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當記者提到這句疫情防控期間網上流行的話時,楊娟笑著說:「不不不,我們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不再是孩子,可以擔起責任來了。這次請戰,我是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楊娟
楊娟是蒙自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90後」護士,也是一位2歲孩子的媽媽。今年1月,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得知醫院在選派援鄂的護理人員時,她第一時間寫好請戰書,請求上一線,為戰勝疫情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楊娟出發馳援湖北
「很牽掛孩子,雖然現在不能陪伴他成長,但我相信,等他長大得知這個事情,一定能理解媽媽。」儘管放不下孩子,但出於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本能,楊娟還是儘快調整心態,迅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楊娟
從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中醫院轉戰到嘉魚縣康泰醫院,再到嘉魚縣人民醫院,變的是工作地點,不變的是責任。楊娟憑藉著曾有5年重症監護室護理經驗,在支援過程中,她主要負責護理確診病人和危重病人。
照顧患者
3月6日,是楊娟連續工作26天後的第一次休整,回想起之前在隔離區工作的日子,楊娟說有考驗、有溫暖、更有責任。
作為一名護士,楊娟的日常工作就是執行醫囑,分發核對藥品、輸液、採集咽拭子、送飯、給病區消毒、對病人進行心理安撫……「看起來不難,但卻很瑣碎,外加上三級防護的要求,不僅考驗體力,也給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為患者發放午餐
楊娟告訴記者,由於戴三層手套,護士們觸摸病患靜脈時,觸感變得異常微弱,加上防護鏡經常會起霧氣,想要「一針見血」,還真不容易。為此,工作之餘,醫護人員也會藉助微信視頻,互相交流經驗,力求扎得既快又准。
給患者送蘋果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疫情期間,很多病人情緒不好,楊娟看到後,耐心向病人解釋,疏散病人心結,儘量滿足病人生活上的需求,並將醫院分配給她的蘋果帶到病區分給每一個病人,鼓勵大家調整好心態,從容面對疫情。「不要害怕,我們一直在你們身邊!相信自己,也相信我們,一定會好起來的!」
醫者仁心,楊娟說:「在嘉魚工作的20多天,每天都能聽到病患發自內心的『謝謝』,這給了我們極大的力量和溫暖。」
67歲的杜大爹是2月10日收入嘉魚縣中醫院治療的,由於手上有留置針,行動不方便。住進醫院十多天,鬍子長長了,可礙於負責照顧他的醫護人員都是女性,杜大爹遲遲不好意思開口。細心的楊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買來剃鬚刀在病房幫杜大爹剃掉鬍子,同時告訴他:「你別怕,安心養病,現在有黨和政府,還有國家派來的醫務人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
患者杜大爹治癒出院後發來的感謝信
2月26日,杜大爹治癒出院,被統一安置到集中隔離點觀察,他特意發來感謝信。而就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天,3月9日,杜大爹的兒子特意打電話告訴楊娟,他們一家五口都已平安出院。「聽到杜大爹全家團聚的好消息,我很開心!」楊娟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採訪的最後,楊娟說:「這個地方雖然是疫區,但是嘉魚人民感恩的心,真的讓我很感動。疫情,疫中有情,疫中見義。」
楊娟的入黨申請書
在支援湖北過程中,楊娟還做了一件她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在戰「疫」前線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實習記者:初政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張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