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9個地級市之一,駐地科爾沁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瀋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乾旱和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下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5個旗;總面積59835平方千米。
通遼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科爾沁草原曾產生和流傳著著名的科爾沁三大敘事民歌(韓秀英、達那巴拉、嘎達梅林)和上千首短調民歌,湧現出琶傑、毛依罕等曲藝大師和色拉西、查乾巴拉等歌手。通遼境內有京通、通讓、大鄭、通霍、集通5條鐵路交匯,已開通「通滿歐」國際貨運班列,3條高速、6條國道和7條省道貫穿。通遼周邊800千米範圍內有15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距離出海口錦州港僅400千米。
1958年10月,通遼縣建制撤銷,併入通遼市。
1964年12月,通遼縣建制恢復,與原通遼市分開。
1965年10月,科爾沁右翼中旗由呼倫貝爾盟劃歸哲里木盟。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7月,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興安盟。
1985年11月,霍林郭勒市成立。
1986年7月,通遼縣建制撤銷,併入通遼市。
1999年1月13日,撤銷哲里木盟和縣級通遼市,設立地級通遼市。
截至2017年底,通遼市戶籍人口316.36萬人,比上年減少2.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5.69萬人,鄉村人口220.68萬人。0—17歲人口54.68萬人,18—34歲人口81.06萬人,35—59歲人口130.75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49.88萬人。男性人口160.06萬人,女性人口156.30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2︰1。常住人口312.8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51.9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8.56%。全年出生人口為3.09萬人,出生率為9.88‰;死亡人口為1.98萬人,死亡率為6.3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5‰。 [3] 通遼市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人口占大多數,多民族共居的地區。有蒙古族、回族、滿族、朝鮮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40個民族。
2017年,通遼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222.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62.9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40.98億元,下降6.1%;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18.68億元,增長4.3%。三次產業比重為21.5∶36.1∶42.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102元,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91美元,增長0.2%。通遼市也出了不少的影視明星,如:吳曉亮 魏新雨 蔣璐霞 李菁菁 辣目洋子 楊凡 白鴿 顏世魁 李曉紅 納森烏日塔 寧才 小虎等,不知道大家都認識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