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癌還需要繼續進行抗病毒治療嗎?

2019-10-21     肝博士

對於慢B肝肝友來說,長期抗病毒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減少慢B肝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延長生存期。那麼對於那些已經得了肝癌的慢B肝患者, 還有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嗎?

答案是肯定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已經發現肝癌的慢B肝患者繼續抗病毒治療的好處有哪些。

第一,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的保護和改善肝臟功能,給手術或其他抗癌治療提供機會。B肝相關的肝癌多是慢性B肝感染者,B肝病史遷延多年,在發生肝癌以前B肝病毒在肝臟內反覆複製持續破壞肝臟,絕大多數患者合併肝硬化, 肝功能多有異常。如果患者肝損傷嚴重,肝酶升高明顯,肝臟功能儲備極其低下, 是不能耐受手術、介入、放化療和靶向、腫瘤免疫治療的。所以積極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才有機會接受抗腫瘤治療。因此,B肝相關肝癌患者如果 HBV DNA 陽性應在抗腫瘤治療前立即開始抗病毒治療。

第二,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手術或介入治療的併發症發生率。手術、介入、放化療等治療都有可能在移除、破壞腫瘤組織的同時損害到一部分正常的組織, 對患者本身是一種打擊,很多患者術後會出現肝功能不全,嚴重者會出現肝衰竭, 甚至死亡。要想降低相關的併發症除了醫生手術技藝高超以外,B肝病毒得到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國內外指南還是各種研究都已證實,術前、術後控制B肝病毒複製可有效降低圍手術期並發生症的發生率,改善整體預後。

第三,抗病毒治療有助於降低肝癌復發率,延長生存時間。很多人聞「癌」 色變,一旦診斷癌症,似乎就宣判了死刑。其實也未必如此,很多早期發現的小肝癌外科手術切除後可以獲得較長的生存時間,哪怕是分期偏晚,也可通過介入治療縮小腫瘤病灶,甚至贏得手術機會。如果腫瘤發現較晚、病灶多、侵犯了大血管的話,患者本身復發風險就較高,手術/介入後的抗復發轉移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如何降低肝癌術後的復發和轉移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關注的話題。目前除了應用諸多靶向藥物和免疫聯合抑制劑 PD-1、PD-L1 等,抗病毒治療也備受矚目。很多研究都顯示,B肝復發或再激活者肝癌復發率增高,生存時間短,而規範的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積極控制B肝病毒,則可明顯降低肝癌復發率,延長總體生存時間。

所以,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療並不僅僅是「亡羊補牢」,而是真正切實有效的恢復肝功能儲備、提高手術/介入成功率、降低圍操作期併發症風險、降低肝癌復發的有效手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8-L720BMH2_cNUgvg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