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一個英雄聯盟up主做的集錦視頻,主題是關於中單法王Faker的「永不石化」。
隨便拿其中一個鏡頭來剖析,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Faker對於遊戲的深刻理解。
Faker越塔單殺,細節躲避蛇女控制
就像上圖,Faker在越塔強殺的過程中,兩次細節轉身躲避蛇女大招石化,著實驚為天人。(注釋:蛇女大招是參照施法單位的方向,面向蛇女的目標直接石化,背向蛇女的只有減速)
放在早些年,當時不成熟的我看完這番操作,或許只會發自肺腑的感嘆一句「牛啤」,就別無他言。
而現如今,當我再看這類經典鏡頭時,心裡則有了更多的感悟。
「為什麼Faker能騙掉敵方如此之多的關鍵技能?」
因為,他深諳欺詐的藝術。
1.
欺詐是個動作,騙取是個結果。
就像「詐騙」這個詞彙,「詐」在先,「騙」在後。
而在詐騙與被詐騙的相互關係中,那個被詐騙的角色,會在第一時間陷入一種「我的思路都被他摸清」的疑惑中。
電影「巨額來電」的一段台詞,從本質上分析了「詐騙」的相互關係
但實則並不是。
從MOBA遊戲的角度來說,玩家的反應能力高低,是極大的區分玩家實力的一個硬性標準。
確實有著那些天賦異稟的選手,有著閃電般的反應能力,但我們不能將這個反應能力過於神化。
畢竟每個玩家都是人,所有的行為都是根據「從視覺到思考到反應」的反射弧來做出抉擇,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應時間」。
反射弧模式,玩遊戲其實就是「看到想到動」的一個流程
(而很多影視作品中,比如龍珠,作者鳥山明就在這個反應時間上下功夫,解釋了悟空自在極意形態下為何那麼強,因為跳過了思考這一步驟)
但這個反射弧,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逆的行為動作。
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你第一時間做出的判斷會下意識的表達出來,而這個反應時間中你就算髮覺情況不對,也已經來不及收手了。
而上文圖中的Faker,就是基於這個不可逆的行為動作,利用兩次轉身來實施「詐騙」,去應對蛇女的「面向石化,背向減速」,最後騙取敵方在利於自己的時機丟出關鍵技能。
不是說敵方蛇女太弱,也不是說Faker他反應能力多快,而是敵方蛇女被Faker誤導進了這個不可逆的反射弧。
2.
欺詐是一種不確定結果的行為,旨在反覆的恐嚇。
我們如果去細品Faker的操作,會發現他的「詐」,其實並不是一個有著確定依據的行為。
在這一段操作中,Faker他並不是只轉身一次,而是轉身兩次才成功「詐」出了敵方的技能。
Faker躲避技能的 0.5x倍數播放
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Faker的永不石化,其實他自己也沒有百分百的底氣。
而他是利用多次看似沒有價值的轉身動作,使敵方陷入一個真假難判的境地。
再結合當時雙方的處境:Faker越塔血量狀態良好,而蛇女已然殘血,假如隨著時間的推移,Faker會度過技能空檔期,再次對敵方施壓將其擊殺。
也就是說,此時的蛇女已經陷入了絕境,大招石化是他唯一的反擊手段,而Faker則是利用兩次面向蛇女的動作來實施「詐騙」,在心理層面上反覆恐嚇陷入絕境的敵手,使他慌不擇路。
就像武打片中高手過招,A出招穩穩的壓制了B,此時A賣了一個破綻,騙取B誤以為這是一個機會可以抓准破綻出招扭轉逆境,而A其實早就作好準備進行反制一擊制敵,就等著B陷入圈套。
這就是一個欺詐的動作。
雖說Faker真的很強,但他終究還是人類,他就逃不開生理條件上的限制。
而他為人稱道的「永不石化」,其實只是他在一個絕對優勢的境地,利用多次「欺詐」行為,以及對遊戲的深刻理解,來達到「騙取」的目的。
只是最後的表象太令人震驚,在玩家這個群體中不斷的口口相傳,最後才將其神化。
3.
