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石榴北美移動課堂(ID: slbmydkt)
暑期即將到來,但尚未平息的疫情使許多家庭不得不取消遊學和旅行計劃,想要充實度過假期,不如趁這個機會多讀幾本書。美國高校向來有給學生開暑期書單的傳統,讓學生保持閱讀和思考的習慣,防止「暑假滑坡」的發生,小編深扒了幾所有「小常青藤」之稱的頂尖美高的暑期書單,給大家作為參考。
這些書單一般為英語學科、歷史學科等社會學科所開出,覆蓋了人文領域最經典和最流行的書目,我們選取了部分重點書目做了介紹。看完之後,不難發現,這些最優秀的美國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都是驚人的,無怪乎他們有著超強的閱讀能力。
勞倫斯威爾高中
The Lawrenceville School
2019暑期書單
全體學生必讀書目
Walking to Listen: 4,000 Miles Across America, One Story at a Time by Andrew Forsthoefel
這本書是勞倫斯威爾高中在2019年要求全體學生都必須讀的一本書,它的作者是一名剛剛從頂尖文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本書記錄了他背上背包徒步橫穿美國的經歷。他從賓夕法尼亞州的中產階級小鎮,先朝南走,再朝西走,最後到達加州。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美國的普通人,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作者思考了如何接近這個世界及其所有美麗與痛苦,如何傾聽他人的聲音,以及自己應該如何適應這個世界。
聖保羅中學
St. Paul School
2020暑期書單
人文學科閱讀書目
Piecing Me Together by Renée Watson
雷內·沃森《拼湊自我》
The Book of Unknown Americans by Cristina Henríquez
克里斯蒂娜·恩里克斯《無名美國人之書》
墨西哥的里韋拉斯夫婦拋棄一切來到美國德拉瓦州,只為讓腦部受損的女兒接受更完善的特殊教育。落定腳跟,新生活遠比他們想像的更複雜也更艱辛,但女兒與同齡鄰居的感情卻發展迅速。一個15歲的墨西哥裔女孩,一個15歲的巴拿馬裔男孩,他們的生死愛戀牽動的遠不止兩個家庭。這本書記錄了一代墨西哥裔移民追隨美國夢的心路歷程。
When the Emperor was Divine by Julie Otsuka
大冢裘莉《皇帝曾為天神時》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aries: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1776-1914 by Gavin Weightman
加文·韋特曼《工業革命:當代世界的形成1776-1914》
米德爾賽克斯中學
Middlesex School
2019 暑期書單
英語學科閱讀書目
>>>8升9年級
A Raisin in the Sun by Lorraine Hansberry
洛琳·漢斯伯里《陽光下的葡萄乾》
《陽光下的葡萄乾》講述了一個五口的美國黑人家庭在貧民區飽受壓迫的生活故事。這是一部飽含著美國夢,洋溢著黑人生活氣息的劇作,其樸實而真摯的對白描繪了人與人之間彌足珍貴的情感。
Karma and Other Stories by Rishi Reddi
里希·雷迪《命運和其他故事》
>>>9升10年級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Never Let Me Go by Kazuo Ishiguro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本書講述了一群複製人的生活經歷和他們作為人體器官捐獻者的故事。從生命倫理的角度對小說予以解讀,可以發現人類的複製人項目隱藏著某種陰謀,人類肆意取走複製人的器官是對其尊嚴的傷害,也是對其生命的漠視。小說譴責了人類利益至上的狹隘思想,倡導在克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必須體現出倫理的訴求,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11升12年級
Essay 1 「Once More to the Lake,」 E. B. White (1941)
散文1 E·B·懷特《重遊緬湖》
《重遊緬湖》是美國的文學大師E·B·懷特的散文代表作。1941年夏天,懷特帶著兒子,還帶上釣具和誘餌,重返小時候常與父親一起前去度假的緬湖,在那裡釣魚度日寄託對父親和故地的思念。之後,就有了這篇著名的《重遊緬湖》。
他寫他如何與兒子一路同行,深入湖區;寫他在營地里重溫舊日夏季的時光,逐漸感到周遭一切仍是當年模樣。他用敏感而又細膩地描述他的「寧靜與美好與歡樂」的緬湖,藉以述說他對父親的思念,更在溫和淡靜中道出他的人生感悟。
Essay 2 「A Piece of Chalk,」 G. K. Chesterton (1905)
散文2 G·K·切斯特頓《一支粉筆》
Essay 3 「Sparrow Needy,」 Kenneth McClane (2016)
Essay 4 「Laugh, Kookaburra,」 David Sedaris (2009)
Essay 5 「Find Your Beach,」 Zadie Smith (2014)
