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事好端端的,會跑到領導面前去告你的狀,這個問題你要好好思考一下。
為何偏偏矛頭指向你呢?所謂無風不起浪,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引起了對方的強烈不滿,各種反感甚至忍無可忍,接著摻雜各類原因後,不得已而為之就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這也是其發泄自我情緒的窗口之一。通常來講,但凡有此類事件的發生,我相信在公司里這種事情的出現,絕非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累月了。只不過,剛好碰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或者導火索,你那位同事的忍耐到了極限。再或者碰到了工作環境的一個契合點,就導致了對方在領導面前告你狀的行為發生。
有什麼深仇大怨不可以當面進行溝通協調,彼此都是同事一場,何苦互相為難呢?
一旦對方去背後告你的狀,偏偏就不當面跟你說,此類事情,一般有下面幾種原因:
其一,你在公司的角色或者位置比較特殊,簡單說,你在公司里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其二,對方非普通職員,不方便來跟你去進行面對面的針鋒相對或提出各種質疑。其三,因為公司的文化與環境場合,不允許對方這麼做。所以他必須從其他的層面,去逮機會找突破口來想方設法,爭取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在職場中,一旦類似的事情你遇到了,先別慌著意氣用事。
自我冷靜後,從不同的角度先打聽一下。
儘可能全面的去了解事情的詳細內容,然後把握真實情況,最終來做好判斷,遇到點事就胡亂動氣是職場大忌。
舉個例子,在公司里,過去的同事曾經就碰到過一起類似的工作問題。
某天中午,跟同事A去樓下閒轉,遇到同事B告訴A,說公司4樓的某位經理在老闆面前說你的壞話,說你這個課程的內容總是「炒現飯」,好久都沒有更新內容了,大家都已經聽膩了,沒有創意,更談不上沒有新鮮感,這簡直就是對工作的極其不負責任。
這屬於典型在人家背後說壞話,那我當時聽了以後,內心當中也是不太滿意。同事A反應則更加強烈,瞬間感覺他的火氣就升了起來。
職場中,平日看上去是風平浪靜,誰知道水平面下都是暗流涌動。
同事A緩過來後,想了一下,那位告狀的同事平時跟自己都是笑臉相迎,有說有笑,日常的工作相處也很融洽,萬萬沒想到對方居然會在自己的老闆面前說自己的壞話。
甚至還不止一次兩次去說閒話,自己也看得出來,同事A心裡的各種不舒服。
彼此共事一場,工作中即便是真的有些事情做的不到位,其實可以當面來去做溝通,完全沒有必要採取過激行為,尤其是去領導那邊做處反饋,這樣不僅問題無法解決,更嚴重的在於,同事之間的正常關係也會產生隔閡,以後相處起來,就會更加生硬。
同事A為了怕誤會,從多方打聽後得知,的確有這類事情,但是領導當然有一雙雪亮的眼睛,絕不會聽誰的一面之詞,是非黑白領導心裡再清楚不過了。
礙於情面,領導更多時候只是打馬虎眼,表示知道後沒有再去過問太多。
從那以後,同事A在心裡就畫了一條無形的分界線,即便是在公司碰到了或正式場合,最多象徵性點頭示意,面子上過得去就好。其餘,沒有更多的話題去溝通閒聊,當然也就談不上工作中的相互助力了,隔閡出來了,很難去彌補。
正如在牆上釘釘子,釘子可以想辦法取出來,但是牆上釘過的痕跡將難以恢復如初。
工作中,別透支同事對自己的信任,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被信賴的人。
惟其如此,在職場中才會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共同前行,持續發展。
請永遠記住,公司里一般是無風不起浪的。
一旦此類事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聰明人首先從自我反省開始,而非怪罪於他人。
情況
有時候是自己做事太過自傲,確實是你在某些問題上做的不到位。
而你在公司中所處的位置比較高(特殊),同事不便於正面跟你溝通,三番兩次後迫於無奈,只有通過向別人彙報的形式,去反饋問題。
情況
工作問題的根源在於你,而你卻不引起重視。
這種不職業化的工作行為,引起了一部分同事的不適感,大家沒有辦法,因為你本人確實難以溝通,必須繞道用另外的辦法,來把某些工作問題處理掉。
情況
這類就比較特殊,你本身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因為對方覺得你做的太優秀了。所謂的各種理由,更多時候是在故意要找茬,跟領導打小報告,問題反饋等等都是想說你的各種不好,建立你在領導心目中的不良形象。
這種情況,就是對方的問題會更多一點,不足掛齒。
職場中的我們,在工作中都需要尋找一種反饋的出口,才能持續發展。
在公司里,與不同類型的人共事,並不需要每天都是爾虞我詐相互提防。想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需要做好自身功課的前提下,保持利他之心。
惟其如此,我們在職場就能共贏發展。
以上情況大家都不太想發生,但是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了,身在職場的你,應該如何來進行面對。
作為一名職場老兵,不論是親身經歷的,還是目睹發生的,這類事情都不在少數。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工作中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表現1:主動解決應對型
這類人,屬於比較積極反應的。
但凡在公司中有一點風吹草動,就特別敏感,眼睛裡容不下半點沙子。
感覺到哪裡不對勁兒,就會主動去做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力爭說服對方。
據理必爭和敢於撕破臉,是此類人的工作標籤。
他們在平時的工作表現中,會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
碰到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嚴格去按照自己的風格來行事,不給對方一點狡辯的機會,在各種溝通後,顯示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某些事件沒有處理妥善,絕對是對方的過錯。他們通常會拿出大量的實際工作案例來證實,以事實來進行說服,直至達成結果。
表現2:推卸責任消極型
這類人,屬於佛系行動者。
在公司里,多數人會認為在背後說人壞話就是不對,即便是對方確實出了問題,就去進行所謂的告狀,常常會去讓對方下不了台。更有甚者,會放狠話,不給對方留餘地。
大家共事一場,這樣做又是何必呢?
