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條微博說我看《小娘惹》看餓了,是真的餓。
但是綁匪都饞哭了,還不允許觀眾看餓嗎!
不過點完外賣回頭一看評論區,突然不那麼餓了,畢竟衰老比飢餓更讓人難過。
只能在自己的微博評論區,從很多認真討論的新版到底比老版差在哪裡的朋友身上,找到一些些同年齡段的安慰
要知道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版是2008年年底上檔的新加坡劇。
很多人對2020年播出的新版有諸多意見,比如價值觀陳腐、比如柔光濾鏡太重,連做菜的相關鏡頭也有種種吐槽。
越說就越讓人想感慨,「曾幾何時」竟難再得。
老版是以南洋華人為主角的年代劇,從上世紀30年代的深宅故事講起,記錄了三代人的悲歡離合。
豆瓣評分高,但因為打分人數少的關係,也就僅供參考,遠沒有到神作的程度。
畢竟剛播那陣,觀眾也吐槽過《小娘惹》的劇情白爛度和人物臉譜化問題
但也正如我涯某位網友所說,伴著主題曲《如燕》去理解老版的《小娘惹》,會發現它有一種淡淡的婉約的美感。
而且那時候,《小娘惹》中的幾位演員還算是挺有知名度的。
一個是在新版中仍然出演舊時角色、讓大家一夢十二年的戴向宇
那時候的他還叫戴陽天,是07年好男兒杭州賽區的人氣選手之一,人送外號「太陽之子」。
當初戴陽天的吸粉能力並不比其它選手弱,因為長得帥+個子高+身世漂泊,大機率符合了「美強慘」的基本要素:
16歲就出來打工給人端盤子,後來靠著不錯的外形而做過模特,還參加過第六屆CCTV電視模特大賽的浙江地區比賽。
分賽區決賽的時候,雖然以三千多票之差敗給了呂楊,但很快又敗部復活成為全國20強。
沒想到在晉級後的拉票會現場,20強變成了19強,因為戴陽天突然宣布退賽了……
節目組當時勃然大怒,因為戴陽天算是不告而別,在未告知工作人員的情況下自行離開,隨後以一篇博文對退賽事件做了部分交代。
戴陽天明確說了,自己的選擇是「任性」,博文的標題也叫《讓我任性一次》。
粉絲可以原諒他的任性,但節目組也需要他為臨時開天窗的空位來買單。
總之關於戴陽天無故退賽的懲處方式和解決方案到底要怎麼定,紛紛擾擾,雙方態度都很強硬。
東方衛視甚至一度鬧到直接出律師函喊告的地步。
最終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沒有讓任何一個被淘汰選手頂上,倔強地以19進10完成了那一年的「大逃殺」。
在退賽後一個月,就有媒體報道,稱戴陽天正在參與電視劇《勁舞世界》的拍攝。
這是戴陽天第一部電視連續劇,請到了韓國人氣女偶像裴澀琪來出演女主角。
或者換句話說,電視劇《勁舞世界》根本就是為了當年裴澀琪助力的同名網遊打配合才立項開拍的。
結果這樣重要的地位,女主角竟也一度鬧出了「離奇失蹤」新聞。
按照劇組事後給的說法,裴澀琪不是跑路退出,只是回韓國錄專輯了,中方和韓方的交流沒有到位才造成了一些誤會。
感覺又是中方又是韓方還有很多人氣小偶像,片酬應該不低,才會讓戴陽天不顧一切地退賽來參與吧?
但戴陽天說他的片酬根本還不上東方衛視索賠那500萬,製片人也說整部劇投資只是千萬級,而按照所謂的業內不成文規矩,「新人拍片是沒有片酬的」。
最最奇特的是,彙集了好幾位選秀新人、讓媒體在沒開播時就興奮預測的《勁舞世界》電視劇,竟然一直沒播……
現在去搜索相關詞條,說是2008年寒假檔開播的劇,粉絲從那年5月問到2011年,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首炮啞火後,戴陽天又漸漸離開了大眾視線,再次殺回來也就是靠著這一部《小娘惹》,新聞標題直接寫他是「落跑好男兒」。
大部分國內觀眾,也是在這時候才知道他跑到新加坡去發展了,簽約了當地最大的新傳媒公司。
當時有很多人都表示疑惑,為什麼戴陽天放著好好的好男選手不做,非要離鄉萬里地跑去新加坡?
