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亂,楚漢爭,儘管前後不過四年,卻誕生無數英雄豪傑,以至於在王者農藥里,你甚至能湊齊一套楚漢陣容————上單劉邦,中路張良,射手虞姬,輔助項羽,打野韓信。還別說。這套陣容有控制有保護有坦度,帶線偷塔都很OK,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打團缺輸出……言歸正傳,言歸正傳。
公元前221年,嬴政掃平六合,席捲八荒,實現大一統,隨後書同文,車同軌,推行郡縣制,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後世而言,利在千秋;當時來看,禍害無窮。以至於統一不過三年,韓國恐怖分子張良便於博浪沙謀劃刺秦。
刺殺計劃並不複雜,找一位壯漢朝始皇帝的馬車扔出鐵錘,試圖給嬴政來個槓頭開花。當然神奇的是,刺秦失敗後張良居然跑了,頂著全國通緝犯的頭銜,銷聲匿跡,無影無蹤。
嬴政一生祈求長生不老,奈何普天之下哪有什麼長生不老藥。公元前210年,嬴政走到生命終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就此歸天。歸天后,宮廷政變,相當於大內總管的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扶二皇子胡亥上位。至於法定繼承人,兼長城邊防軍團政委大皇子扶蘇?造一份假詔,讓他自殺好啦。
扶蘇愚孝,大哭一場,自盡;長城軍團司令蒙恬下獄,仰藥自盡。胡亥眼看親哥掛了,開心的直冒鼻涕泡,這下皇位總算坐穩啦。不料趙高火上澆油,說道。
「你得位不正,難保有人起疑,索性把事情做絕,讓自己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才算真正坐穩皇位。」
胡亥一拍大腿,「朕怎麼沒想到呢?鐵汁真乃忠臣也。」一聲令下,屠殺開始,不消片刻,贏氏皇族便被殺得人頭滾滾。最後就連自作聰明的李斯,也被趙高坑掉腦袋。冤嗎?冤,可回想當初李斯坑死韓非,算得上是報應不爽。
所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胡亥屠戮宗室皇族,另一方面則大興土木,繼續打造阿房宮。大興土木需要人手,需要人手就得從各地強征民夫,強征民夫難免威逼恐嚇,逼急了便有陳勝吳廣。陳勝本是龍鳴,並未受過什麼高等教育,卻有三句名言,流傳至今。
其一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其二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其三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於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順勢建立張楚政權。有人帶頭,各地一齊響應。畢竟秦滅六國時間不長,根基不穩,始皇帝推行的系列政策雖利在千秋,可就當時而言,並不得人心。於是關東紛亂,各地豪強蜂起,興高采烈投入到造反這項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業中。這其中,便有徐州的劉邦,與蘇州的項羽。所以某種程度來講,楚漢相爭,其實更像是江蘇內鬥……
陳勝吳廣起兵那一年,劉邦已是中年人。這裡務必得澄清一點,劉邦可不是什麼流氓無賴,相反青年時代曾為遊俠,還是信陵君的腦殘粉。如若天下太平,或許劉邦會以地方科級幹部的身份了卻一生,然而時勢造英雄,天下大亂,給了劉邦施展才華的機會。
至於項羽,他與叔父項梁聯手,於蘇州揚旗。不過項羽並非蘇州本地人,而是東哥老鄉。項羽此人天賦異稟,力大無窮,如若生活在當今年代,估摸著能被培養成一位優秀的奧運冠軍。同樣的,時勢造英雄,天下大亂,也給了項羽施展才華的機會。當然了,目前無論劉邦或項羽都只是小角色,繼續回歸故事主線。
這邊造反天雷地火,那頭依舊歲月靜好。畢竟當時既沒微信也沒QQ,想要探知消息純靠人力。其實並非沒人向胡亥彙報關東紛亂,義軍蜂起,奈何趙高此時大權盡握,一手遮天,秀了手指鹿為馬。所有如實相告的官員統統坐牢,久而久之,當然不再有人願說真話。以至於胡亥詢問關東事態如何時,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不過就是幾個蟊賊流竄作案罷了,地方官員已經把他們統統抓起來啦。」
胡亥一聽就安心了,天下很太平嘛,花姑娘繼續安排上。
只是自欺欺人沒卵用,陳勝吳廣四處攻城略地,造反事業開展的如火如荼,席捲整個關東。甚至兵臨函谷關下。都打到家門口了,這回哪怕胡亥再沒腦子,也該意識到不僅僅只是蟊賊流竄作案。怎麼辦?讓主管後勤的皇家會計章邯,帶著一票勞改犯,前往應戰。
身為會計,章邯不僅算帳本領一流,打仗技術同樣了得。剛出函谷關,便如猛虎下山,削的張楚大將周章滿地找牙,走投無路只好抹脖子了事。直搗關中計劃受挫,另一條戰線又爆發內訌,張楚二號人物吳廣慘遭部下下克上,稀里糊塗腦袋搬家。
除了軍事上的失利外,陳勝本人也開始變質,好似歷朝歷代起義領袖,都難逃這個結局。變質體現在剛愎自用,猜疑好殺,狂妄自大,於是部下開始離心離德,搭配軍事方面的受挫,加速起義事業的崩潰。公元前208年,章邯步步急逼,陳勝連吃敗仗,一路從河南轉進至安徽。人心散了,隊伍當然不好帶了,連專車司機都起了異心。同年12月,司機莊賈刺殺陳勝,向章邯繳槍投降。宣告陳勝吳廣起義,就此失敗。
然而巨星的隕落,卻在無形之中推動時代車輪,加速運行。在當時誰都無法預料,兩顆新星即將升起,並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