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最近最火的一部電影。截止目前,票房已經突破29億,豆瓣更是高達8.6分,這部電影,著實值得大人們帶孩子一起看看。
影片借用哪吒鬧海的人物關係和框架,重新編排了劇情。哪吒與敖丙,魔丸與靈珠,兩個孩子的故事和結局,值得每個家長反思。
不要讓孩子代替你實現你的夢想
說哪吒之前,先說說最讓我痛心的角色,敖丙。
在片子裡,敖丙不再是作惡多端的龍王三太子,而是一個白衣飄飄的氣質少年,收穫了一堆女粉。
但是,一個本該享受美好童年的孩子,卻異常的寡言,做事像大人一樣沉穩。
原因在於,他出生的時候,命運就已經寫好了結局。
當靈珠被注入龍蛋那一刻,敖丙不再是龍族普通一員,他是龍王事業的繼承者。
龍王苦心經營,希望他可以代替自己,扭轉龍族的命運。
小小的敖丙,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的理想,他最開心的時刻,是在沙灘上和哪吒踢毽子的那個午後。
身上沉重的負擔,壓制了靈珠本該有的靈氣。
現實中,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物品,將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後偷換成孩子自己的感受。
以愛之名去對孩子做出各種要求,這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綁架呢?
當父母寄予孩子過度的期待,不斷壓縮孩子獨立的空間,他們的關心就會像積雪一樣不斷落下,最終壓垮孩子。
大戰之前,龍族紛紛從自己身上摳下一塊最硬的鱗片,做成萬龍甲,穿在了敖丙身上。
這件萬龍甲,看似是家族給予的最強防護,其實,卻是命運的一道沉重的枷鎖,牢牢的鎖住了敖丙一生所有的可能性。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里寫過一段話: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他成為自己的過程,而只有每個人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孩子們得到的,不應該是被父母規劃好的一份妥帖的人生,不再是打著「為你好」而提出的各種強權要求,而是能夠在沉浮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力量。
小說《無聲告白》的封面,印著一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龍族對敖丙寄託了全部希望,卻忘了,他也只是個需要陪伴的孩子。
大人們實現不了的夙願,憑什麼讓下一代替你完成?
孩子叛逆,不過是想得到大人的關注
這部片子的主旨,是打破偏見。
媒體曾經問過導演,為什麼把哪吒設計的這麼丑?有沒有擔心觀眾會不接受?
導演說,本來就是做「打破成見」的主題,首先外形上就要讓人對他產生誤解,等走進電影院看完整個故事後,再打破偏見。
確實,哪吒造型剛曝光時,大批網友都吐槽怎麼這麼丑,甚至有人光看海報,就說這是「爛片」。
可隨著電影上映,輿論開始反轉,觀眾的「偏見」一點點被消除,無數自來水在網上安利這部片子,各路大V不吝自己的誇讚之詞,「國漫巔峰」、「年度最佳」等等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導演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扭轉人們心中的偏見。
而片中的哪吒,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自出生起,哪吒一直背負著偏見這座大山。
出生那天,全陳塘關百姓幾乎都來瞻仰靈珠的靈氣,李府大門被擠的水泄不通,但,人們一聽到靈珠變魔丸,個個躲之不及。
即便那時的哪吒還是一個眼神純真、穿紅色肚兜的嬰兒,大家也依然把他當妖怪。
街頭的其他孩子,紛紛用雞蛋、石頭砸他,對他大喊,「你這個妖怪,快滾回去!」
3年來,陳塘關百姓只要看到、聽到哪吒,都聞風喪膽,家門緊閉。
而哪吒,雖然極度想得到村民的認可,但也只能捏緊了小拳頭,用更強硬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要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於是,即便被乾坤圈鎮住了魔性,哪吒也故意露出邪惡的一面。
哪吒身上的「魔性」,難道不也是被世人的惡念逼出來的嗎?
表面是自我放棄,實際上,卻是一種自我保護。
他的暴戾也好,玩世不恭也罷,不過都是他想要引人關注的方式。
他內心渴望認同,渴望有人看見他,在狂躁叛逆之下的孤獨與無助,他渴望得要命。
每個反叛的孩子,都不是真的想反叛,他只是找不到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通過反叛,來博得存在感,讓別人來關注他。
但這些孩子,卻一再被貼上「不聽話」、「叛逆」、「令人失望」的標籤。
靈珠?魔丸?
