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北京人懂的「里外涮」,如今都成回憶了

2019-11-16     老北京故事

老北京人冬天最愛乾的一件事就是—「泡著」,有事沒事就愛上茶館裡面泡著去。從茶館出來了也不時閒,得上澡堂子裡面接著泡。

出了茶館進澡堂子——里外涮

過去,老北京的街頭巷尾最常見的一種店鋪就是澡堂子。其鼎盛時期在四九城各大小街道胡同里都能找到,最多時有數百家之多。

那時的澡堂子規模大小不一,檔次也分三六九等。上到高官富商,下到貧民苦力,所有人都離不開這澡堂子。一到晚上,澡堂子裡人比水都多。

最高檔的就是頭等官堂,有錢人在這洗澡吃點心消磨時間。最低檔的叫池塘,一般干體力活的和躲債的才來這兒呢。不光是來這洗澡,也可以在這談生意。

平民百姓最常去的叫官堂或是盆堂。裡邊躺椅、茶具等等設施齊全。常來這裡的人們也喜歡洗乾淨了出來侃侃大山。像咱們以前常去的「清華園」就是官堂。

過去的清華園

北京人都是「清華」出來的

郭德綱:「我是清華出來的!」

于謙:「您那是澡堂子裡出來的!」

以前北京澡堂子屆裡邊有倆老泡兒,一個叫「清華池」另一個叫「清華園」。不少北京人都曾去這兩家澡堂子裡泡過。這倆「清華」就是北京澡堂子裡的招牌字號。

北京人去澡堂子洗澡的時候絕對不能空手去。講究的「澡膩子」得起一大早趕頭波兒,一手提摟著飯盒,一手帶著點茶葉,一泡就是一天。

泡澡必須得來杯茶

沒那麼多閒工夫的人也不能只是洗澡,怎麼也得吃口糕點喝口茶再走。把茶葉交給跑堂的沏壺茶,就可以去進去脫衣服準備開始泡了。

過去的澡堂子

脫了衣服才算是進了澡堂子,沒脫衣服那就是在大街上一般。脫掉的不光是衣服,還有對外的那層偽裝。誰也不比誰「高一頭」,大家都花了兩毛六!

也沒人不好意思

兩毛六的澡票

過去大家都愛在大機關、大工廠里上班,不光是待遇好,而且這裡有內部浴池。洗澡都不用發愁了,這最讓北京人感到舒服。

有的單位沒有內部浴池的話也會多發一塊多的「洗理費」。理一次髮四毛錢,洗澡兩毛六,搓澡、修腳都是一毛三。一個月下來洗兩次澡理一回發怎麼都夠了。

有的單位不發洗理費,但是也會發澡票。這澡票就更麻煩了,理髮的話給一張澡票還得添一毛四,要是給兩張那就虧了。

交完票了也該泡了。澡堂子裡的池塘分溫池、熱池、特熱池。年齡從小到老都能在不同的池子裡面泡著,泡得渾身通紅,整個人都放鬆了才叫舒服。

不過要說最舒服的還得是搓澡,老北京搓澡有講究。全身上下得磋上108下,不能讓客人感到疼,輕柔地把泥兒給搓出來,那叫一個舒坦!

搓完了一衝,渾身上下都乾淨了。這時候就能找個小床躺著了,茶也沏好了,喝口茶吃兩口糕點再眯騰會兒,要是不困那就再玩會兒。

澡堂子裡斗蛐蛐兒的

冬天冷,也只有這澡堂子裡有人氣兒。下棋的、聊天的、斗蛐蛐的...您想干點什麼都成。您要是有那好嗓子,唱段京劇也會有人給您叫好的。

到了今天,不少老北京人還是最想去澡堂子裡泡泡。花不了多少錢卻能待上一天。只是慢慢地,那些我們最熟悉的澡堂子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

老北京澡堂子

老北京的澡堂子是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甭管您有錢沒錢,您都離不開這澡堂子。不知道各位還記得您最常去的那些家澡堂子嗎?

清華園,1917年建於王府井八面槽,2007年被拆除。

清華池,1905年建於清華池,現輾轉至虎坊路17號。

鑫園浴池,1875-1909年間建於煙袋斜街,2014年停業後改成客棧。

寶泉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於無量大人胡同(後紅星胡同),2002年被拆除。

桐園澡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生於東單北大街,八十年代被拆除。

興華園,1942年建於鮮魚口大街,現已改行但保留了招牌。

怡和園澡堂,建於東四南大街,八十年代被拆除。

松竹園澡堂,1956年改稱東四浴池,1989年被拆除。

匯泉池,建於米市胡同,後與清華池合併。

雙興堂,1916年建於南苑,現址為南苑東二道街7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7bZdG4BMH2_cNUg6f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