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股票出現「長上影線試盤」,定是大牛股,萬次交易驗證無一例外

2020-06-22     羽琪財經

原標題:只要股票出現「長上影線試盤」,定是大牛股,萬次交易驗證無一例外

上、下影線的運用技巧

上、下影線是常見的K線形態。上影陽線表示當日最高價與收盤價之間的差。上影陰線則表示最高價與開盤價的差。下影陽線表示當日最低價與開盤價的差,下影陰線表示當日最低價與收盤價的差。用圖形可以表示為:

一般情況,影線的存在代表著壓力和支撐,上影線代表壓力,下影線代表支撐。影線的長短代表多空雙方力量的強弱。長上影線表示空方力量更強,後市不利於多頭的散戶。長下影線代表多方開始占優,後市有反轉可能。

利用上影線預判趨勢

? 試盤型上影線

前文說過,上影線一般表示有壓力存在,是種見階段頂的信號。但是主力在拉升股票前,會試探上方拋壓。這種投石問路形成上影線則不必過於擔心。

分辨是不是試盤型上影線有兩個要點

1、成交量未放大。

2、股價始終在一個區間內窄幅整理。

這時需注意大盤情況,如果個股由大盤帶動而下跌,主力往往會順勢而為,不會逆市消耗資金,等待大盤企穩後再快速拉升大陽線,使股價重回上漲趨勢。

如果大盤較為溫和,並且上述兩個條件成立,出現長上影可安心持股待漲。

小技巧:當大盤暴跌時,選擇有長上影線並且跌幅不大的股票,後市會有更好表現。

? 震倉型上影線

震倉型上影線經常發生在剛剛啟動的個股上。形成的原因要麼是前期套牢盤賣出,要麼是短線獲利了結者賣出。識別是否是震倉型上影線的關鍵是看成交量,如果成交量放大,說明形成上影線的承接盤較強,後市仍以持股待漲為主。

? 見頂型上影線

上漲一段時間後,股價已經在相對高位,這時的上影線則是提醒我們見頂了。如果此時量能萎縮,說明資金追漲意願不強,至少主力不願意再次拉升了。此時應該提高警惕,做好離場準備。

如果後面幾天不斷有上影線出現,特別是早盤沖高回落而形成的上影線,則說明主力在拉高不斷派發。如果主力吃貨較多後市可能會有反覆,但反彈時也要逢高減倉。如果是比較兇悍的遊資則不會給散戶反覆的機會,此時上影線是真正的離場信號。

上圖將震倉洗盤式上影線和見頂式上影線很好的反映了出來。

圖中左邊股價穩步走高,伴隨著上影線,但是量能同步放大,說明承接盤較強。

圖中藍圈處,股價已經漲幅可觀。在相對高位連續出現上影線,此時量能萎縮,反彈就是最後的離場機會。

注意事項

長下影線一般預示著個股底部的到來,但前提是前期個股經歷了相當幅度的下跌。這時出現的下影線才是有參考意義的止跌信號。

長上影線一般預示著拋壓較大,但如果有量能配合則更可能是洗盤。

出現上下影線時,還需要結合其他信息綜合判斷,以提高研判準確度。

凹型理論,解決滯後性

作為滯後性指標,在實際使用中常會讓短線投機者進入誤區。比如金叉時入場後立即死叉,死叉賣出後立即又金叉,使其把握難度較大。在研究中發現,其實這類形態也有跡可循。

如圖所示,在MACD死叉出現後,三天內立即出金叉信號,隨後股價便一路上升並創出上一平台高點開始走出上升趨勢,類似市場的中「空翻多」。對個股而言,若其出現死叉調整,投資者則可參考底/浮方法,率先減去浮倉迴避風險。剩下的浮倉則可參考常用的上升趨勢線30日均線或主力成本線,關注其死叉後的三日內(以死叉出現計第一天)能否再次金叉。由於走出反轉行情需要突破平台,則可同時參考流動資金方便判斷是否具備向上突破的能力。從形狀來看呈現「凹」型,於是將其命名為【凹型理論】。

如圖所示,同理,當MACD金叉後,三天後立即出後死叉信號,此意為「多翻空」。一般情況下,此類股則容易跌破前期平台,創出新低。對個股而言,若其金叉後立即出現死叉,則應堅決出貨,等待其跌破前低後是否具備再次低吸機會,此形態則呈倒凹型,也是凹型理論的一種。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將凹型理論解釋為:一般情況下,凹型口以3日內形成有效。正向凹型口形態,會破上一輪反彈高點;而反向凹型口形態,則會破上一輪反彈低點。特別是在個股應用時,一定要配上其它組合指標,參考底/浮倉原則。

