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2019影視寒冬還能這樣看,你get了嗎?

2019-12-16     艾維電影

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橫店電影攝製組數量驟減,開機率下降50%;當地餐館旅店生意遇冷,多數店鋪更是提前關張;群演們無戲可拍,就連曾經台灣偶像劇王子明道也在一檔節目中坦言,今年還沒接過一部戲;許多明星紛紛加入直播,為了提高曝光率。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影院上座率持續走低,普遍僅為13%,而支出方面包括物業租金、人工工資、管理費用,水電、設備消耗等卻在不斷上升。說句通俗的話:真是賺的還不夠花的多。



2018年,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就曾預言:「未來幾千家影視公司要倒閉」,沒想到一語成讖。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有3228家影視公司關門停業。具體表現為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回顧2019年,截止到11月底,全國電影市場這一年確實是個跌宕起伏之年,這點從行業下游的客觀數據分析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冷暖。

2019上半年,春節檔七天觀影人次1.31億,較2018年的首次過億的1.44億人次相比,減少了近1300萬人,票房54.75億(不含服務費),較18年同比僅增長1%,遠低於去年67%的增幅。初一票房超去年同期,但檔期後半程放緩,人數下降明顯。



2019年五一檔票房14.29億, 同比2018年增長1.5%,除了進口片《復聯4》,國產片未出現爆款能打的。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分帳票房(不含服務費)累計249.4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35%。與此同時,2019年1-5月觀影人數僅為6.89億人次,比2018年1-5月少了1億人次。


儘管上述事例和數據不容樂觀,行業遇冷成為共識,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也不乏亮色。


暑期檔冠軍首次由動畫電影奪得,在暑期檔最後一天《哪吒之魔童降世》超越《流浪地球》升至年度冠軍,同時升至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僅低於17年《戰狼2》的56.83億。同時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烈火英雄》勇奪暑期檔亞軍。


圖片來自百度


2019年的國慶檔堪稱史上最強,同比大漲129%,總票房43.8億,7天完成去年10月全月票房。觀影人次達到1.16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成為國慶三強。且19年全年三四線城市下沉率也是持續增加。


而撤檔暑期檔吊足觀眾胃口,卻在十月底空降的《少年的你》,也是憑藉過硬口碑拿下年度校園題材影片頭魁,躋身2019票房前十。


根據貓眼專業數據,截至12月11日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到605.02億,而18年的全年票房是606.98億。是的,在更差的環境中票房成績卻不差,這中間是凝聚著無數影業仁人志士的辛勤付出和日夜堅守,正如導演餃子借《哪吒》之口說出的那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國影業在經歷了資本跑馬圈地的紅利爆發期之後,減速放緩是一定的。於是,乍一看,行業寒冬凜冽,實則是黎明之前的黑暗。寒冬雖寒,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幾部爆款電影給了不少人錯覺,以為電影行業來錢快,當明星一夜暴富,很多外行人紛紛進入。但事實證明,盲目進入,表面紅火也掩蓋不了行業嚴峻的真相。十個投資者中7、8成虧損的結果造成了影視公司大面積關張,行業出現明顯的退潮的景象。


規模小、質量差、資金短缺的中小型影視公司接連倒閉,「我們老闆融資了幾百萬,一個月招了20個策劃和製片人員,沒多久我們就倒閉了,倒閉前我們都沒有見著一個劇本。」一位策劃人員說道。某影視公司的財務也無奈說道:「老闆借錢拍了唯一的一個項目還是賠了,最後公司被我們洗劫一空」。「三年前,房地產老闆為了年輕時候的電影夢想,進軍電影行業,並號召了我們一大批老銷售員工前來做他的製片人,從『忽悠』客戶轉為了『忽悠』投資者,三年後,在影視行業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現在,老闆終於讓我們回到了銷售的老本行。」一個銷售製片人如是說道。足見,一味走得太快,未必是件好事。


對於電影行業出現的所謂「寒冬」,雖然帶來嚴酷的肅殺景象,但艾維電影記者看來未必是一場災難,而是對之前盲目、快速、低質量發展的一次矯正,也讓電影行業來一次深刻的反思,給行業帶來的也不儘是負面的,因而沒必要為此感到不安,應該好好沉澱一下自己。



於是我們看到了以下幾個方面出現的積極變化:


對於影片製作方來講,已認識到「靜下心來,打造精品」才是必修課。今年的《哪吒》與《流浪地球》的表現,足以說明,一部能讓觀眾產生興趣與共鳴的電影,只有經過多年的潛心打磨,才可以具備高票房產出的可能。消費者對優質電影的需求仍然旺盛。《南方車站的聚會》也成為今年唯一一部入選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


過去宣發靠噱頭、熱點、水軍的宣發手段已在寒冬中被拋棄,之前《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又有導演丁晟怒懟光線傳媒,質問《英雄本色2018》3700萬元宣發費用的去向,此前還有《米花之味》片方與大象點映就創意抄襲一來一去的嘴仗。電影宣發問題頻發,也預示著改變的開始。」真正的好片子根本不需要水軍,比如中國合伙人,比如紅海行動,比如流浪地球...也只有撈錢片洗錢片才會用水軍短期炒熱這種方式做宣發,用水軍衡量片子好壞還是很靠譜的」之前一位從事宣發工作的朋友跟艾維記者聊天時說道。這次寒冬也加速行業由粗放向精細化轉變,更注重影片內容本身和受眾的真正需求。


對影院行業而言,之前每年帶來的高增長使得行業一派欣欣向榮,開影院躺著就能賺錢讓不少人忘記了風險,忘記了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大幹快上,難免泥沙俱下良莠參差。面對行業寒冬,那些「個小體虛」的影院關門也是必然。今年9月5日,又一家老牌影院—廣西實驗電影院倒閉了。官方公告說:「我漸漸老了、累了、殘舊了,我需要一切歸零,重新整裝再出發。」曾經一票難求的影院,在寒冬之下,尚且升級需要自救,更何況那些本身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小影院。


從15到16年,院線高速擴張,迅速覆蓋,導致影院供給和觀影人次相對過剩。2018年影院關門超過300家,2019年雖沒有官方統計數據,但就業內人士估計,今年影院關門數量不會少,只會比去年多,寒冬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而對博納而言,嚴峻的市場形勢似乎並沒有對其造成影響。2018年底在行業一片寒冬,資本紛紛離場的時候,在全行業稅收整頓的環境下,博納同時開拍《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在2019年暑期檔和國慶檔,這三部電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博納旗下影院數量從五年前的30家增長到如今的75家,銀幕從250張增長到618張。可見即便寒冬之下,在有能力的人眼裡依然花開春暖。


艾維記者看到今年很流行的一句話:「過去憑運氣賺到的錢,不要在今天憑本事賠回去」。確實就影視行業來看,我們過去講把蛋糕做大,現在行業處於寒冬,大家更應該拼本事、拼體力,看誰把蛋糕切得更多。而這,就是身處「寒冬」中我們的禦寒方式,也是「寒冬」教會我們的生存之道。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希望我們滿懷希望,在下一個春天更成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5wGDm8BMH2_cNUgES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