散文5 扎迪·史密斯《找到你的海灘》
Essay 6 「Total Eclipse,」 Annie Dillard (1982)
散文6 安妮·狄勒德《日全食》
Essay 7 「Why I Write,」 Joan Didion (1976)
散文6 瓊·狄迪恩《我為什麼寫作》
Essay 8 「The Death of a Moth,」 Virginia Woolf (1942)
散文8 維吉尼亞·伍爾夫《飛蛾之死》
美國史閱讀書目
American Nations: A History of the Eleven Rival Regional Cultures of North America By Colin Woodard
歐洲史閱讀書目
The Swerve by Stephen Greenblatt
史蒂芬·格林布拉特《轉向》
Guns, Germs, and Steel, by Jared Diamond
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為什麼歐亞文明最終可以存活下來並戰勝其他文明?為什么小麥和玉米、牛和豬出現在特定地區?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其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可讀性很強。本書榮獲1998年美國普利茲獎和英國科普書獎,並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也是 我們不久前進行的石榴名師對話中Robert老師和弘億老師推薦的一本書。
Animal Farm and 1984 by George Orwell
喬治·奧維爾《動物莊園》《1984》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by Marx and Engels
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by Erich Maria Remarque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西線無戰事》
MAUS by Art Spiegelman
《鼠族:我父親的泣血史》(漫畫)
Girl with Pearl Earring by Tracy Chevalier
特蕾西·雪佛蘭《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Regeneration by Pat Barker.
帕特·巴克《重生》
Slaughterhouse Five by Kurt Vonnegut
科特·馮古內特《五號屠宰場》
霍奇斯基中學
The Hotchkiss School
2020暑期書單
英語學科閱讀書目
Prep: Septembers of Shiraz by Dalia Sofer
預科:《設拉子的九月》
Lower Mid: Educated by Tara Westover
中低年級:塔拉·韋斯特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所寫。塔拉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這本書是塔拉的自傳,真實地回顧了她從小到大的家庭生活,家庭的宗教信仰以及家人的觀念行為對她產生的影響,以後後來通過大學學習,一點一滴對於自己過去的環境、信仰和心理進行反思,最終擺脫了舊的身心桎梏,在教育和反思中解放了自己的心靈,在痛苦的涅槃中獲得了一個全新自我的過程。本書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80周,也獲評Goodreads年度好書。
Upper Mid: A Lesson Before Dying by Ernest Gaines
中高年級:《垂死的教訓》
Senior: The Things They Carried by Tim O'Brien
高年級:《士兵的重負》
本書是美國作家蒂姆·奧布萊恩關於越戰的一部經典作品,出版於1991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之一。本書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普利茲獎,被譽為「最值得看的戰爭小說之一」,是反映美國越戰真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全體學生必讀書目
Novel: The Memory Police by Yoko Ogawa
小說:小川洋子《秘密結晶》
《秘密結晶》是2020年布克獎獲獎圖書,故事講述了在記憶警察控制下的一座小島上發生的故事。整部小說風格似夢似幻,像一部寓言,呼應了喬治·歐威爾的《1984》,雷·布拉德伯里的《華氏451度》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Essay: "A Report from Occupied Territory" (The Nation, 1966) by James Baldwin
散文:詹姆斯·鮑德溫《來自被占領土的報道》
Poems: "Who But the Lord?" (1947) by Langston Hughes
"Power" (1978) by Audre Lorde
"what the dead know by heart" (2016) by Donte Collins
