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神兵—二戰各國的空降戰記 ,哪個國家傘兵最強?

2020-04-04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目睹載人氣球的升空後,美國學者、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在18世紀末寫道:「使用上萬人的部隊乘氣球從空中降落在對方領土,定會使之措手不及……」130年後,他的這一預見差點就被另一位同樣具有開創性的同胞率先實現了。1918年10月,西歐戰場上的美軍航空隊司令威廉·米切爾就計劃集中1200架轟炸機,運送1.2萬人以空降方式直插德國防線後方。此前,交戰各方頂多派出過兩三人的傘降小隊從事偵察和破壞等零星活動。米切爾的「超級計劃」在裝備籌集、人員訓練、補給通訊等方面都是困難重重,沒等實行就因停戰而告吹了。

美國人錯失的機會直到下一場大戰中才再度出現,運輸機和滑翔機的大規模使用使從天而降的士兵改變了戰爭的形態。隨技術和戰術的不斷發展,空降兵在戰爭史冊上踏出了一連串令人矚目的足跡。

二戰中配備88mm無後坐力炮的德軍傘兵,標誌性傘兵盔和軍裝顯得格外精良。傘兵盔是在陸軍頭盔的基礎上去掉了邊緣的護頸和護耳,這是為了防止傘兵在空降過程中割傷到士兵。

德國

一戰戰敗後,德國利用民航公司和航空俱樂部作掩護,培養飛機和滑翔機的駕駛員以及跳傘人員,並在納粹掌權後組建起空降部隊,成為第三帝國發動侵略的急先鋒。

1940年4月9日,德軍對挪威和丹麥展開空降和登陸行動。在空軍掩護下,第1傘兵團的兩個連和一個步兵營乘運輸機降落在奧斯陸的福內布機場,還有一個連在斯塔萬格的索拉機場上空跳傘。同時,另兩個傘兵連分別對丹麥奧爾堡的兩處機場和哥本哈根附近的橋樑進行傘降。這幾支部隊幾乎未遭抵抗就奪取了機場和橋樑,確保主力部隊和作戰物資的不斷輸送。這是戰爭史上首次使用空降兵發動入侵的戰役。

5月10日,德軍進攻西歐各國,由第7傘兵師和第22機降步兵師編成的兩個空降戰鬥群主攻荷蘭。當日凌晨,第1戰鬥群在鹿特丹周邊多處傘降,先後攻占了瓦爾港機場和3座大橋。第2戰鬥群的首批人員在海牙地區的3個機場進行傘降,占領機場後迎來德軍的第一批機降部隊。但中午時荷軍通過反擊奪回了機場,德軍後續機降部隊只能在附近迫降或轉往其它地區。第2戰鬥群因兵力不足未能完成預定任務,只起到牽制敵軍的作用。

德國傘兵使用FG-42傘兵步槍


此外,德軍還首次使用滑翔機部隊突襲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以輕微代價攻克了這一防禦重點。在營救墨索里尼的「橡樹行動」中也是由德軍空降兵完成的。德軍甚至為傘兵研製了專門使用的傘兵槍,FG-42傘兵自動步槍。

1941年5月,德軍在奪取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時,將第7傘兵師和滑翔突擊團編為3個空降集群,並由第5山地步兵師配合機降。由於島上的英國和希臘守軍已有準備,20日德軍第一批空降部隊著陸後就遭到頑強抵抗,只能就地防禦。第二批部隊因飛機加油延誤了起飛,空降時又過於混亂,致使人員分散,在守軍攻擊下傷亡慘重。到次日天明德軍才攻占一處機場,並獲得空投補給和增援兵力。在空軍加強支援後,德軍才得以集中力量逐步推進,加上海運部隊和裝備的登陸,迫使英軍於28日夜起乘船撤出該島。此役德軍雖然獲勝,但損失1.4萬人和大量飛機艦船。尤其是空降部隊元氣大傷,德軍從此放棄了大規模空降行動。

德國傘兵在荷蘭空降後投入戰鬥


蘇聯

戰前蘇聯已組建起5個空降軍,但在衛國戰爭初期多用於地面作戰或小股傘降襲擊來遲滯德軍攻勢。1942年初,蘇軍在莫斯科會戰反攻時,在維亞茲馬地區首次進行了戰役規模的空降作戰。1月3日夜間,蘇軍在德軍後方空投一個營以切斷敵交通運輸線,後因天氣惡劣未獲機降部隊增援而撤回。27日夜又傘降1500人,因缺乏協同只能分開獨立作戰。2月17-23日,蘇軍在尤赫諾夫地區實施大規模空降,第4空降軍的1萬餘人降落後散布面積過大,聯絡不暢,無法組織起有效力量配合總攻部隊行動。當德軍進行反擊後,蘇軍空降部隊在敵後轉入牽制性的游擊作戰,5個多月後殘餘部隊才陸續撤回。

1943年9月,為配合第聶伯河會戰,蘇軍又組織3個空降旅約1萬人去奪取渡河登陸場。因情報失准和準備倉促,24日夜間首先空降的第5旅有部分兵員和裝備未到達指定地域,已傘降的2300多人又過於分散,面對優勢之敵只能轉入游擊作戰。25日夜,第3旅空降時也錯誤落入德軍陣地,遭受很大損失。只有作為預備隊的第1旅空降在德軍防守薄弱地區,集中隊伍後配合主力部隊進行襲擾作戰。蘇軍這兩次空降戰役都因組織不當,在複雜條件下持續時間過長,部隊分散後缺乏統一指揮和火力支援而未達到作戰目的。