散戶投資者在使用MACD指標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MACD指標最主要的特點是穩健性高,可以在周期較長的時間內給出相對穩定的買賣信號。因此中長線操作者可參照MACD指標進行具體操作。

2、MACD指標的最大劣勢是指指標信號過於緩慢。日線級別中的MACD指標並不適用於短線操作。為了彌補這一劣勢,短線投資者可以參照15分鐘級別或者60分鐘級別的MACD指標來進行判斷。

3、在中長期的上漲或者下跌行情中,投資者使用MACD指標會比較有效。但是在股價大幅震盪或者多空焦灼的行情中,MACD指標對投資者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個指標能夠被投資者廣泛所接受,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或許你曾因它而懊惱,或許也會因它而興奮,這也是每個投資者的必經之路。在A股20餘年歷史中,中小投資者一直是弱勢群體,在沒有完整的基本面分析,也沒有可靠的內幕消息面前,技術分析則成為最好的保護傘。世上雖沒有完美的技術,但是通過前人的總結,不斷汲取經驗,最終在證券市場中至少得能學習保命的方法。MACD作為眾多基礎指標中的一員,或有更多的使用技巧。在品味資本市場的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指標及用法,方能在那10%的份額中占有一席!

優秀的交易者,通常都不合群

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的虛弱,我不依孤獨為榮,但是我卻以此為生。

——布考斯基

一句話道盡了交易人的人生。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兩種力量的鬥爭,對獨處的渴望和走出去的衝動,但是,優秀的交易者註定只在獨處的陋室,不在市場的廟堂,一個最優秀的交易者,同時也是一個最蹩腳的表現者因為真正的交易都是枯燥的,交易技術枯燥,交易過程更枯燥,那些口若懸河的布道者,只不過就好像是在玩一種新鮮刺激並且永不得要領的賭博遊戲罷了,就看你想要的是枯燥的過程精彩的結果,還是刺激的過程枯燥的結果了。

對交易者來說,一種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學會高質量的獨處,身處市場之外心在市場之內,靜心的審視自己的交易行為,不受旁人一絲的影響;靜心的觀察市場的波動節奏,不帶自己一絲的主觀好惡。儘管所有交易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但是在等待賺錢的路上鮮有同行者。

市場永遠是對的,這是交易市場中最貴的一堂課,絕大部分的交易者也是因為這一堂課儘管交了無數的學費也畢不了業,這種認可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交易行為上,只是交易者會很容易把「市場都是對的"和"別的交易者是對"的這兩個概念混淆了。

很多時候不是交易技術沒用,而是選擇同好的交易者太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交易者是市場波動的力量來源,只有逆這種力量的時候市場走勢往往才會最有力。

學會獨處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心靈成長所需要得空間,交易市場是噪雜的,人的本性都是從眾的,離開了獨處的空間,身處瘋狂與恐懼蔓延極具煽動性的市場之後,你做的往往都代表了了絕大多數人想做的,至於開始你是怎麼想的反而看起來沒有那麼重要了。為什麼在交易市場絕大多數交易者的想法一定是錯的?因為我們交易的是預期,而絕大部分交易者的觀點已經反應在了當前的價格中,這就好比你本來仰望一座高山,當所有人都站在山頂之後便沒有了那種仰望感。

交易之所以難就是因為很多內心的掙扎必須要自己獨立面對,獨處不僅僅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呆著承受不被認可的孤獨,還有自我調整的失落感和迷茫感而真正的成長也在這種含淚奔跑的痛苦之中。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其實,在交易的世界裡,註定了絕大部分交易者是"庸俗」的,最起碼對交易新手來說是這樣的,因為他們初涉交易市場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本能上覺得只有把自己置身市場的其他交易者之中才能找到熟悉的安全感,所以他們熱衷於打聽小道消息,聽從股評專家的建議,覺得只有這樣才會心安,其實,這就是之所以不賺錢的根本原因,也是交易者想要完成交易能力向盈利進階必須要擺脫的狀態。

從跟風交易到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這個過程中最難的是沒有教科書式的參考標準,比如,在對市場的認知特定的情況下,用均線好還是用macd好,指標參數怎麼設置更合理,倉位是用金字塔加倉好還是倒金字塔加倉好,當前的低迷是暫時的還是市場邏輯已經變了,這些只能靠你自己去找答案,更確切的說是摸索,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別人對你的幫助不會太大,更不要想著去靠模仿別人的交易賺錢。

無論什麼時候,交易市場永遠都是一個屬於少數人的市場,所以,如果你每次的交易都是與大眾雷同的那基本上都是錯的,只有遠離市場,學會與自己獨處,才會有更明晰的思考,這種敢於不隨波,不逐流的能力就是你有別於大眾的交易能力。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選股方法

7、板塊輪動

8、統計分析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F5P3XIBiuFnsJQVu4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