所謂抬頭不見低頭見,在某些人的眼裡就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就給你整的魚死網破。這種人在工作當中,其實是不太好相處的,同事當中,絕大多數跟他們平時也都會保持距離。
推卸型的人,面對此類情況,他們更多時候會按兵不動,給人的感覺就是看上去無所謂,你去領導那邊告狀也好,說壞話也罷,愛怎樣就怎樣。
他們會選擇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實呆著,只要不讓我丟飯碗,我能忍就忍,一副「忍氣吞聲」的模樣,做著眼前的這份工作。
表現3:按章行事規則型
這類人,屬於遵循制度者。
他們會建立彼此的行動合作規則,讓雙方確認並遵照此種規則來保證工作有序執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公司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下,我相信都有各自的一套行為準則,一旦我們不懂其中的某些準則,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得罪他人,導致工作開展出現差錯。
因此,在公司裡面的種種行為要慎重,之所以說要謹慎,是我們需要在明確規則的前提下,再去採取有序的行動,才會更加高效。
而千萬不要憑自己的感覺和性格,去一意孤行,這樣會給自己造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面對公司里不同風格,你要去進行精準的拿捏。
比如和平型、力量型、完美型、活潑型,不同類的人,他們其實都有一套專屬的行為規則。他們喜歡的,我們要跟他多去做互動,他們不想看到的,我們就儘量去避免。
這樣溝通起來,在公司裡面行事才會降低種種阻礙,更加順暢。
都說職場人不容易,確實更多的要靠我們的綜合反應與軟實力做各種打拚,最終才能得到一些好的結果,如若不然只能淪為被動。
不順心,是工作中的常態,不必放在心上。
比如說,被人在領導面前告狀或說壞話,只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罷了。
關鍵是你得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調整好心態。當忍則忍,當斷則斷。
即要學會分析外在環境和他人因素,也要善於進行自我問題分析,少點個人盲目,多些踏實反思。面對職場問題,更厲害的人都懂得從容應對處理,融洽好彼此的關係才是硬道理。
要知道,無論你多麼有優秀,工作中始終會有人對你表示不理解。不論你多麼差勁,工作中都會有人認可你的付出與努力。
這就是公司里的一種常態,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去正視自己並持續塑造良好的關係。
尤其是自己部門內外同事之間的關係,與各級領導的相處之道。
怎樣行動起來,才能減少同事對自己的誤會,建立融洽的職場關係?
方法 明確相關的變量,讓自己具備一定掌控感,保證彼此之間的關係。
如果真正碰到別人去你領導面前告狀之類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意氣用事。
對方告你的狀讓你穿小鞋,你一氣之下怒火衝心,有人就會馬上也去揭對方的短,弄的整個場面非常尷尬,在公司里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不到萬不得已,何必做出那樣的行為和衝動表現,相反顯得自己沒有太高的水準。
因此真正成熟和懂職場規則的人,相對會更加冷靜分析,去尋找很多的變量,系統分析以後再一點一點的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根本就不會去憑衝動行事。
A.導致這個結果的發生,可能有哪些變量?
B.變量相關的人事物,又有哪一些,進行依次羅列?
C.各自的關係又是如何?彼此關注點在那些地方?
D.如果你作為關係相關者,碰到了此類事情,會作怎樣打算與安排?
