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盪了幾個月,一直持有收益一般。那麼如何做倉位管理,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呢?
我們以當前行情為例,我一直建議大家可以保持部分底倉下,其他部分進行高拋低吸,而且高位和低位不是某一個絕對的點,而是相對的位置,並且可以分批低位買、或者分批高位賣。
我們假設未來出現三種行情走勢,假設本金10000,我們來模測一下
第一種情況下(直接奔向3288),A滿倉持有收益10000*【(3288-2860)/2860】=1500元。B保留1/3底倉,其他高拋了,最後收益為1496*1/3=500元。
第二種情況下(在2800到2900反覆震盪),A滿倉持有收益,變化不大。B保留1/3底倉,其他在2800-2900高拋低吸,則只要抓到一個區間波段(下跌或上漲,都可以相對於持有不動有一筆波段收益),收益為10000*2/3*【(2900-2800)/2800】=238元。如果先跌下來--再漲回去,就是小500元,如果兩個來回,就是1000元。
然後如果波動加大,採用分批買入、或者賣出,相對平均成本會更低、平均收益會更高。
第三鍾情況下(跌到2500-2600點),A滿倉持有收益下跌10000*【(2860-2600)/2860】=虧損900元;B保留1/3底倉,在2800、2700、2600分三次低買,平均成本在2700,則總虧損額度:900*1/3=300元,10000*2/3*【(2700-2600)/2700】=246元。即B累計虧損546元,比A少虧近40%。
總結下就是,第一種情況B就是少賺一點,但保留底倉就避免了因為踏空引發更多的胡亂操作;第二種情況波動越久,B的收益越大;第三種情況,B的損失比A少40%。所以總體上看,短期高波動行情下,進行底倉+輪動的方式投資權益類產品,是可以明顯改善收益的。
同樣,如果放大投資周期,比如1-3年甚至1-5年,同樣可以根據一些長期趨勢指標、中長線均線、估值指標等來調整倉位比例。這個之前我們也有頻繁的說到這一點。
我們也就此舉個例子:
我們以上證綜指的年線作為指標,看指數對年線的偏離程度,來進行倉位的調整。
如果能參考這個偏離度,判斷行情是否高估,並進行倉位的管理,在極端趨勢行情中逃頂(偏離度50-70%),在階段反彈行情中見好就收(10%以上),可以大大的增厚收益,規避在高波動的中國市場上下「做電梯」的風險。
同樣,也可以利用這個做底部行情的判斷,當指數在短期內急速向下偏離年線時,程度越深,市場過度恐慌導致的「超賣」可能性越大,存在較大的布局機會(向下負偏離20-50%)。但是這塊有一個例外,就是行情持續較長時間下跌,會形成一個指數的鈍化,在08、15年前都發生過,就是長期下跌後,把年線拉的很低,接近於指數位置了(偏離度為0),隨後才展開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這個較具有欺騙性。不過這不影響指數向下負偏離20-50%是較好的入局時機這一判斷。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前面說的短期操作,只對專業投資者、看盤比較多的人適用,多數人我們一直建議「忽視短期波動,做長期投資」,高拋低吸做不好,會起到副作用。後面說的這種中長周期,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高波動率、高回撤率,我絕對對所有人都是可以借鑑的,甚至一定要去實戰用的,尤其當市場處於極度高估或者極度低估兩個極端位置時。
還有一點,就是歷史來看,指數幾乎沒有永遠在年線下、或者年線上的風險。所以在年線附近、尤其在年線下方,以長期投資的心態,幾乎沒有虧錢的風險。現在就是處於年線附近的這個階段,極可能反覆磨底,並醞釀未來1-3年的較大級別行情,大家可以更樂觀一點,眼光更長遠一些、心態更大膽平和一些。
有人說炒股要長期持有,有人說要波段操作,誰才更合適?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投資者共同的困惑。究竟是應該長期持有一隻股票,進行「價值投資」,還是應該去分析預測高低點進行波段操作?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證,希望能撥開困擾大家的投資迷霧。
一、長期持有和波段操作誰賺錢?
