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廣東一女子吃了這道菜,肝臟縮小一半!醫生:沒特效藥!

2019-09-23     廣東衛生信息

佳佳有嘢講

黑木耳被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

具有很多食療功效,

常吃益處多多。

相信你也被涼拌木耳這道菜征服過!

但是,最近一則新聞

讓黑木耳變成了威脅健康的「儈子手」,

究竟怎麼回事呢?

一起來了解一下!

綜合自深圳疾控、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大件事、廣東公共DV現場及網絡

深圳女子吃了浸泡三天的木耳

緊急換肝保命

張女士今年四十多歲,平日身體沒什麼毛病,但沒想到的是,因為吃了一頓泡發多天的黑木耳,她在鬼門關走了一圈。

吃完黑木耳後,張女士出現嘔吐症狀,於是前往寶安區一家醫院的消化內科治療。經過檢查發現,張女士的肝、腎、心臟功能已嚴重受損,病情極其兇險。

深圳市寶安區疾控中心從她的血液和家中的食物樣本都檢測出一種毒素——米酵菌酸,一追問原來發病前的晚餐她吃了泡發過3天的木耳。

木耳中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

進入人體後會引發連鎖反應

毒素會集中「攻擊」肝臟,肝功能損傷後,緊接著就會出現肝性腦病;

毒素還會攻擊細胞的線粒體,引起肝功能、腎功能衰竭以及腦部的損害。

病情進展

入院當天,張女士被轉到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重症肝病科。

剛來的時候,醫生問她問題還有反應,對她進行了人工肝治療和腎透析治療,但病情沒有好轉。

半天后,她就陷入昏迷,被轉入ICU。

要挽救她的生命,必須迅速阻斷毒素蔓延產生的連鎖反應。醫院多個學科會診後,決定儘快給她進行肝移植。

最新消息

幸運的是,入院三天後的9月2日,張女士就等到了供體,醫院立刻給她實施肝移植手術。

手術過程中,醫生看到因為中毒導致的急性肝萎縮,她的肝臟已經縮小到了正常的一半左右,只有小孩的肝那麼大,而且肝臟內還充滿淤血。

經過6個小時的奮戰,肝移植手術很成功。

術後第二天,阿芬便對疼痛刺激有了反應。術後第三天,她已經完全甦醒,神志清楚,目前正在ICU密切觀察下慢慢恢復。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最近幾年,該院接診過幾例木耳中毒的患者,即便全力搶救,但都無一例生還。

從國內和國際上可追蹤的報道來看,這種病情的治療效果都不理想,如果病人出現3-4個臟器衰竭,死亡率幾乎是100%。

此次獲救的阿芬,真是不幸中的萬幸!院方說,從醫學文獻報道來看,她很可能是全球唯一通過肝移植救活的米酵菌酸中毒致多器官衰竭治病人。

每年幾乎都有「木耳殺人事件」

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每年,基本上都會有因為木耳吃進醫院的人。

那以後木耳都不能吃了嗎?

如何避坑?

趕緊來看看!

木耳本身並沒有毒素 !但如果它在水裡泡的時間過長再加上天氣潮濕、周邊環境不幹凈(比如浸泡容器沒洗乾淨、留有食物殘渣),木耳本身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就會大量繁殖分泌出劇毒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什麼?

黑木耳在長時間浸泡過程中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兇險,死亡率高達50%以上。

臨床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重者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腦腎實質性多臟器損害症狀。

常見的容易被米酵菌酸毒素污染的食品有變質的銀耳、木耳,糯米麵湯圓、小米或高粱米麵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澱粉等

米效菌酸這種毒素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特效的「解藥」,通常只能通過血液透析來稀釋毒素,如果該毒素的攝入量過大基本是九死一生!

中了這種毒的人剛開始會出現頭暈、噁心,嚴重嘔吐慢慢開始出現黃疸潛伏期一般為1-3天。

酸爽開胃的涼拌木耳

香噴噴的魚香肉絲…

難道要從此是路人?

別害怕,短時間內泡發的木耳

基本不會產生毒素

可以放心吃

泡木耳最長別超過4個小時

通常來說,木耳用冷水泡1~2小時就可以了,最長也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用熱水泡,時間還要更短。

如果泡發超過24小時,建議就不要吃了,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更容易滋生病菌;

浸泡後如果聞到有異味,或者摸到有粘液,說明變質了,趕緊扔掉;

泡過的木耳吃不完,可以倒掉水,放入冰箱保存,因為低溫下細菌幾乎停止繁殖;

餐具要及時洗、垃圾及時倒,保持廚房乾淨,如果環境衛生,在浸泡過程中也很難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一個錯誤的泡發動作,

竟讓美味變成健康劊子手!

大家一定要警惕,

千萬別把木耳泡太久!

馬上轉發擴散出去

編輯:陳佳 責編:陳廣泰

2019年廣東省健康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正式啟動啦!截至目前為止,共有廣東省醫學會、廣東省中醫院等上百家媒體成為支持媒體,感謝大家的給力支持!熱烈歡迎更多的媒體團隊加入我們,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參賽,有機會贏得官方榮譽證書和精美禮品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_VRW20BJleJMoPM-A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