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西安GDP重回全國20強,但全年規上工業營收不及南通半年

2019-09-19     西一安鮮

文章開頭必須申明,西安GDP重回全國20強是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西安市GDP僅位列全國第22位,這其中有濟南合併萊蕪的外因,也有西安市經濟失速的內因,內外交困下,西安2019年的經濟走勢如何,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因為2019年還未結束,各項經濟數據還未統計出爐。實際上我們僅統計對比2018年西安市的各項經營數據就會發現,GDP的強是虛胖,其中無論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西安均未能入圍全國20強。

也就是說,反應一個地區的工業發展速度、投資以及收入等各方面數據表面西安均與全國20強城市存在差距。下面我們重點關注工業以及收入問題:

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22強

2019年上半年GDP排名中,西安位列第22位。我們統計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22強城市,西安並未入圍,且差距明顯。

西安市並未對外公布2019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只是對外公布了增速為8.7%,而2018年西安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速為9.9%,首先在增速方面已經出現了下降。

排名第22位的嘉興市2019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為472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63億元。雖然我們沒有2019年上半年西安規上營收的具體金額,但是可以從西安2018年全年數據中找到對比數據。

2018年全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215.0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52.40億元。

對比之後我們發現,西安市2018年全年的規上營收以及利潤還不及2019年南通市上半年的營收與利潤,工業的薄弱顯而易見。

截止到2018年底,西安市GDP8349.86億元,排名全國第20位,與排名第19位的南通市GDP僅相差77.14億元。

2019年上半年結束後,西安市GDP4142.34億元,位列第22位,與依然排名全國第19名的南通市GDP(4580.11億元)已經拉開至437.77億元。

我們再來看三產占比,2018年西安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58.82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925.61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5165.43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構成為3.1:35.0:61.9

南通市2018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7:46.8:48.4

產業空心化

在這裡,我們引入一個經濟概念「產業空心化」,產業空心化一般是指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偏低。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當一個地區第三產業占比超過60%,第二產業低於35%則基本上可以認定為「產業空心化」

根據以上定義,我們再來看2018年西安三產占比比例,第三產業占比61.9%,第二產業占比僅為35.0%。另一邊南通市第二產業占比則高達46.8%,第三產業為48.4%。

然而就在十年前的2008年,西安市第二產業占比為45.1%,十年時間第二產業占比下降了10.1%,工業占比下降也從側面反映出西安正處於工業產業結構轉型時期。

工業占比不高,工業化程度低,將造就城市的貧富分化嚴重。以香港為例,第一、第二產業總占比不及10%,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了90%,香港GDP總量高是事實,但是香港貧富差距分化嚴重同樣是事實,工業不僅是GDP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還為一座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稅收。

人均可支配收入

西安市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407元,名義增速為 -3.7%出現下降,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8729元,名義增速為0.5%。

再來對比工業占比46.8%的南通市,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1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6321元,名義增速為8.3%。

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的城市中,沒有一座城市增速低於8.0%,最高的南京市達到了10.1%。排名第20位的長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44647元,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了50792元,增速8.2%。

然而截止到2019年7月,長沙市所有下轄縣、區商品房成交均價為11262元/㎡;西安市則為13573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懸殊(相差12063元),商品房成交價格還高於長沙市,足以可見一座城市工業發展緩慢所帶來的連帶效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90KT20BJleJMoPMla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