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人丨馮亞珂:80後大學生回鄉創辦寫生基地 繪出脫貧新面貌

2019-12-24     今報洛陽

大學畢業後,很多人選擇在大城市生活。而馮亞珂在城市工作幾年後,回家鄉嵩縣黃莊鄉三合村創辦了寫生基地,憑藉「寫生經濟」,幫助三合村摘掉了貧困帽。

近日,在由共青團中央聯合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中,馮亞珂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據悉,這是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在農業領域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授予農村青年的最高獎項。

(馮亞珂創辦三合伏牛山寫生基地,帶領群眾致富)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夏秀琴/文 張歡歡/圖


【緣起】大學生回鄉打造「手繪小鎮」

古街、老巷、舊宅、豆腐坊,乾淨整潔的臨街門樓,竹林掩映的土坯瓦房……走進嵩縣黃莊鄉三合村,「手繪小鎮」幾個大字映入眼帘。這裡花牆黛瓦、重脊高檐,是繪畫寫生、藝術創作的絕佳地。冬天,萬物凋敝,嵩縣黃莊鄉三合村清清的河水邊,依然有很多人一邊曬暖觀景,一邊寫生。

過去,三合村是一個普通的貧困山村,人均不足7分耕地,全村352戶人口中近1/3是貧困戶。村民要麼出去打工,要麼守著家裡的幾畝地,掙錢的門路很少。

思路一轉天地寬,原生態的山水意境和樸實的古村落,卻成為畫家眼中的鄉愁。從大山中走出去的大學生馮亞珂,回鄉創業,在寫生產業鏈上做文章,打造「手繪小鎮」。讓綠水青山變為村民眼中的「金山銀山」,為深處伏牛山腹地的家鄉帶來了致富的氣息。

今年32歲的馮亞珂是土生土長的三合村人。2004年,他考入洛陽師範學院美術專業,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2009年,大學畢業的馮亞珂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兩年的軍旅生活,鍛鍊了他的意志,增強了他的責任和擔當意識。

2011年,馮亞珂從部隊轉業。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父母的期盼,他輾轉到鄭州等地,與朋友共同經營一家畫室,從事藝術培訓。

學生時代的馮亞珂經常跟隨老師到山區採風。每每面對寫生基地的老屋、老樹,他都會想到自己的家鄉。「古樸、自然,自己的家鄉不就是一個天然的寫生基地嗎?」從事藝術培訓的時候,他多次帶學生來到三合村寫生。因為村裡當時沒有賓館、飯店, 帶學生白天來村裡畫畫,晚上還要住在10公里外的黃莊鄉里,中午還要給孩子們送頓飯,非常不方便。

此後幾年,他幾乎走遍了省內外的寫生基地,積累了廣泛的人脈,更加增強了創業信心和決心,回鄉的願望越來越強烈。2015年10月,馮亞珂毅然回到嵩縣黃莊鄉三合村。決定立足家鄉優勢,創辦三合伏牛山寫生基地,帶領群眾致富。


(馮亞珂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

【故事】寫生基地讓全村人走上脫貧路

村裡很多人連寫生是什麼都不知道,更別提建寫生基地了。馮亞珂返鄉創業的第一步決定自己先帶頭,修建家庭賓館。「咱這裡窮鄉僻壤、山高溝深,會不會有人來,來了會是啥勢頭?」當時,馮亞珂的父母和村裡不少人都持懷疑態度。

光用嘴說,於事無補,只有干成了事,才能讓家鄉人信服。馮亞珂相信自己的判斷,一門心思想把事干成。馮亞珂借遍了親戚朋友,籌措100多萬元,於2016年8月建立了四層小樓的「青年之家」賓館。

隨後,他利用之前開辦美術培訓的人脈,從鄭州、開封、周口等地的美術培訓學校引入學生寫生繪畫,當年引入1500人到家鄉寫生。一個個寫生團隊紛至沓來,賓館一床難求,生意火爆。三合村也在業界聲名鵲起,數十家高校、畫室慕名而來,建立了寫生基地。

首戰告捷,增強了馮亞珂的信心,也引領了村裡脫貧攻堅的路子。2017年,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馮亞珂帶領鄉親新建和改造25戶農家賓館,日接待能力達800人。在馮亞珂的建議下,鄉政府和村委結合村莊改造,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嵩縣伏牛山寫生基地,搭建了文化廣場、路標路牌等基礎設施,還建設了寫生亭、展示牆,修復了老井、舊宅、豆腐坊等景觀。隨後,來自各地寫生繪畫的師生熙熙攘攘,昔日沉靜的山村也熱鬧起來。

2018年嵩縣伏牛山寫生基地與13所大專院校及31個民營美術培訓機構達成合作意向。三合村農家賓館和精品民宿穩定客源突破7000人,年戶均增收8400餘元,帶動貧困戶150餘戶;同時,輻射帶動周圍4個行政村,間接或直接收益每年達1000萬元左右。

2019年,三合村成了聲名鵲起的「手繪小鎮」,接待各地寫生繪畫師生和家長逾萬人次。「手繪小鎮」還吸引了兩家旅遊企業落戶三合村,三合村成了鄉村旅遊景點。

以寫生基地為依託,三合村走上了紅紅火火的脫貧路。

(三合村「手繪小鎮」是繪畫寫生、藝術創作的佳地)

【未來】 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

人氣帶來了財氣。「手繪小鎮」的發展直接拉動了群眾就業。

56歲的貧困戶馮孟立在馮亞珂的賓館當廚師,每月都有三四千元進帳。51歲的寧姑女也是三合村人,在馮亞珂家的賓館幫忙做飯。在家門口打工,不僅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能有一份收入,這讓他們很開心。

年過花甲的張壽娃,干不動體力活了,沒想到在門前石頭上坐一晌,還能掙上幾十元——馮亞珂給他謀了一個「農民模特」的生計。今年56歲的張嵩現雖然年少時因意外失去了右腿,但生活的信心高漲。來三合村寫生的人多了,來張嵩現家買蜂蜜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好,張嵩現時常滿臉幸福的笑容。2017年,張嵩現成功脫貧。他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準備帶領更多貧困戶和殘疾人致富奔小康。

「鄉親們思想觀念轉變了。」馮亞珂說,看到遊客越來越多,又有了帶頭人,大家都願意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2018年底,該村圓滿完成貧困村摘帽任務,「手繪小鎮」也順利通過「3A」景區評定。

「手繪小鎮」讓村民鼓了錢包,也讓鄉親們認準了馮亞珂這個年輕人。2018年5月,31歲的馮亞珂高票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成為村幹部隊伍中最年輕的面孔。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脫貧,還要讓更多鄉親富起來!」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以來,馮亞珂多次帶領村民到林州、信陽、陝西袁家村等地考察,他希望將來能在村裡以寫生基地為帶動,籌建研學基地,將鄉村打造成種植採摘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全村人都能參與進來,在家門口輕鬆掙錢。

「手繪小鎮」的誕生,帶給三合村的不僅僅是物質收益,還提升了鄉村文明和農民素質。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讓廣闊農村大有可為。馮亞珂說他將持續紮根農村,和鄉親們一起用辛勤雙手,「畫」出美好新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mqN28BMH2_cNUgk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