很多問題,一旦你冷靜下來,就算不上問題了。
等你把以上的相關變量,人事物以及可能有的行為舉措分析完以後,你再來看自己的問題,就會豁然開朗。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片面角度,去進行單方面思考。反之,你處理的問題也會更加系統全面。
方法 克制孤芳自賞,注意自身的表現力,聚焦團隊的工作成果達成。
在公司里很多人喜歡各種表現,有意無意中會得罪很多人。
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共性行為特點,只要出現好的工作結果,都認為自己都主要功臣。一旦做事不利,沒有達到要求的預期,會習慣歸因於外界或他人,自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要怪也不能怪自己,沒辦法。
除了孤芳自賞,胡亂表現也會在職場中得罪人,甚至影響工作開展。
比如在公司里,一件事情的處理,自己明明是越權的。從職責上講,不屬於自己工作範疇內的,只是個人為了去進行自我表現,超越這個界限去做一些或者承擔一些工作任務,這樣做的結果要麼是自己無法承擔導致任務失敗,要麼是直接影響到同事的日常工作。因此,這些事情原本屬於他們的,結果卻被你臨時給「搶風頭」了。
你的一個越權行為,導致了對方對你的印象不好,或許也埋下了一個隱患。
工作中為了圖表現去做事,常常會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一旦你身邊的同事,任務你是一個喜歡各種表現的人,接下來會有一堆問題等著你。
工作中的同事們就會對你產生各種抱怨,提防甚至給你穿小鞋。以後的工作,你想順利開展,那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所以,職場中需要我們表現,但是表現之前我們需要進行局勢分析。
不該你去做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去得意妄為。
職場中沒有任何一個事情,僅僅需要你一個人就全部完成的,團隊當中的每個人都要承擔不同的角色。把你的角色扮演好,把你的工作職責做好,有可能的話,再去當擔一些其他的事情,才是上策。
如若不然,隔閡就此產生 ,再想方設法去挽回,非常之難。
方法 面對同事在工作中的善意,需要進行及時正面反饋與讚賞。
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大家認可與重視的。
在平時的工作當中,自己難免會得到某些同事的助力幫忙,一旦得到幫忙,就一定要放在心上,千萬不要過河拆橋,這樣不僅傷人心更會在彼此之間,建立圍牆。
但凡是有人熱心幫助過自己,你就需要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予以回報。
得之以桃,報之以李。身在職場要會進行溝通互動,尤其是要懂點人情味。
如此一來,才會人見人愛,反之亦然。
舉例,公司的終端門店每天開店後,需要第一時間在內部工作群,發幾張店面照片。
這項舉措一般由店面負責人來執行展示,一來是要求店員執行相關的營業標準,二來也可以讓領導知曉店面的每日動態。
突然,有一天到了公司規定的時間點,群里某個店面的開業照片還沒有在群里進行反饋,有的人就開始在群里煽風點火,各種不好聽的話開始說起來了。
大概比要求的時間點晚了20分鐘左右,群里陸續傳來了工作組圖,包括店面門頭照、促銷活動站台照、員工制服統一照、店面燈光清潔整理完畢照等等。後來,店面負責人特別備註了,那條路上因為突然下暴雨,導致上班晚點無法及時開店營業。
像這類特殊情況所導致的工作異常,大家都可以理解,領導當然也不會說什麼。
遇到問題,只要堅持原則,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展示清晰即可。至於那些平時得罪的同事,或許有人就等著看你的笑話,請別太當回事兒,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當然,也一定會有人站在你這邊,對你的處變不驚與安排豎起大拇指,讚嘆有加。
請在心裡記住別人的好,在未來的工作里,互相幫助就好。誰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困難,有人拉自己一把,會輕鬆愜意很多。
好的人品,需要自己平日的點滴積累。
在公司里一些細節,值得我們好好注意,決定成敗或在於此:
A.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看上去很增添氣質,就當場表示誇讚。
B.明顯有人是在拍馬屁,說一些違心的佳話,你聽聽就好,別去摻和。
C.工作中主動跟你互動或幫忙的人,記得多去回饋彼此,來而不往非禮也。
D.執行項目中,遇到難點過不去,有人給你支招提供創意點,要懂得感恩於心。
E.公司里沒有誰應該幫助誰,就看人家樂意與否,職場中用你的熱忱來換別人的認可。
凡事多留意,職場中不會每個人都心懷好意,藉機找茬的人時刻都有,需要謹慎從事。
學會對自己的工作環境,作出動態評估,每一個階段職場都在變化。
職場中,最大的謊言就是一勞永逸。
清晰自己的能力圈,多看同事的優點。
少管閒事,尤其是別在人家背後說閒話。
遠離職場小人,並與之劃清界限,別總是要吃一塹才能長一智。
對辦公室里的此類人群,學會敬而遠之。
提升自我實力才是硬道理,領導眼裡看問題其實很清晰。
如果你的領導始終相信別人搬弄是非,就得考慮是否需要繼續待下去了。通常來講,領導都是懂行的人,萬一真的問題不在自己,不得已就去換個正能量的工作環境。
職場之路很漫長,別耗來耗去,荒廢了自己。
有同事去領導面前告你的狀,說你的不是,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職場中,不想重蹈覆轍,就要學會未雨綢繆。
別為了小利,而去刻意迎合,每個人的工作作風,時間一久大家都心知肚明,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然,即便跟同事出現紛爭,也儘可能避免正面交鋒,畢竟同在一家公司上班,抬頭不見低頭見。以解決問題為大原則,採取雙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溝通。
如《道德經》所言:「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共勉!
END
關注【職場逗伴匠】每次學一招,職場沒煩惱。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表達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