有人說,股票要長期投資才能賺錢,如果持有貴州茅台18年賺多少錢,如果從騰訊上市就持有賺多少錢?而很多人每天反覆買賣,實際上炒了十多年,時光耗去,但錢卻不見少,有些人還虧。看起來確實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呢,如果十年前持有中國石油,現在還是虧錢,十年前持有雲南銅業,現在依然深套。如果在中途能做波段,其實還是可以賺到錢的。如此說來,其實長期持有並不一定就對,波段操作才是王道,
從以上兩個觀點來看,其實都是有道理的。長期持有可能很賺錢,也可能不賺錢。波段操作可能賺到錢,也可能瞎折騰。那麼不等於是白說了嗎?這就需要將上面兩個觀點應用到投資標的中去,進入下一部分的說明。
二、投資策略由投資標的決定
從剛剛的觀點對峙中,我們看到了矛盾的一面。不同的人,看待問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所以對於堅持認為長期投資正確的人,和堅持認為只有波段才能賺錢的人,相互之間都不能說服,原因就在於根本不在一個頻道。所以我們需要在矛看中去發現統一性。
我們說到長期投資,基本上都會共同的提到股神巴菲特,再看看巴菲特過去長期投資的股票,讓他賺到大錢的是哪些公司?真正讓巴菲特錢的是喜詩糖果、可口可樂,還有富通銀行、美國運通等,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巴菲特買入時公司估值都比較低。
很顯然,巴菲特長期持有並且賺錢的股票,都是周期性很弱的股,比如消費、銀行,這些行業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好,買入估值低,公司有競爭力,持續增長,自然長期持有能賺到錢。
同樣的道理,在中國股市,長期來看,漲得好的同樣是消費類公司,比如貴州茅台、五糧液、伊利股份,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價值,業績穩定增長,在當初估值不高的時候買入,長期持有,自然就能賺錢。國內的大型銀行股也是如此,雖然經歷了2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又經歷了2015年的去槓桿股災,但是銀行股依然是不斷創新高的走勢,長長期來帶穩定的分紅回報。
再看看讓巴菲特虧損的公司,樂購,買入時估值高,66倍PE,後來造成嚴重的虧損。另一家康菲石油,這是很明顯的周期股,雖然買入的估值不高,但同樣賺不了錢。巴菲特還投資了中國石油,但是他是賺錢的,在中石油上市之際他就賣了,你說他是長期投資嗎?很明顯他也是做波段,因為當時中國石油估值高了,所以他就賣了。
通過將巴菲特的實際投資理念、行為,再和A股來對照,其實大家發現沒有,道理是相通的。即消費類的股票,具有「護城河」的公司,長期穩定增長,在低估的時候買入,長期持有就可以賺錢。如果是周期類的股票(石油、煤炭、鋼鐵等),就算是估值低的時候買入也可能會虧錢,因為這些公司本身股價呈現大周期波動,做波段反而能夠賺錢。
三、長期持有和波段操作的注意點
通過前兩條的說明,我們已經明白了長期持有和波段操作,關鍵在於選擇對應的投資標的。弱周期、具有競爭力、持續增長、盈利能力強的公司,估值合理可以長期投資。而強周期類的公司,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很大,長期持有很可能賺不到錢,波段操作可能會更適合。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有些公司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便是弱周期類股票,行業內分化也非常大。比如說白酒行業,貴州茅台、五糧液越做越大,盈利不斷增長,但是皇台酒業卻因虧損而退市了。醫藥行業,恆瑞醫藥越做越大,成為近3000億市值的醫藥股,同樣有因財務造假而淊入泥潭的康美藥業。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動態的跟蹤公司的發展情況,進行修正,而不是簡單的買入並持有就一定能賺錢。
而對於周期性股票,做波段相對更合理,這些公司的業績隨著產品價格漲跌,而產品價格受宏觀經濟影響受供求關係漲跌,因而業績呈現為某幾年賺很多,但行業出現拐點後,又在接下來的幾年虧損很慘,不能簡單的去看市盈率估值,而需要從行業的趨勢來分析,尋找拐點,在產品價格低廉、需求不振的周期中捕捉到經濟復甦的拐點,然後布局,在繁榮周期的過程中,產品需求大增,就會有很多公司進入該行業增加供給,從而形成拐點,在業績最好的時候就要開始準備撤離。這與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投資是相反的,也就是需要進行「逆向投資」,才能真正做好波段。
總結:股票應該長期持有好,還是應該做波段好,取決於股票所處的行業。弱周期性的行業,對於具有競爭力、盈利能力強、穩定增長的公司,可以在低估時買入並長期持有,但是需要動態的跟蹤修正投資。而對於周期類的股票,長期持有很難賺錢,適合波段操作,但投資邏輯是相反的,不能在盈利最好、估值最低時投資,而應該捕捉行業的拐點,進行逆向投資。
低估選股法,短期大機率賺錢 長期100%賺錢!
