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再反轉!這部科幻懸疑犯罪片,後勁兒太大!

2021-01-11     極客電影

原標題:反轉再反轉!這部科幻懸疑犯罪片,後勁兒太大!

無劇透,請放心食用

把千絲萬縷的線索串連起來,搜尋真相,找出真兇。

如果人腦能被複製,靈魂也因此轉移,那我們在案件中追緝的,還會是傳統認知中的某個罪犯嗎?

腦細胞是不是已經沸騰?

1月15號即將上映的電影《緝魂》,就要讓你坐在影院裡燒一燒腦,感受科幻懸疑類型片帶來的「爽」感。

先來看看點映場影迷們的評價:

沒想到,新年的第一部院線片就這麼讓人驚喜!

—— @影迷MAX

情節多次反轉,細節數量爆炸,結局出人意料。觀看前一定要防劇透!!!

—— @烏有預告片

在懸疑片的底色上探討意識轉移帶來的倫理衝擊……超出預期的表演,給影片真實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陳楸帆

這也許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將古老東方法咒與未來科技融在一起的電影……當科技足以撐起人類不斷延伸的慾望,擁有脆弱肉身的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 @許博為_

好奇心再被拉滿?

馬上把《緝魂》放進你的1月影院必刷片單吧!

01

一宗命案,兩個家庭,七個人物

2032年,患病臥床已久的王氏企業董事長王世聰突然遇害,案發地點位於山中的王氏豪宅。

兇手嫌疑人指向王世聰剛娶過門的年輕妻子 李燕,和他與前妻 唐素貞所生的兒子 王天佑

偌大的王氏宅邸華貴清冷,因為唐素貞此前就死在這裡,所以透出一股陰森的邪氣。

查辦這起命案的,是檢察官 梁文超和他的刑警妻子 阿爆

天妒英才,具有敏銳觀察力和強悍業務能力的梁檢察官已處於癌症晚期;阿爆懷著身孕,一邊查案一邊陪丈夫四處求醫問藥,想盡辦法延續愛人的生命。

面對日漸消亡的生命,「偵破王世聰案」成了梁文超最後的精神寄託。

而這起疑案也真沒辜負阿超和阿爆這對「破案黃金搭檔」:王宅中詭異事件頻出、奇怪的「證據」不斷湧現;

李燕的表現前後矛盾、王天佑失蹤、王氏集團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順位繼承人 萬博士似乎總是心事重重;

已經不在人世的 唐素貞好像一直在暗中「發揮影響力」……

太多不合常理前後矛盾的細節——到底是科學技術?還是巫術

這些神秘線索讓梁文超越來越著迷,不顧一切地深陷其中。

王世聰和梁文超兩個家庭之間形成奇妙連接,七個主要角色彼此相互拉扯……

在黑科技之下,錯綜複雜的七人關係

每當你以為看懂了這場追緝,總會有新的發現冒出來顛覆認知。

02

檢察官的一次「生命奇旅」

這部電影有種獨特的氣質。

透過不一樣的人物,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角度;從哪個視角看會差好多。

—— 張震

張震飾演檢察官梁文超

張震飾演的梁文超代表普通觀眾視角

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被捲入一樁奇案,在發現並詳細了解「大腦複製」技術之後,他逐漸體會到科技之下,道德與情感之間的種種博弈。

觀眾也隨之理解了故事中每一方在面對情感選擇時的不同立場。

為詮釋梁文超這個病入膏肓的人物,張震減重12公斤、剃了光頭、拋去一切粉飾,只用「眼神」和極度克制的「肢體動作」挑戰演技極限。

對有追求的演員來說,這會不會是一次很「爽」的表演體驗?

張震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時而凌厲有力、時而疑惑困頓、時而溫柔悲憫;

在他因極度瘦削而變得格外深邃的眼神中,觀眾們看到的卻是自己的內心

——當有一天,科技真的對人性發起拷問時,我們會怎麼做選擇

張震用演技撐起的這段「生命奇旅」,帶給所有人的是一次奇妙的生命體驗。

《緝魂》張震幕後特輯 >>

03

「輕」科幻,「重」表現

《緝魂》的所謂「輕科幻」,是把科幻融進生活的瑣碎之中、藏在人物細膩的情感背後

2032年的「近未來」設定,生活應該是「既熟悉、又不那麼熟悉」的;

所以在影片視覺設定之初,導演程偉豪就決定用「顏色」「線條」來營造近未來的科幻感。

《緝魂》導演程偉豪

畫面基調採用清淡乾淨的冷調,以大量特效和特殊拍攝手法烘托氛圍。

帶有賽博朋克感的近未來場景

片中最重要的王氏豪宅是用「全搭景」的方式拍攝的,細節極其豐富,一看主創團隊就是「細節控」。

用搭景方式完成的王氏大宅

陰冷的調色,讓故事背景呈現出「客觀理性辯證」的基調。

《緝魂》劇照

《黑鏡》第一季劇照:偏冷色的基調

包括曲面觸摸屏在內的電子產品細節設計,營造一種看似不經意的、與生活自然融為一體的未來感。

《緝魂》中「既熟悉又陌生」的電子產品

《黑鏡》第二季劇照

而影片傳遞情感之暖的畫面,又讓人聯想起同樣表現「科技時代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科幻經典——《她》

《緝魂》劇照

《她》劇照

《緝魂》風格化的視覺呈現,在華語影片中相當罕見,一定能帶給你耳目一新的觀感。

04

介於科幻與玄幻之間的「黑色寓言」

什麼是意識?

這是人類最應該解決的問題,然而我們對它還知之甚少。

21世紀,科技會帶來無窮的權力和令人不安的可能性,對「意識」的研究沒有突破,人類的倫理基礎就不牢固,我們就可能做出可怕的決定。

——尤瓦爾·赫拉利

《緝魂》改編自作家江波的科幻小說《移魂有術》,故事的選題直接切中新世紀人類社會的「要害」——意識

如果「靈魂」指的是能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的意識,那麼在人類破解了「意識」這一難題的時刻,道德和倫理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偏西方化的假想是,用大腦RNA粉末的形式把人類的記憶和認知留下來,從而實現「靈魂轉移」。

高科技「腦複製」呈現

《緝魂》的野心在於,希望把帶有東方玄幻色彩的表現融入科幻電影中,嘗試一種「東方科幻」的創新做法。

東方玄學元素的加入

於是,中國古老奇書《山海經》中類似」蓐收和句芒」等對生命的討論被加入故事中,表達導演對「靈魂」概念的敬畏。

科學家、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說,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看起來都與魔法無異。

從西方到東方,「靈魂」在這個階段的不可知,讓《緝魂》介於科幻與玄幻之間的表達方式顯得十分貼切。

《緝魂》不止是一部科幻電影,而更像是一部「思辨」片

「思辨」的意義在於,它不僅提出科技對我們的改變,同時反思什麼是「生而為人」所不變的、也不該變的東西

這個答案,不在科技當中,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這部電影的後勁兒很大,看過後那種震撼會在你心裡揮之不去,過癮!

《緝魂》1月15日上映 >>

加收藏或轉發到朋友圈吧

本文為極客電影原創,歡迎轉載

加入社群 / 轉載開白 / 文章投稿 / 商務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Z898XYBRnIjoXcGuT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