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刷新蔡甸交通史,距離不是問題,蔡甸人的生活更便利

2019-10-11     蔡甸在線網

從搖搖車,到公交車,再到地鐵,連接蔡甸和漢陽的漢陽大街、新天大道70年的交通變遷,是一部活生生的蔡甸民生變革史,也是一部濃縮的新中國城郊發展史,這一變遷,見證了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成就。

蔡甸區蔡甸廣場站和漢陽區的王家灣站,是蔡甸人往來兩地的兩個端點,多年以來,從十永線到蔡甸線,蔡甸人經歷了從異地城市客運—公交汽車—軌道交通的變遷,乘車時間從一小時到半小時,乘車體驗從班車到嶄新的地鐵車廂,同樣的空間距離,但時間則得到極大的縮短。這樣的變化,不僅僅是兩地交通的變遷,更是城市發展的相融。

曾經去漢陽得排隊坐車

多年以來,王家灣商圈,一直是蔡甸人購物出行的主要目的地。陳小姐回憶,自己小時候,時常跟著母親一起乘車前往王家灣購物。「以前的蔡甸,只有蔡甸廣場旁的一個大超市,逢年過節,家裡人都會到王家灣的家樂福、漢商逛逛。」

彼時,蔡甸往來漢陽的公共運輸,是一條編號3101的客運路線,走十永線進入漢陽,一趟路程歷時約1個多小時,按照城市間客運汽車機制運營,乘客需先買票再上車,無論是蔡甸還是王家灣的車站,但逢節假日,動輒幾百人排隊候車,且上車後,只能在車廂內人擠人。「尤其是過年時候,人多得只能翻車窗上下。」人多車少路況差,蔡甸人曾形容那時的交通是「搓板路」「搖窩車」。

2011年,蔡甸區開通266路公交,從蔡甸區客運中心至漢陽區麒麟路,途經王家灣,每5分鐘左右一班,票價3元左右。266路的開通,配合十永線改擴建完成,城市交通的血管擴容,流速增加,讓蔡甸往來漢陽的交通愈發便利。時年30歲的韓小姐回憶,當時她每月會到王家灣過兩三個周末,「雖然也需要在始發站排隊上車,但只要耐心等候,一般最多排到第四輛車左右,就能等到位子。」

地鐵的到來,與城市中心更加融合

蔡甸人期盼地鐵久矣。2014年,武漢軌道交通四號線通車,至黃金口,距蔡甸僅一步之遙。當年12月,蔡甸區開通270公交線路,專線連接蔡甸城關地區與黃金口地鐵站。此時,蔡甸人離地鐵站只有30分鐘時間的公交時間。

家住漢陽七里廟的王先生,工作單位位於蔡甸廣場附近,每天早晚,固定15分鐘的地鐵加上約30分鐘的地面公交,是他的通勤時間。蔡甸線開通後,他從家門口到單位門口,地鐵直達,每天來回通勤時間可節約半小時左右,他暢想,「仿佛工作都要輕鬆了」。

軌道交通蔡甸線縮短的不僅是漢陽與蔡甸的時間距離,更是城市間的距離。在蔡甸定居多年的舒先生,父母常年居住在老家黃石。往年過節返家,從蔡甸出發,他往往需要先乘坐公交抵達黃金口,後換乘地鐵至武漢火車站,再乘坐高鐵,才能到達黃石家中。

蔡甸線通車後,他可以從單位樓下的臨嶂大道站直接乘坐地鐵至武漢火車站,「一路地鐵加高鐵,我算過時間,完全可以周五下班後回黃石,晚上8點半左右就能到黃石的家裡,基本消除了異地的感覺。」

地鐵刷新蔡甸交通史,距離不是問題,蔡甸人的生活更便利

在蔡甸區大多數人看來,地鐵的到來,他們真正融入到了武漢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WkFuW0BMH2_cNUgbO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