二戰中蘇軍的空降戰役因組織不當沒有成效


歐洲盟軍

英美兩國直到1940年後才著手組建空降部隊。英國曾多次對德國占領區進行小規模空降襲擊,如1942年2月27-28日,一支傘兵連奇襲法國布倫內瓦爾的德國雷達站,將設備和俘虜用船運回英國。此後在進攻北非和西西里的戰役中,盟軍開始投入營級和旅級的空降部隊,獲得了一定的戰果和實戰經驗。

1944年6月6日開始的諾曼第戰役中,美軍第82、第101空降師和英軍第6空降師的任務是掩護登陸部隊側翼,阻礙德軍反擊。空降行動在當日天亮前進行,共使用運輸機2400餘架、滑翔機1130架,空降3.5萬人及火炮、輕型坦克等物資裝備。由於天氣不佳、地面引導不利和德軍抵抗猛烈,空降部隊著陸分散,傷亡較大。集結人員在攻占部分預定目標後組織防禦,堅持到與登陸部隊會合。空降行動擾亂了德軍防禦體系,牽制住德軍的機動力量,為盟軍主力從海上登陸創造了條件。

運輸機搭載盟軍傘兵前往空降地點


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後,又發起「市場-花園」行動突破萊茵河,決定將美軍第82、第101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和波蘭第1傘兵旅空降至荷蘭阿納姆地區以奪取重要橋樑。由於飛機數量不足,空降部隊3.5萬人分兩個梯隊於1944年9月17和18日實施空降,另空運2500具火炮和車輛及5230噸物資。美軍兩個師著陸後經數日激戰才陸續奪取多座大橋。英軍空降部隊則陷入德軍重圍,戰至25日夜只有少數渡河撤退。這是盟軍第一次晝間大規模空降作戰,雖使戰線有所推進,但因空降失去突然性,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又協同支援不力,導致傷亡1.47萬人後鎩羽而歸。

二戰美軍101空降師


1945年初,盟軍開始進攻萊茵河以東地區。為擴大渡河登陸場,3月24日,美軍第17空降師和英軍第6空降師在3小時內同時空降到韋瑟爾西北、伊塞爾河以西地區,共投入l.7萬人、900具火炮和裝甲車等裝備,隨後又空投600噸補給品。當日天氣良好,德軍抵抗較為微弱。空降部隊著陸地點集中,並得到空中和地面火力的直接支援,很快就奪取了預定目標,與地面部隊會合後共同向東推進,到4月份完成對魯爾地區的合圍。此次作戰是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最後一次空降行動,進展比較順利,空降部隊傷亡不到2000人。

漫天傘花拉開了大規模空降作戰的序幕


太平洋戰場

1943年6月,盟軍進攻紐幾內亞時進展緩慢,決定使用傘兵和機降部隊配合兩棲登陸作戰,圍殲該地日軍。由於調集部隊和運輸機需要時間,直到9月5日才開始行動。當日拂曉,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在萊城以東海灘登陸,向萊城方向發起進攻。在100餘架戰鬥機護航下,美軍第503傘兵團1700人乘85架運輸機於10時進入萊城以西的納扎布機場上空跳傘,著陸後未遇抵抗就占領了機場。此時,從海上登陸的一個工兵營也趕來搶修機場。次日,澳軍第7步兵師開始乘運輸機在納扎布實施機降。經過420架次的運輸,至11日第7步兵師全部到達,與登陸的第9步兵師形成對日軍的東西夾擊,於16日攻克萊城。

為了從緬甸北部反攻日軍,1944年初以英軍官兵為主的第3印度師進行了代號為「星期四」的機降作戰行動。3月5日晚,該師部分人員及一個美軍機場修建分隊共500多人,乘67架滑翔機在密支那山區事先選定的林間空地降落。因地形複雜,只有一半滑翔機在預定地點著陸,機上人員構築了一個簡易機場。此後5天,運輸機出動575架次運進8000多人和一批騾馬及補給物資。不久又整修了另一處簡易機場,到4月初共空運到1.28萬人及裝備。在此期間,機降部隊還打退了日軍的8次進攻,隨後編成數十個分隊,深入緬甸中部的日軍後方展開破襲活動。該部隊逐漸向北推進,配合友軍從南北方向夾擊日軍,於5月17日攻占密支那。

即將在緬甸空降的盟軍部隊正在登上運輸機


中國軍隊1944年初在昆明組建了空降兵團,接受美軍顧問的訓練,後更名為陸軍突擊總隊,擴編到3200人。1945年7月,趁侵華日軍收縮防線之際,突擊總隊先後在廣西丹竹、廣東開平和湖南衡陽等地進行了小規模的空降襲擾作戰,並堅持到日本投降。

拖曳式滑翔機,木質結構,注意機頭位置的線纜,是靠運輸機拖拽著前進,性能很不可靠


拖曳式滑翔機因過於脆弱在二戰後很快退出空降舞台,但是空降作戰戰術不斷發展升級,從高空到低空,從人員到車輛,從固定翼飛機到直升機空降,作戰方法和武器裝備都有了巨大的改觀。二戰後的局部戰爭幾乎都少不了空降兵的身影。像蘇伊士運河危機,越南戰爭,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馬島戰爭,摩加迪沙行動,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等等,空降作戰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