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引導靜坐修禪從而入定得道

2020-01-15     眾享文化

我們都聽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但很少有人能參透其中的道義。《老子》列舉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五種現象來說明道的無為境界。這個與《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最白的好像污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音樂沒有音聲,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

其實還是有許多人領略過大象無形的境界的,這個就是在打坐時得到的,道家又有內丹修煉,亦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最直觀的妙處在於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而高層次的修煉者可以達到入定得道的境界。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


不過,這種修煉分好多步驟,一般人短時間內連第一部築基都難達到。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實在是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只是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裡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即在打坐時,我們要微閉眼去除記憶中所有畫面,將外界的聲音轉換至自己的心聲再到無聲,最後轉移一年再到無意識界。所謂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到。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曰之為道。

《道德經》第十四章

[原文]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譯文]

看它看不見,把它叫做「夷」;聽它聽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它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稱名,一切運動都又回復到無形無象的狀態。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後頭。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識「道」的規律。

《道德經》這裡的前半部分真打坐修禪中的前一步化萬物為無形,去除雜念沉靜心靈;而後半部分說的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後頭。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就形同打坐後;練得那股氣(也可以說是內丹)無色無味亦無形,在上丹田與下丹田之間來回運行,最終吸收天地能量可見三維以外的事物,可聽超凡之音,可了解宇宙認識道法。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 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 0 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 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 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於放鬆狀態時, 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而且發現打坐的人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而這正是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理論的最好見證。不過,這種修煉分好多步驟,一般人短時間內連第一部築基都難達到。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實在是打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只是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裡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

大道至簡,小道至繁,左道雜亂,邪道神玄:如「下法輪」、「種金丹」之類的。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在道家的《陰符經》上,有一重要口訣--"禽之制在氣"。就是說練者妄念紛紛,思想不能專一,是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亂則心亂。所以修習禪定主張先練氣,修習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調順了,心自然就不會再散亂。「氣為無形之血,血為有形之氣。」氣與血互化互生,生生不已。為增加產能(氣),入門宜動功!閉目塞聽,緩慢圓柔,產能快而耗能少,日積月儲,由量變而質變:激發潛能(炁),開發功能(光)。古人曰「渾身是病(邪實),渾身是藥(改邪歸正)。」凡上乘根器人多系「病號」出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先讓他多吃點苦頭。這就是老子所講的大器晚成的含義所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在於人類,此三者可以是眼見的世界,可以是耳聽的世界,可以是身體感觸的世界。但最高境界的感觸是在關閉所有氣孔達到毫無知覺狀態下的渾然一體,此時天人合一,方可歸道。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正是一種修行至上的洞悉萬物。

下一講:《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SRfsG8B8wMrh2Liuf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