低估值選股:
五一假期的時候
有位同質跟我說
現在盼望假期不是因為不上班
而是因為不開盤
開盤的時候真的心累
逢低買入就像朋友說的改天吃飯
鬼知道是什麼時候
不知道什麼時候出手,更不知道選哪只
確實,上一篇文本質也說過了
現在的風險遠大於熊市
所以選股可馬虎不得
整個市場中有3000多隻股
相當於有3000多家公司
你到底要怎麼選
今天就來聊聊其中一種
比較熟悉我的同質們都知道
我是很推崇價值投資的
何為價值投資?
簡單的說,就是原本300塊錢一克的金子
突然因為審美的原因,沒人買了
所以降價到200一克
這個時候,你買不買
在現在的情況下這樣說
你可能會不假思索大聲喊出
但真到這種情況,往往很多人會覺得
當你覺得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
就叫價值投資
而做價值投資的人,還不算多
所以上篇文章
有一句話最有用
就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只要價值是合理的
那價格有下就會有上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下買入,上賣出
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意義
也是低估值選股的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
三個指標足矣
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
先看市盈率
也就是說市盈率越小,回本速度越快
當然是越小越好
至少要小於10
這樣可以保證每年10%的收益率
下面來看市凈率
市凈率等於1時,則說明凈資產加起來
正好等於市值,也就是股價
所以市凈率為1時
說明股民用正常價格買入了公司的凈資產
市凈率是多少,就是股民用幾倍的價格
買入了公司的凈資產
很少有公司的市值會小於凈資產
但市凈率至少要小於1.5
市盈率和市凈率兩個雙劍合璧
已經足夠打敗大部分垃圾公司了
股息率至少要大於3%
因為價格在價值之下
是因為市場不看好
而你也不知道市場什麼時候能看好
價值投資本來就是長線的
在長線中你還確保自己有3%的分紅
現在三位英雄集結完畢
可以打倒市場中90%以上的股票了
不過有時候行情好
甚至能打倒100%
如果市場整體處於低估狀態
你還可以修改參數
比如市盈率調到8,股息率大於5%
那剩下的股票,絕對是頂尖高手了
那我們來看看
以滬深300的收益為基準
穩穩跑贏滬深300
雖然這個選股方法可以跑贏大盤
但它仍然有一個缺點
就是如果選出的股票大多是一個行業的
還記得我們說過什麼嗎?
哪怕都低估了,也架不住爆個雷啊
所以,給篩選出來的公司創建組合
每個組合里同一個行業的倉位不要超過30%
且選擇最優的前幾家公司
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把不滿足條件的剔除
雖然這個選股方法很簡單
仍有幾點需要注意:
1,最好在5月初左右篩選
也就是這段時間
2,並不能保證每年都可以盈利
但至少能保證跑贏大盤
遇到回撤也不用擔心
3,建立組合以後,每半年更新一次
把不滿足的剔除,換入滿足情況的
然後就該幹嘛幹嘛
有了這種心態是不是就不害怕大跌了?
反而還會有點小激動
正宗的:別人恐慌時我貪婪~
短期看大機率可以賺錢
長期看100%賺錢!
