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家長不要急著教育,自己做出改變才是正確的第一步

2019-07-22   資深肥宅奶爸

文|資深肥宅奶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告訴你啊,周博文,你別跟我給這犟了,你這數學成績肯定不行,趕快按我說的去上我給你報那個補習班,別給我跟我扭扭捏捏的了!自己什麼樣自己心裡不清楚嗎?」

傍晚時分,家家戶戶傳來了鍋鏟交織的聲音,而博文的媽媽正扎著圍裙邊忙著炒菜邊和博文厲聲呵斥道,但是客廳中正在看電視的博文也絲毫不示弱,扯著脖子和媽媽喊:

「不!我不要去補課!我覺得我成績挺好的,我也不需要去補課!」

聽到這番話之後的博文媽媽顯得更加生氣了,氣的直接拿著菜鏟子大步踱出廚房狠狠地問道

「你到底想怎麼的?長大了翅膀硬了,我管不了你了是不是?……」

伴著媽媽無休止的嘮叨,博文大有些欲言又止的樣子,可最終還是把頭轉過去看電視了。

​「唉,這可怎麼辦,孩子現在才多大,就這麼難管了,知道和我對著乾了,我這之後還能管得了他嗎?」博文媽媽一邊機械地翻動著鍋里的菜,一邊在心裡默默地念叨著。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孩子的思維也越加越獨立,於是他們開始產生實質上的變化,無論是在外在還是在心理。

從內心出發的時候他們變得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更想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而從外在來看,他們似乎變得更加「桀驁不馴」,並且總是堅持自己的理論,非常的執拗。

最明顯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對著干,家長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聽,也不想聽,同時還非要按著和家長的反方向去行走,這讓家長感覺到非常頭疼,同時這也是我們通常說的孩子的「叛逆行為」。

所以在接下來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叛逆會逐漸浮出水面,並且家長如果處理不好的話,還會讓這份叛逆愈演愈烈,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人的一生大致有三個階段的叛逆期,分別稱之為「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

  • 這三個叛逆期分別對應的階段是2-3歲,即孩子在人生這個階段第一次產生叛逆的時候;
  • 然後是6-8歲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個叛逆期;
  • 而被大家最為熟悉的青春期叛逆則為12-18歲的時候。

而我們家長要知道的是不同的時期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發展,我們也要對症下藥,有效解決孩子的叛逆,而處理這些叛逆的前提就需要我們家長注意到自身的問題。

當孩子有叛逆行為的時候,最忌諱家長的嘮叨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說什麼他們都不聽,而且通常還會「逆流而上」,然後自己面對孩子這種糟糕的情況,心裡還特別著急,總是想讓孩子快點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錯誤之處,之後及時的改正,於是便陷入了自己的「喋喋不休」之中,更為可怕的是還會覺得饒有趣味。

而當我們本身特別沉醉於我們對孩子的這個教育過程中時,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火冒三丈」,更加忍受不了了,於是孩子會更加大程度的擴充自己之前的不良表現,只為獲取內心的平衡,以及不良情緒的抒發。

可是在家長看來這就是對自己的挑戰,是孩子根本沒有理會到自己的意思,於是家長又繼續的「嘮叨」,試圖去說服孩子。

雖然我們想及時的教育好孩子,但是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嘮叨才是讓孩子真正爆發的根源:

事實是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越嘮叨越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事件變得更嚴重。

因為孩子之所以叛逆,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肯定和尊重,所以他們很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感受,但家長卻一再地用嘮叨來「壓迫」孩子的思想,或者再次宣布自己的主權,必然會讓孩子內心的小野獸會忍不住的迸發出來,成為家長見到的孩子更不懂事的樣子。

孩子的問題,和家長一定有關,所以家長改變是解決孩子叛逆的第一步

01.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後主動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產生叛逆,不管是其自身有多麼敏感,我們都不能否定其中包含家長的因素,而孩子此時的情緒並不是很愉快,也不是很穩定,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即使和孩子再說什麼,都顯得無濟於事,甚至還會讓孩子更加不開心。

但是如果我們首先把自己的不良情緒隱藏住,做到和孩子沒有情緒的溝通,並且嘗試著去理解孩子,寬容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也會更加平靜些,且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至少不會去反擊,由此第一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並穩定住孩子的情緒顯得很重要。

例如:家長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事而生氣。

對孩子好一頓指責,引起孩子極大程度的反感和逆反,依舊不依不饒的去數落孩子,並且讓他去上補習班,這樣的話孩子一定不會接受。

但是你如果你先讓自己平靜下來,能夠做到和孩子很平和的溝通,並且對他表示理解地說:

「寶貝,媽媽知道你沒考好心裡也挺難受的,媽媽也看到了你的努力,但是我們這個成績現在卻紅寺堡不是很理想,媽媽也覺得你完全能有更大進步的空間,要不咱們想想其他提高成績的方法好不好?」

這一番話說下來,即使孩子有逆反心理,他也未必能翻出幾朵浪花了,因為真的很暖人心。

02.避免嘮叨,最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初步穩定住孩子情緒之後,家長們急需改變的另一步就是千萬不要嘮叨,嘮叨雖然對於家長來說,我們認為它是「殺手鐧」,但是對於孩子來講那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說不定你嘮叨到第幾遍的時候,孩子就突然「爆炸」了。所以我們可以用一種更柔和與委婉的方式向孩子傳遞我們的意願和想法。

​例如:和孩子談到了提升成績這個話題,孩子很反感去補課,也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去補課,其實這是孩子的自我模糊。

你不能太去依著孩子,於是你就可以以理解,包容的態度,以非常溫柔的感覺和孩子說道

「媽媽能理解你的心情,也明白你的苦衷,學習挺累的,不想去補課,其實媽媽也不想讓你這麼累,但是你要知道這樣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優秀啊,同時你還能多從中掌握學習方法,回來可多和媽媽交流,對你之的學習也更便捷有效!」

這樣孩子既會覺得你理解他,又會你覺得你在為他著想,相比於嘮叨,更能直擊人內心

由此看來在教育問題上出現了問題,雖然孩子有錯,但是我們家長也有著很大的責任,往往我們最好第一步工作,就通常能夠使後續的過程更加順利了。

今日互動:在孩子和你吵架的時候,你能第一時間控制住自己的嘮叨嗎?歡迎評論分享。

————————

為了孩子,我們一切以愛出發,發現育兒難題,解決育兒難題,奶爸和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關注【資深肥宅奶爸】,為你的育兒道路保駕護航,輕鬆獲取新鮮育兒資訊,盡在資深肥宅奶爸。歡迎諮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