基於上文所說的「欺詐」,我們在遊戲中能如何應用?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每次說到上單對線的例子,我就很喜歡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騙取敵方技能,從而在短時間占據優勢」。
但說到底,其實我也就是明白「敵方的關鍵技能是什麼,從而利用一個動作來遮掩我的真實目的」罷了。
如果非要總結出一個公式,那就是用一個虛假的表象去「欺詐」,誤導敵方陷入一個不可逆的反射弧,再用早已準備好的殺招來決勝負。
- 舉個例子,是我之前打的邊路雅典娜:
這一波對拼,我就是利用了一個「欺詐」行為,「騙取」了敵方馬可的2技能,使他陷入一個5秒無位移的境地。
而這個「欺詐」的動作中,我很明白我自己的目的,就在於騙技能,因此我並沒有做出任何動作,只是走位後撤。
這裡就存在一個心理博弈。
我只是單純的去恐嚇敵方,並不打算髮起總攻;而敵方馬可在遭到我的第一次突進後,下意識的認為我要發起攻勢了,所以直接丟出2技能。
- 再舉個例子:
這一波開團,我的夏侯惇先打出1技能2段作一個虛假表象,給敵方傳達一個信息「我只會擊飛敵方張飛」,從而逼迫敵方走位躲避技能;
而在敵方後排自以為躲開控制站位扎堆的同時,銜接閃現改變了施法範圍,擊飛了敵方後排三人。
1技能2段的輪廓,就是我擺在明面上的「欺詐」;逼迫敵方站位密集,就是我想要「騙取」的結果。
以上兩個例子,其實細分下來,思路其實是如出一轍。
因為知曉敵方的大概思路,所以才能成功「欺詐」,逼迫敵方按照我所想要的劇本去走,從而引導到對我有利的局面。
順帶一提,部分有著明顯蓄力動作的英雄,也可以利用頻繁的蓄力來「詐騙」。
劉邦的2技能可以在對線期頻繁蓄力使用,來為自己爭取發育空間
比如劉邦的2技能,長按有個明顯的蓄力動作,會給敵方一種劉邦要突進的假像,從而第一時間的後撤規避。
而我們就能利用敵方被誤導的這一個瞬間,取消施法順利補刀發育。
4.
MOBA遊戲除了操作意識,心理因素多少也有牽涉。
大家都知道順風局好打。
但是除去順風局的資源等級領先以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在心理上給予敵方某種暗示——「你打不過我」。
這對於許多玩家來說,是致命的。
或許是直接投降,或許是明明經濟反超,戰力持平,但依舊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是弱勢。
這就是被「欺詐」的「後遺症」。
同樣的道理,高分段的玩家為何在低分段能玩出炸魚的感覺?
英雄都是同樣的英雄,操作意識上雖然存在一部分原因,但絕不是主要因素。
更多的就是高低分段的玩家,在心理素質上有著太多差距。
敵方一近身,就迫不及待丟出技能下意識的跑路,從而順了敵方的心意。
因此,我一直認為合理的「欺詐」,是一門藝術。
他並不是只存在於刑法中,危害他人。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都能看到「詐騙」的影子。
或許是你今天談生意,「詐」自己有多少資源扮個紙老虎,「騙」合作公司心甘情願的與你合作;或許是你今天面試,「詐」自己的能力高低,「騙」某企業給予你更多的發揮空間;甚至在你買菜時砍價,都存在「詐」與「騙」。
當然,說來說去,在遊戲領域中的「詐騙」,歸根結底就是玩家之間的心理博弈。
而傳奇法王Faker,就正如他的名字,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一名「欺詐師」。
如果大家對這細節有興趣,真的建議去搜索瀏覽Faker的經典操作。
等你品完他的操作與思路,你就會和我一樣,打心底佩服他。
佩服他的膽大心細,佩服他將「欺詐」玩成了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