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里的北京城,夏天只要5毛錢

2020-06-12     老北京故事

原標題:回憶里的北京城,夏天只要5毛錢

小時候我們總是盼著長大成人

但只有長大後才明白

只有童年的時光才是自由的

你是不是也找不回童年時的無憂無慮呢?

下面就帶大家 一起找找小時候的北京城

二三十年前的北京

難熬的夏天五毛錢就夠了!

如今的物價像坐過山車一樣迅猛上升

如果時光穿越回到 八九十年代

買一個國外網紅冰激凌的錢

足夠那時的我 支撐起整個夏天……

雙棒兒

雙棒兒算得上是北京人最常吃的冰棍兒了

每天下學回家,跟小夥伴兒湊錢買一根

一人拿住一邊,使勁一掰

一人半根,回家的路上絕不會寂寞

每次都要掰齊才行

生怕自己少吃一口

小雪人

小雪人是小時候的最愛

巧克力的帽子、奶油的臉

那個時候還沒有這麼多創意無敵的網紅款

所以小雪人可以說得上

是記憶里好吃又好看的第一名

吃小雪人

你是喜歡先咬掉帽子

還是先吃臉?

大紅果

在炎炎的酷暑里

吃帶奶油的冰棍兒總覺得有些膩得慌

這個時候就需要它出場了

一整根酸酸甜甜的山裡紅

絕對是北京每家每戶消暑的必備冰棍兒

零售1塊,批發8毛

每次都要買一大袋子放家裡備著

天冰大果

北京孩子童年的味道

外面是橘子冰殼兒,裡面是奶油

一般先用小勺子把裡面的奶油挖著吃了

再吃外面的冰殼兒

冰壺兒

兩毛錢一根的冰壺兒

也是小時候消暑的最佳選擇

當初小賣部的冰櫃里它的身影總占一大半

現在卻幾乎再也找不到了

雖然有許多類似的碎冰冰

但當初的味道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吃冰壺兒有的人喜歡從頭開始擠著吃

還有的人喜歡把它一掰兩半左右開弓吃

當時的你最喜歡哪種吃法呢?

新大陸

雖然名字不耳熟,但只要是北京孩子

應該沒有人沒見過它

滿滿一大盒冰激凌,只要兩塊錢

甜甜的味道至今還能想起來

香芋味道是熱門選擇,淡淡的紫色

聞起來還有芋頭香甜的味道

小時候每次都會買上一盒慢慢吃

新大陸冰激凌雖然有

椰子、香草、巧克力、草莓這麼多的味道

選擇率最高的還是香芋味兒~

老冰棍

老冰棍也是一款有年頭的冰棍兒了

每次都能看到老爺爺或者老奶奶

把它們放到泡沫箱子裡

上面再蓋上一個厚厚的棉被

雖然沒有奶油冰棍兒細膩

但清清爽爽的口感絕對是解渴的佳品

雖說是冰棒

但裡邊還有淡淡的奶香味

一根可以「嗦」好久

北冰洋袋淋

小時候記憶里,北冰洋除了汽水外

還有用袋子裝的北冰洋袋淋

把冰激凌擠到碗里

一家人用勺子挖著吃

那時候還沒有什麼

桶裝的八喜、哈根達斯

北冰洋的冰激凌就是一家人的消暑美食

雖然它包裝簡單、沒有設計也不貌美

妥妥的完敗現在的高逼格冰激凌

但它還是我們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

小豆冰棍

關於夏天,北京人最深刻的味道

非小豆冰棍莫屬

冰棍表層紅豆若隱若現

咬上一口,滿嘴都是香甜的 紅豆顆粒

現在記憶里的小豆冰棍身價早就翻了好幾倍

早已不是曾經的3分錢一根

不過味道還是那麼讓人意猶未盡……

紅豆粒粒分明

香香甜甜的味道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

都能俘獲所有人的心!

住過胡同兒、四合院

古老舊舊的胡同兒

對襟兒的小布褂兒

一雙老北京靸鞋

帶我們回到兒時生活的地方

仿佛又聽到樹枝上知了的叫聲

胡同兒里清脆的自行車鈴聲

叔叔大爺那一句: 「吃了嘛您吶」!

這就是北京的 胡同兒生活

記憶里好像每個院夏天的清晨

總有個大爺會站院門口漱口

嘔嘔的像高歌的聲音能響徹了半條胡同

純粹是給街坊們叫早兒

鴿子唔唔叫,鴿哨當伴音

記憶里,腳下熟悉的坑坑窪窪的小院

院子裡熟悉的氣味

頭頂熟悉的鴿子哨聲

院子外熟悉的自行車車鈴

還聽見夏天熟悉的蒲扇拍打身體漸行漸遠的聲音……

胡同里老大爺大白背心是標配

偶爾聚精會神地仰著腦殼

不大工夫就圍一圈子人

同樣地仰著腦殼往天上瞅

還保准有人會問「您老,看什麼哪?」

那位說了「沒怎麼,脖子睡落枕了」

住四合院的朋友都知道

夏天都會 在院子裡搭個棚子

家家並不關門只垂個門帘兒

在這樣的院子裡乘涼

別提多舒坦了

老北京的夏天

什麼都沒有過水麻醬麵美味

北京人的夏天可能就是 麵條專場的季節

麻醬、炸醬、醬油汆、

西紅柿雞蛋鹵、扁豆燜面

配上一瓣蒜,樸素又好吃

炸醬麵菜碼激增到12位

要不然夏天來了

碼沒到位,可不行哦

您聞吧!到了夏天,

大雜院兒里也會瀰漫著各種香味兒

誰家做餡了?誰家煮大芸豆了!

還有煮花生米和毛豆

或是就來一碗芝麻醬拌豇豆!

老北京的夏天

說不完、講不夠

沒有空調、沒有手機

但從裡到外都透著那份快樂

有著北京人心裡最美好的回憶

無論是吃的、玩的都是老北京們的心頭好

少了哪個,夏天是都不完整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FhdqXIBd4Bm1__YVC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