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前,緊張又忐忑,啥也不敢說,啥也不敢問,其實不用那麼緊張,醫生說了,原因是這些,不要自己瞎想啦。
1、 為啥手術要全裸?
「我做上肢手術,為什麼要脫褲子呢?」「真的要脫光嗎?能不能留條內褲?」「我覺得有點尷尬,可以不脫光嗎?」
在手術室,「把衣服全脫了」令許多患者尷尬。那麼,患者為什麼要在手術中裸體呢?
2019年9月17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舉辦的首屆健康科普大賽決賽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手術室護士陳健解釋:
一是因為,手術過程中的麻醉給藥和術前的抗生素以及術中的輸血等,是要用手術室特殊的留置針給予的,而這種特殊的留置針對血管的要求比較高,醫護人員會選擇一些比較粗大的血管進行穿刺,有一些病情特殊的手術還會給予患者兩個部位留置針,另外一些手術術前會進行導尿、中心靜脈穿刺等操作,如果患者穿衣服的話會對穿刺及術中觀察留各項情況造成不便。
二是因為,手術必須做到嚴格的無菌,患者的衣物會有細菌病菌的存在,為避免患者切口感染,需要脫去從手術室以外的環境中帶來的衣物,醫務人員會用無菌布遮住身體,露出身體要做手術的部位。而且,手術需要廣泛的消毒時,如果患者穿著衣物會無法達到消毒要求,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三是因為,遇到急診外傷患者時,都是由急診科綠色通道直接進入手術室,醫務人員需要在手術之前把患者衣物全部脫光,檢查皮膚情況以及是否有隱形傷口的存在。
此外,一些時間長且複雜的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及椎管麻醉的患者必須要裸體,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及麻醉醫生會密切觀察患者各種情況,如果術中需要搶救和穿刺插管等時,每一秒都是黃金搶救時間,去除全部衣物就是為生命爭分奪秒。
2、做手術前為什麼一定要家屬簽字?
有人說,手術前簽字,醫生和醫院是為了逃避責任,不願負責,患者和家屬要承擔相關的責任。
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曾維根2019年10月14日在個人公眾號「普外科曾醫生」上刊文指出,其實,手術前的簽字,並不是為了推卸責任,也不是後果自負,這些簽字單並不是免責協議,如果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有失誤,有過錯,都需要承擔相關的責任。
手術前一般至少需要簽四張文書:
1. 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患者和家屬都需要簽字,就是患者授權給自己的朋友或者親人,如果手術當中出現了突發情況,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臨時需要作出決定,那麼被授權人有權利替患者做決定。
如果是全身麻醉的手術,一定要簽授權委託書,因為患者已經被全身麻醉了,沒有任何知覺,對手術中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如果手術中出現突發情況,出現了沒有意料到的情況,需要臨時更改手術方案,不可能把患者叫醒,再去詢問患者的意見、所以,需要事前委託給別人,一個患者值得託付的人,例如患者的愛人,父母,子女。
2. 手術同意書
進行任何的有創操作或者大型檢查,需要徵得患者的同意,如果患者簽字了,表示患者接受手術,了解為什麼要做手術,做什麼手術,手術怎麼做,並且知道手術中或者手術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意外,願意承擔相關的風險。
3. 輸血同意書
做手術就有可能會出血,如果術中出血較多,或者術前就有貧血,手術中或者手術後就可能需要輸血。輸血有一定的危險,有可能出現過敏,皮疹,發熱等副作用,還可能出現一些少見的併發症,例如排斥反應,傳播一些傳染病。簽署輸血同意書,表示你理解輸血的風險,願意接受輸血治療。
4. 自費同意書
有一些手術耗材,例如骨科使用的人工關節,普外科使用的腸道吻合器,血管科使用的人工血管,還有一些貴重的藥物和大型檢查,有可能是醫保不報銷或者部分報銷的,也需要徵得患者的同意,簽字後才可以使用。
簽字只是起到一個告知的作用,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這樣醫生才能展開操作和治療,並不是後果自負,大家不要搞錯了!
有人會問:如果家屬不在身邊,就不能做手術了嗎,難道醫院會見死不救嗎?
當然不是這樣。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准,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
所以,如果需要緊急搶救,需要急診手術,醫生會上報到醫務處和院領導,院領導批准簽字後,醫生就可以立即開展搶救。
3、手術打麻醉前為啥不讓吃東西?
上海長海醫院麻醉科醫師 薄祿龍指出,禁食對大多數麻醉病人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手術前醫生會告訴患者確切不能吃喝的時間,包括不能喝任何液體。
原因是為避免嘔吐、誤吸等,一些麻醉藥物會減弱人體正常的保護性反射。例如,肺對外來物體就有保護性反射,如果胃內的食物進入肺內會出現劇烈咳嗽。但是打了麻醉藥物後,這些反射就會消失。同時胃酸對肺部刺激非常大,經常引發吸入性肺炎,可導致呼吸衰竭,所以要求患者必須禁食。
不僅要禁食,還要告訴麻醉醫生以前曾服用的藥物,尤其是曾發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並在醫生指導下停用藥物。
在做手術前,還要排空大小便,同時要把假牙、義肢、眼鏡、手錶、手鐲等在上手術台前取下來。
4、為什麼有的手術全麻,有的手術半麻?
那為什麼有的手術需要全麻,有的手術卻是半麻呢?
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米衛東指出,「如果手術只能在全身麻醉下實施,這個沒有選擇,只能全麻。而如果不同的麻醉方法都可以滿足手術需要,麻醉醫生應該告知患者各自方法的利弊,讓患者綜合考慮。」米衛東主任說,像下腹部手術,如結腸、卵巢等,半麻(標準術語是椎管內麻醉)、和全麻都可以選。如果全麻,患者是睡著的,過程上感覺會更舒適。
「如果讓我選我還是選全麻,我曾做過兩次手術,16歲的時候闌尾炎,用的是半麻。2013年,因為闌尾手術後的粘連,做了全麻下手術。從舒適的角度來講,全身麻醉更好一些。」
5、就做個白內障手術或者只查個胃鏡,為啥還要檢查B肝、C肝甚至梅毒、愛滋?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醫務部主任魏民2019年8月28日在公眾號「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說,我國幾乎所有有條件的醫院在病人進行手術或侵入性操作前,比如胃鏡檢查、白內障手術等常規都要檢查B肝、C肝、梅毒、愛滋,俗稱 「免疫四項」。這是出於病患、醫護和醫院管理各個方面的審慎考量。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把傳染病歸為甲、乙、丙三大類共 30 多種,其中B肝、C肝、梅毒、愛滋均屬於乙類傳染病,要求「嚴格管理」。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出發,「免疫四項」是有必要的。這四種病毒的傳播途徑都是血液、母嬰、性,又都能夠在病人體內長期潛伏不發病,不做專門檢查完全有可能發現不了,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是大隱患。
所以,術前知曉病人患有這些疾病,術後醫護就會更加仔細和認真地對手術室、手術器械、病房等進行清潔,產生的醫療廢物也會專門處理,確保其他病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