環境、教育方式不同,結果大不同
混元珠被煉成靈珠和魔丸後,元始天尊派太乙真人負責靈珠轉世,不料,太乙的師弟申公豹因妒生恨,將靈珠和魔丸掉包。
從此,魔丸、靈珠命運被改寫。
但是,靈珠和魔丸生活在不同環境里,接受不同的教育,卻產生了不同的變化。
先看看魔丸哪吒。
哪吒出生後,被世人謾罵、驅逐、毆打,受盡委屈,沒有一個朋友,除了母親,從來沒人陪他踢毽子。
太乙真人教他障眼法,只不過片刻功夫,哪吒就舉一反三學會了變身術。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釋放。
哪吒擁有一身靈氣,卻因為「魔丸」的標籤,一次次握緊了小拳頭,躺在房頂上自嘲: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
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再看靈珠敖丙。
含著靈珠出生的敖丙,天生靈秀睿智,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公子。
但是受家族使命限制,他不能暴露身份,不能結交朋友。
他的世界,只有修煉、復仇,一身靈氣被壓抑的不剩絲毫。
所謂魔丸與靈珠,在環境的影響下,都失去了原有的天賦與秉性。
而真正改寫他們命運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
靈珠敖丙的父親龍王和師父申公豹,總是以人心險惡、社會不公的想法來教育他,他們傳遞給敖丙的是孤獨、恐懼、羞恥和仇恨……他們教敖丙「認命」,差點犯下活埋陳塘關的滔天罪行。
魔丸哪吒的父母則給了他無條件的愛、明智的愛。父母和老師堅持用愛和信任喚醒他,改變他,發展他……促進他成為一個善良、勇敢、具體自由精神和獨立人格的人。
何為魔丸?何為靈珠?
哪吒打敗敖丙時,沖他吼道:「你還是靈珠嗎?我一個魔丸都比你活的像個人樣,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一聲吶喊,是兩種教育方式的強烈對質。
為什麼註定成為魔王的哪吒,能改寫自己的命運,活成人們心中美好的樣子?
為什麼天性善良溫柔如敖丙的孩子,也會成為黑化這個世界的力量,差點犯下難以被饒恕的錯誤?
教育方式不同,魔丸變靈珠,靈珠也會變魔丸。
和父母和解,
是撫平代溝的唯一方式
李靖擔心哪吒出去鬧事,於是把他禁閉起來,哪吒鬧的越凶,禁閉的空間就越小。
李靖是軍人出身,他用帶兵的方式,來「治理」自己的孩子。
他擔心哪吒的生死,於是找元始天尊要解決辦法,私自使用「換命符」,想在天劫咒降臨那天,用自己的犧牲,換取哪吒的解脫。
儘管李靖之愛令人垂淚,但這一切,在哪吒看來,卻是父愛的缺失。
父親從來沒有和自己好好說過話,從來沒有陪伴過自己,永遠強硬、不容反駁。
而敖丙心裡,何嘗不是如此。
身上背負著沉沉的重任,父親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的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於是做著最正確的事,讓這份愛變的沉重、無法拒絕。
但其實,孩子的願望很簡單,只要爸媽能多陪陪自己,就是最大的快樂。
電影中哪吒的一句台詞,讓我瞬間飆淚。
小小的哪吒決定獨自面對天劫咒時,用混天綾困住父母,跪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他撕毀李靖給他的換命符,含淚對李靖說: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踢毽子。」
我們所有人,幾乎都會遇到代溝問題,父母用他們的方式來愛孩子,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
一個人能否真正長大,不在於年齡,而是看到父母的局限性,衝破原生家庭的束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
和父母和解,是撫平代溝的唯一方式,是讓自己長大的唯一方式。
最後
電影的最後,太乙真人的旁白說道: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看完哪吒,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每個孩子既是靈珠,又是魔丸。每個父親既是李靖,又是龍王。
命運究竟如何,只有自己說了才算。
註:本文圖片與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