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正在吞噬大城市裡的年輕人:當無房無車無處傾訴時,抑鬱就成了無法擺脫的小狗

2019-10-25     中信書院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聊崔雪莉的悲劇。

聊什麼的都有,有人攻擊攻擊過崔雪莉的人;有人聊娛樂圈的水深火熱;也有人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一個年輕人的離去確實讓人惋惜,這背後確實可能有一些我們無法左右的東西,但就個人層面來說,或許我們更應該關心我們能關心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就這個層面來說,我們對抑鬱症這件事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夠。

本期,小編就推薦一些跟抑鬱和情緒相關的書籍。畢竟,情緒好不好,有沒有生病,絕大多數情況下得靠自己。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

左燈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月



「你要堅強」

「你要努力」

「你要想想你的父母」

「你不能這麼自私啊」

……

可以想見,一個善良的朋友會這麼勸得抑鬱症的人,但這個勸法無疑是在把抑鬱症患者往另一條跟健康無關的道路上推。

抑鬱症患者左燈在這本《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鬱》書中,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日常和所思所想。她說,得了抑鬱症之後,死亡隨時隨地都在蠱惑自己——去自殺,然後你就自由了。

抑鬱症,跟心情不好是兩件事。所以,如果你發現了這個苗頭,請及時就醫。




《渡過:抑鬱症治癒手記》

張進 著

中信出版集團


為什麼要推薦這本書呢?

因為作者從抑鬱症發生到治療,把一個普通人能走的彎路都走遍了,最終才找到了正確的治療方法。

大約每一個人都在抑鬱症初期,會誤以為自己只是情緒不好。作者也是這樣展開的自救,他辭了職,去了詩和遠方,但是沒用。最後直到他想自殺想得不行,才去求助了大夫。

從作者的歷程,我們大約可以了解到一個抑鬱症患者所需要經歷的過程,了解這些可以讓我們比照生活,及早發現不對勁的苗頭。




《走出抑鬱》

Richard O'Connor 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4年1月


一個得過抑鬱症的心理醫生教你怎麼走出抑鬱。

因為得過抑鬱症,所以作者更能體會抑鬱症的感受;因為是醫生,所以作者知道怎樣才能對症下藥。

在一個大家擅長隱藏自己的不快樂的年代,我們很需要這樣的書籍,來幫我們正視生活,正視內心的痛苦。


不得不說,市面上有關抑鬱症的書籍不多。所以,小編只推薦少數幾本,如果大家有讀到好的書籍,可以在留言區進行推薦。


抑鬱症是一種嚴肅的病,但是不快樂卻是一種成年人幾乎每天都要經歷的日常。那種感覺就像小時候玩蹦床,你倒了,旁邊的人依然在蹦,然後你發現你怎麼都起不來。很無力對不對?這就是成年人的日常。

要如何才能緩解這種無力和不快樂呢?小編同樣推薦一些跟情緒相關的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情緒》

莉莎·費德曼·巴瑞特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2月


什麼是情緒?就是每天的喜怒哀樂呀。

那它們是怎麼形成的呢?是外界的刺激嗎?是與生俱來的情緒迴路嗎?

傳統觀念認為,我們有一個固定的情緒迴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樣的情緒體驗。但事實並非如此,情緒是大腦構造出來的。

大腦預測你的需求,分配你的能量資源,帶來一連串的變化,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感受,就是情緒。聽這個解釋是不是感覺跟沒聽一樣?那你最起碼應該知道,情緒這東西,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既然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那麼想要控制就不太難了。比如,你生氣了愛砸桌子,那麼到底是因為生氣導致砸桌子,還是因為砸桌子導致生氣呢?這你別管,你只要知道這倆cp放在一起,只會壞事兒。如果你把生氣和跑步放在一起,一生氣就跑步,你就會發現,為什麼要生氣呢?根本沒必要啊!

所以,改善情緒的方法,其實超級簡單。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 著



小編有一段時間見人就罵,暴躁異常。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嘗試學過一段時間的非暴力溝通。

現在想來,其實基本沒啥效果。那陣子,小編總喜歡把原因歸咎到別人頭上,因為——我非暴力的時候,人家不溝通。

我一直以為這件事情是無解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不生氣了,才發覺自己根本沒有學會。(當初其實也覺得沒學會,但就是沒好意思承認)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其實說白了,就是講需求。聽起來簡單,這本書看起來也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還真不簡單。



《親密關係》

羅蘭·米勒 著



工作不爽了可以換,遊戲費錢了可以不玩,但婚姻不一樣,稍有變動,傷筋動骨。

那要怎麼對付婚姻中的不快樂?你首先得知道,這種不快樂是從何而來的。都說婚姻是圍城,卻很少有人關注著城牆的磚是怎麼壘起來的。

為什麼要談對象?為什麼要在一起?是因為相互吸引。人之所以會產生相互吸引,是因為獎賞。比如說長得好看,嘴甜,這種屬於直接獎賞。比如女生喜歡強壯聰明有錢的男性,是為下一代考慮,是間接獎賞。

獎賞讓兩個人在一起,但婚姻的維持需要靠溝通。溝通包括表達和傾聽,這兩者分別對應了不擅長的女人和男人。

男人不做家務。

表達問題。

女人:你跟你媽一樣,我說什麼都不聽。

傾聽問題。

男人:你不滿我就直說,為什麼要攻擊我媽?

本來解決問題的方案——把襪子收起來。溝通之後的解決方案:離婚!這就是親密關係中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點點溝通技巧。具體什麼技巧?點進去聽解讀呀!




《冷暴力》

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 著



冷暴力這種事,在我們的生活里太廣泛了。

都說群起而攻之是讓人難以忍受的暴力,但群起而遠離則是更讓人無法忍受的行為。很可惜的是,不管是婚姻、職場,還是學校,都有無數的冷暴力。

這本書探討了這種精神虐待的前因後果,給我們一個新的解決暴力的視角。


生活很難!

就跟張國立和葛優的那段對話一樣難:

冬寶:打在胎里就隨時有可能流產,當媽的一口煙兒就可能長成畸形。長慢了心臟缺損,長快了就六指兒。好容易扛過十個月生出來了,一不留神還得讓產鉗把腦袋夾癟了。都躲過去了,小兒麻痹,百日咳,猩紅熱,大腦炎還在前面等著呢。……你說趕上誰都是個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了個殘疾。 剛子:這都是明槍!還有暗箭呢!勢利眼兒、冷臉子、閒言碎語、指桑罵槐;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讓人瞧不起;忠厚人家說你傻,精明了人家說你奸;冷淡了大伙兒說你傲,熱情了群眾說你浪!走在前頭兒挨悶棍兒,走在後頭兒全沒份兒!這也叫活著?!純粹是TM練一輩子輕功!


但除了自救,我們並沒有其他的辦法。

這年頭,什麼都快。生活就像熱搜一樣,呼啦啦的往前飛,像是什麼都不重要一般。但當你退回生活,又發現自己跟這個飛快的社會無關,只有煩惱,從生活的速度中生了出來,將你包圍。

這時候,你不妨想想,什麼才是你想要的。如果真的如科學家所言,生活本來就無意義,那麼你不妨為自己的生活找個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_mAG4BMH2_cNUgJf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