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海鱸魚富了全村人!「白蕉海鱸」產業造就「中國千強鎮」!

2019-06-01     珠海微資訊

珠海市白蕉鎮昭信村的村路邊,

是連片的魚塘,

魚塘里的增氧機不停地運作,

掀起的浪花在陽光下絢爛奪目。

白蕉鎮昭信村

梁秋業眯起雙眼,

右臂不斷揮動,

一次又一次往魚塘里投下飼料。

梁秋業在魚塘里喂食

梁秋業魚塘里養的,

正是大名鼎鼎的「白蕉海鱸」。

白蕉鎮是「中國海鱸之鄉」,

當地特產「白蕉海鱸」

作為珠海市首個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早已聲名遠揚。

辛勤汗水換來累累碩果

『白蕉海鱸』養殖,

一看天氣,二看魚價。

42歲的梁秋業說。他子承父業,從事養殖20多年,早已摸透海鱸的脾氣。

進入5月,珠三角地區晴雨交替,變幻無常的天氣成為養殖大敵。「春夏之交,最容易發生悶塘事故,我這50畝魚塘的幾十台增氧機24小時運轉,一個月光電費就要3萬多元。」梁秋業說。

5月到6月中旬,是海鱸生長的關鍵期。目前,梁秋業塘內大部分還是些巴掌長的半大魚苗,能否順利長大,最終成為端上人們餐桌的美味,這40多天至關重要。這些日子,梁秋業和妻子吃住都在魚棚里。「清晨4時就要起床,拿著手電筒,穿上長筒雨靴,每隔兩小時巡一次塘。」梁秋業說。

夫妻倆要不時觀測水位、打撈病魚、給池塘消毒、投喂飼料,一直工作到夜裡10時,每天如保姆般精細打理著魚塘。

辛勤的汗水換來累累碩果。目前,梁秋業所在昭信村的養殖戶平均年收入達10萬元,魚塘面積200畝至300畝的養殖戶,年收入近百萬元。全村常住人口3133人,海鱸產值超過4億元。2018年10月,昭信村榮獲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稱號。


由村及鎮到全區,「白蕉海鱸」產業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

斗門區「白蕉海鱸」

養殖面積3.1萬畝,

產量12.28萬噸,產值近22億元,

年產量約占全國的八成,

白蕉鎮成為國內最大的

「白蕉海鱸」養殖基地,

入選「2018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一條魚「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就是要農村產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裕。

昭信村與「白蕉海鱸」的致富故事,

書寫了近40年。

上世紀80年代,昭信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甘蔗為主,一年到頭辛苦勞作,但收入甚少。村幹部吳郁光介紹,村民林金華、陳明照、趙長傑等人是村裡第一批「吃螃蟹」養殖海鱸的人。

「當時魚苗的運輸條件簡陋,養殖戶在塑料布外面套一層編織袋,再搭乘公交車和長途車將寶貴的魚苗運回來,這樣折騰下來,魚苗成活率不到四成。」吳郁光介紹,「如今,我們的魚苗大多來自福建漳州等地,擁有專業的配送車輛。」鹹淡水交界的獨特地理位置,讓「白蕉海鱸」產業做大做強。

這些年,村裡陸續成立了粵盛水產銷售合作社、聯生養殖場、進才水產養殖合作社,建立了昭信村市場,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對全村水產品實行統一銷售。這些措施吸引客戶主動上門定購,減少了中間商差價,大大降低了「白蕉海鱸」的運輸損耗和銷售成本。

進入5月,僅粵盛水產銷售合作社就接到來自省內、香港、澳門、福建、上海、山東、瀋陽的大量訂單,每天「白蕉海鱸」銷售超過5萬斤。

斗門區海鱸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漁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日本、韓國以及歐美國家,綜合產值已過百億,帶動大量農民走上致富之路。目前,斗門區正在全力建設白蕉現代農業示範園,總投資約20億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以進一步將「白蕉海鱸」打造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現代漁業最具特色、最具規模、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品牌!

如了解更多珠海戶口問題,可點開下面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OxYFWwBmyVoG_1Z-H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