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槓軍迷的編劇不是好導演,國內近年來軍事體裁影視劇雖然不少,但是難出精品,這其中恐怕除了沒有好的劇本,更是因為服裝、道具、化妝等影視劇從業人員對於戰爭、對於軍事知識的極度匱乏造成的綜合結果。在最近播出的《陸戰之王》電視劇中,我們又看到了如此拙劣的劇本編輯和五毛錢特效,好不容易被《戰狼》、《紅海行動》勾起來胃口的軍迷朋友們在這部劇面前徹底吐了。
開篇的一場空投主戰坦克的戲,小編已經吐槽了很多,但顯然本劇可以吐槽的點還有太多,例如顯示坦克狀態的顯示屏上,赫然標記的是德國的豹2系列坦克,更可笑的是俯視圖是顯示的豹2A6,側視圖顯示的是豹2A4,雖說不是軍迷的普通人基本上看不出來這個點,但是這找圖片的劇務也是夠無知的。還有同樣也是這個畫面中,坦克乘員居然戴著夜視儀,這就真的奇了葩了,坦克那麼狹小的空間,一個坦克乘員不戴坦克帽戴什麼夜視儀?也不怕磕了碰了什麼呀?更何況坦克本身就有更大更強的夜視儀,乘員有必要自己戴個夜視儀麼?要知道坦克本身的夜視儀是可以與車載計算機連接,自動計算射擊參數的,乘員自己戴夜視儀怎麼去計算射擊參數?在坦克兩項比賽中馳騁的96A難道還需要乘員自己估算射擊參數麼?真的是滑稽加無知。
作為一個專業軍迷,小編還是不能忍受編劇對於軍事知識的匱乏和對百科的迷信。雖然說老百姓對於坦克、裝甲車、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幾乎沒什麼分辨能力,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些普通人衝著輪式步戰車大喊坦克來了的笑話,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對於影視劇就沒有高水準製作要求的理由。回想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那時候的電影真的可以說是良心之作,不論是我們熟悉的《地道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等等老電影,就算是那些年動亂的年代製作出來的電影如今再看依然能感覺到其對於服化道的講究。
國產電影尤其是軍事體裁電影的巔峰,小編以為應該是當年的三大戰役,雖然由於年代原因,三大戰役中出現了81槓突擊步槍、59式和T-34坦克、初教六教練機、54式榴彈炮,但依然從劇情安排、服裝選擇、台詞腳本、攝影場面、道具仿真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至今我們還能從其他電視劇中看到截取三大戰役片段的時候(最著名的就是亮劍,大量引用了淮海戰役的鏡頭)。
既然提到了亮劍,那就也不得不說一下最近十幾年來軍事體裁相對優秀的好片子,在小編看來,除了大家公認的老《亮劍》、《士兵突擊》、《戰狼》系列等等,在描寫陸軍的電視劇中,《沙場點兵》和《突出重圍》是難得的好劇情、好道具、好演員組成的好片子,給小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沙場點兵的某一集中,「燕小六」駕駛的坦克拋錨在敖包山口,拆了油泵後跑掉了(注意這個細節),此時對面的眾多99式坦克徹底被堵死在了敖包山口動彈不得,進退兩難。如此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劇情(其實就是歷次朱日和演習中的某個真實故事),才能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才能在多年以後,讓觀眾回憶起這段有意思的片段。再例如《突出重圍》中的電磁炸彈,雖然那時候還沒有「複雜電磁環境」這類說法,也沒有電腦病毒攻擊的概念,但是其已經確實存在於電子對抗作戰中。這樣的理念和真實還原程度,才能讓觀眾覺得想去看,想去了解,想細細品味。
而反觀如今的軍事體裁影視劇,手雷炸飛機、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雷人的劇情頻出,小鮮肉們在鏡頭前耍耍帥,擺個酷的姿勢就輕鬆消滅敵人,更少不了濃妝艷抹的美女參與到劇情中,構成了被人痛罵的「抗戰爛大戲」、「軍服愛情劇」。這些編劇通過意淫無限擴展的影視劇,不僅僅傷害的是軍迷們對於軍事體裁影視劇的熱愛,更是糊弄審核的上級、欺騙投資方、誤導青少年、賺取觀眾眼球的嚴重錯誤行為。
所以說,為何我們經常說,軍迷不適合看軍事體裁影視劇。原因就在於此,不是軍迷們愛挑刺,而是不論從劇情還是服、化、道,都經不起觀眾們的考驗,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指望通過爛俗劇情來糊弄觀眾,通過懟粉絲來提高關注度,純屬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