在股市中,有很多股民朋友明明買的股票是上漲的,但到了最後卻是虧錢或是被套了,有些股票原本都翻倍了,但最後反而虧錢出來,後悔莫及。 沒有及時止盈和止損,是很多股民朋友賺不到錢的重要原因。通俗地說,就是捨不得賣,捨不得賣是散戶賺不到錢的重要原因。
虧了錢捨不得賣
虧了錢捨不得賣,也就是沒有止損。「短線變中線、中線變長線、長線變貢獻」,很多股民朋友本來是做短線的,然而卻變成了長線,甚至最後割肉貢獻,原因就是沒有及時止損,於是由淺套到被套,再由被套到深套。 在購買股票之前,應該定好止損策略。如果股票不按預期的走該怎麼辦?止損位是多少?如果您是做短線投資的,那麼止損尤為重要;如果您是做長線價值投資,抱著必死搏一把的心理,倒可不必在乎一城一池得失,但當跌的很厲害之時,也應該及時迴避,如果捨不得割,可以先把倉位減到100股,日後有行情再補救。
賺了錢也捨不得賣
賺了錢也捨不得賣,也就是沒有止盈。人都有貪婪心理,當股票賺了錢時還想賺得更多,於是捨不得賣。等到股票開始回落,利潤開始減少,心理又想此時利潤比高峰期少了很多,於是捨不得賣。到最後,利潤跌沒了,開始虧損了,更是捨不得賣。就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本來還是賺錢的,搞來搞去,最後卻賺不到錢,反而虧了錢。請股民朋友必須明白一點:沒有一支股票是永遠上漲的,也沒有任何一支股票值得留戀,好股票很多,該賣就賣。 在購買股票之前,應該定好止盈策略。當利潤達到多少時就賣出,或者是盈利超出預期後卻又回落至你制定的某個點位時就賣出,股票賣掉了,以後再漲多少也不管它了,也不要覺得遺憾。對於急拉升的股票,如果超過了止盈位,那麼就認為是溢價收益,也就是白撿了。及時止盈,切勿貪婪。
總結:沒有及時止盈和止損,通俗的說就是捨不得賣,這是股市中的大忌。如果不及時止盈和止損,那就是來回坐電梯。股票買著不動,自稱放長線,這是不對的。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的高拋低吸,跟著波段走,那麼總收益遠遠比放著不動多得多。 記住:捨不得賣是股民朋友賺不到錢的重要原因,沒有一直股票值得留戀,及時止盈止損才是王道。
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句話放在交易中也很合適:心有多大,行情就有多大。大多數投資者容易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看不清事物本質。他們每天追求確定性,追求暴利,追求傳說中的聖杯,然後,迷失在交易利益的得失之中,無法悟透一道坎: 取,舍 。
優秀的交易系統,必然包含取捨
取與舍,很重要。只取不舍,市場不會給你存活的機會;只舍不取,你自己會斷絕自己的生路。一個健康、具有正向預期收益的交易系統,必然包含取捨之道。
比如,想獲取暴利,必然要在某些方面捨去一些東西,暴利的前提可能需要重倉持有,如此你就不能如同輕倉交易般安全。所以,你捨去的是安全。相反,你若取安全,那麼你就需要低倉位來進行交易,你捨去的,就是短時間實現暴利。若你喜歡落袋為安,在有一定盈利的前提下,主動平掉倉位,你便心安理得,能拒絕利潤回撤帶來的痛苦,而你捨去的便是未來繼續盈利的可能性。相反,若你選擇承受回撤,你有可能取得更多的利潤,你的捨得也是心安理得。你選日內,放棄隔夜,那你便是取低風險,取隔夜安全,但是你舍掉了大周期的一系列好處,比如,你的規模會受限制等。
性格、特點不同,對事物的關注點也不同,於是市場上誕生了各種各樣的交易方式。然而,大多數投資者所選擇的交易方式,將貪婪的本性展現無遺:既要低風險,又要高收益;既想抄到底,又想在高位出場;既想拿趨勢,又不願意承受波動。所以,在各種利益的誘惑下,大家都在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期望找到一種完美的交易方法。可不幸的是,這恰好是市場最大的謊言。
在交易的過程中,每時每刻,我們都會受到利益得失的影響,這很正常。人都是有慾望的,慾望的大小,體現在你的帳戶資金額度上。如果你的慾望很大,那麼你的帳戶資金額度對於你的資產來說,應該占有很大的比重。因為小帳戶小資金的權益變動根本無法激起你的一絲慾望,只有大的利潤,才能讓你的慾望得到滿足,才能讓你有在市場中繼續交易的動力。但是,我們需要懂得取捨,也必須要做出取捨,想從市場中取得更多的利潤,必然要捨去更多的東西,比如,你的總資產可能因此而劇烈波動,你可能因為利益的波動而失去了從容,失去了冷靜,你的家庭也因此不和睦,等等。相反,你若降低你的慾望,讓它保持在一個均衡的狀態,控制你的倉位,追求屬於你的利潤,你可能因此而變得更加從容、更加淡定,你對交易本質的理解可能因此加深,你的交易水平或許會得到巨大的改善。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盈利方法,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交易員思維(idn0217), 掌握龍頭戰法模式,強勢股操盤方法,交易系統等,每天乾貨不斷,學會輕鬆馳騁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