詩歌:蘭斯頓·休斯《除卻上帝還有誰?》
奧德麗·羅德《力量》
唐特·柯林斯《死者的心裡話》
米爾頓高中
Milton Academy
2020暑期書單
英語學科閱讀書目
In the Time of the Butterflies by Julia Alvarez
朱莉婭·阿爾瓦雷斯《蝴蝶飛舞時》
1960年11月25日,多米尼加北海岸一處150英尺的懸崖下,米拉瓦爾三姐妹死於亂棒下,屍體在一輛被撞毀的吉普車旁被發現。官方宣稱整個事件是一起交通事故。沒有人提到四姐妹中的老二還活著,也沒有人傳播「蝴蝶姐妹」是反特魯希略獨裁統治靈魂人物的消息。沒有這個必要——人人都知道「蝴蝶姐妹」的故事。
半年後,特魯希略被暗殺——三姐妹之死被視為壓垮其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聯合國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國際消除針對婦女暴力日」,以紀念遇害的「蝴蝶姐妹」。
阿爾瓦雷斯按時間順序重塑了這段歷史。故事就從作家本人拜訪米拉瓦爾家唯一倖存的女兒狄狄·米拉瓦爾開始。
The Other Wes Moore by Wes Moore
韋斯·摩爾《人生分叉的路徑》
兩個同名同姓、一年之內出生、住得相隔不遠、同為幼年失怙的黑人青年,為何一個步步走向人生巔峰,一個卻因一級謀殺而被判處終身監禁?前一個韋斯·莫爾,開始探尋「另一個韋斯·莫爾」的人生軌跡……
>>>觀點:類型與文化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by Anthony Doerr
安東尼·多爾《所有我們看不到的光》
>>>尋找聲音:古代文學與文藝復興
The Odyssey
《奧德賽》
>>>美國文學
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by Ta-Nehisi Coates
塔那西斯·科茨《在世界與我之間》
The Great Gatsby by F. Scott Fitzgerald
F·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語境下的當代文學
The Power by Naomi Alderman
內奧米·阿爾德曼《權力》
>>>文學與人的處境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ë
夏洛特·勃朗特《簡愛》
>>>人與自然
Into Thin Air by Jon Krakauer
喬恩·克拉考爾《走進空氣稀薄地帶》
>>>閱讀意識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拉爾夫·埃里森《看不見的人》
《看不見的人》是美國黑人作家拉爾夫·艾里森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導的社會裡飽受種族歧視,不斷尋找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的過程。
>>>當代比較文學
Great Expectations by 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遠大前程》
Crime and Punishment by Fyodor Dostoevsky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當代世界文學中的主題
The Year of the Flood by Atwood
阿特伍德《無水洪災》
>>>非虛構的藝術
Just Mercy by Bryan Stevenson
布萊恩·史蒂文森《正義的慈悲》
>>>哲學與文學
The Quiet American by Graham Greene
格雷厄姆·格林《文靜的美國人》
>>>閱讀造就我們
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 by Jonathan Safran Foer
喬納森·薩弗蘭·福爾《特別響,非常近》
歷史與社會學科閱讀書目
>>>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
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by E. H.Gombrich
E·H·貢布里希《簡明世界歷史》
>>>當代世界中的美國
When America First Met China: An Exotic History of Tea, Drugs, and Money in the Age of Sail 1st edition by Eric Jay Dolin
埃里克·傑·多林《美國和中國最初的相遇:航海時代奇異的中美關係史》
Down to Earth: Nature's Role in American History by Ted Steinberg **ONLY CHAPTERS 1–10**
Never Caught: The Washingtons』 Relentless Pursuit of Their Runaway Slave, Ona Judge by Erica Armstrong Dunbar
版權說明:本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鳴謝原作者及編輯 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