其實就是社會對女性的傳統理解,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女孩工作好不如嫁得好,其實骨子裡就認為,女人的歸宿在家庭,年紀越是年輕,就擁有挑選的資本,獲得幸福的可能性才會越高。
2、外界對女孩挑剔的眼光
雖然是男女平等了,可是女性依然在很多領域感到了局限性,就拿相親來說,不管是20歲、30歲還是40歲的男性,求偶的標準都會有年齡限制,即20多歲的女孩,女孩一旦過了30歲,就被稱之為老姑娘,好像價值就直線下降,試問,是誰賦予男性這樣的擇偶標準的?還不是大眾對女孩子一貫的挑剔?
女人離婚了就貶值了,有了孩子你還能找什麼樣的?甚至只要是大齡、離婚的標籤貼在女孩身上,找工作都受到限制,難道這個社會不是以能力說話的嗎?這種殘酷的不平等,讓父母為女兒的終身大事焦慮不已,也總是催著女兒趕緊上心。
3、害怕女兒沒人照顧
女兒的終身大事完成了,這也算是了結了一樁心事,不然父母一年老似一年,也總是牽掛著女兒,害怕她找不到好歸宿,害怕她一個人面對殘酷的世界,這是有女兒家庭普遍的一種焦慮,但現在女孩子獨立,並不想依附於男人或者婆家,兩下里也是一種觀點的碰撞。
女人的及格線太高
這個24歲的女孩被催婚,身邊的朋友告訴她,你要化化妝,意思是你漂亮了,自然會有很多追求者。可是女孩卻不同意,第一,她確實化過,但是沒什麼效果。第二,女人的及格線太高了。即使在家裡化了一個小時的妝,出門才發現僅僅達到了女生的及格線。
而男生的及格線就特別低,出門穿一件像樣的衣服就行,男生甚至會因為穿了一件襯衫,感嘆自己太隆重,這種差距,讓很多女生望而生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戀愛更像是一種競價,膚白貌美的人更容易得到優待,而忽略了女人的內在品質,也因此,更激發了很多女孩子去整容,去對容貌進行投資,這是一種對不公平的妥協。
不知道這是不是很多女孩不想結婚的原因,她們面對催婚,只能選擇不回家,有的甚至寧願在單位加班,也不想在過年的時候,被七大姑八大姨追著問有沒有對象,怎麼還不著急之類的問題,因為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更不想成為眾矢之的,被當成異類來看待。
記得一個女明星在訪談節目中提到,她也有被催婚的煩惱,只不過她的媽媽不是明確地說,而是婉轉地說,你看我把你生的也不錯,這不是浪費資源嗎?最後也被女兒打敗了,沮喪地說,你以後孤獨終老怎麼辦呢?
其實,父母與其焦慮女孩的婚姻和生存問題,不如培養女孩的獨立性,擁有完整的人格,擁有超高的情商,有自己的一份事業,自己優秀了,才能吸引同樣優秀的異性,即使碰不到好的,也不會將就,一個人也能過得瀟洒和自在,這樣的女孩子,又為她焦慮什麼呢?實則杞人憂天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mcg8W4BMH2_cNUggF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