但看看他當年的資源和受捧程度,應該說比大部分昔日隊友要發展得更好:
新加坡媒體直接預測,他會成為鴻運當頭、等待上位的新一代紅小生
和台灣偶像曾少宗、劉容嘉一起出演和星空衛視合作的偶像劇
成為新加坡女人票選出的「最愛男人」,一同入列的還有梁朝偉和Justin Bieber……
而這一切的一切,除了依靠《小娘惹》的紅火之外,也絕對離不開新傳媒的力捧。
要說新傳媒公司,哪怕沒有看過新加坡劇,愛吃瓜的你應該也不會陌生——
還記得吳建豪那段收場得不太愉快的豪門婚姻嗎?
大家當初都說他娶了百億千金,石貞善女士的父親就在新傳媒公司出任高層。
外界對石貞善追捧有加,除了她所倚靠的家族成員則經營著棕櫚油品生意,事業版圖遍及亞美地區之外,也還有新傳媒勢力龐大的原因。
要知道新傳媒是新加坡的最大最主要媒體集團,經營著新加坡所有的七個落地免費電視頻道和十四個免費廣播頻道,壟斷了新加坡的免費電視市場。
要再細推它的出身,可就更久遠權威了:
在新加坡還沒有從馬來西亞獨立的1963年,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台就成立了新加坡台RTS,並嘗試製作電視劇集。不過在相對較嚴格的文化管控情況下,並沒有出什麼結果。
而獨立後的新加坡政府,又將它改名為新加坡廣播局,並指定其作為文化產業方面的官方機構之一,讓下屬的戲劇處在相對自由、沒有管控的環境下,放手製作真正的新加坡劇集。
具有標誌性的代表作品,就是83年的《霧鎖南洋》和後來的《潮州家族》了吧?
很多70、80後的童年回憶,都來自於這裡,包括那部精彩到現在都是巔峰作的《蓮花爭霸》。
而《蓮花爭霸》是1993年的劇集了。
之後那一年,新加坡廣播劇就正式改名為「新加坡國際傳媒機構」,從政府機構變成了公司化運作。
另一部很多人印象深刻,但又忍不住要吐槽「魔改」的《塞外奇俠》,就是新加坡國際傳媒機構時期的作品。
不過「新加坡國際傳媒機構」的簡寫還不完全是現在的「新傳媒」,那時候人們叫它「新國傳媒機構」,畢竟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a, 總還是國字當頭的。
到大小姐身邊籠絡人群的「新加坡傳媒機構」,已經是99年更名、2000年開始的新紀元了。
當時的新加坡政府希望廣電與報業可以起到制衡作用,於是規定廣電可以發報紙,報社也能拍電視,於是就有了能相互制衡,出台了一項政策,廣電可發行報紙,報紙可做電視。
於是就有了新加坡新傳媒集團(新加坡電視台)與新加坡報業(「u優頻道」和「i頻道」)兩大擁有免費牌照的電視台派系。
但是它們並沒有帶來預想中的美好效果,反而加速了彼此撕咬,到2005年,新傳媒電視及新加坡報業走向合併,變成了新傳媒電視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也就是「百億千金」混跡娛樂圈和時尚圈的巨大依靠。
戴陽天當時投奔的,就是這樣一個 幾乎是一家獨大、頗有些壟斷架勢的大機構,其意義和空降TVB被捧作「五生五花」不相上下。
但絕對的壟斷未必能帶來最大化的市場開拓,《小娘惹》已經算是迴光返照式的高峰了。
在新加坡本地電視誕生50周年的時候,媒體人直接寫了這樣一段話,說除了新傳媒在激動之外,恐怕無人在意他們所念叨的事情。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且不論日韓劇在海外市場的輸出,連泰劇這幾年都湧現出了好幾批追劇狂風,印度劇也在B站以及YouTube上有不錯的點擊率,可是新加坡劇卻慢慢地隱身了。
如果不是被人說「南洋《娘道》」,恐怕還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部劇曾經開播,在當下的資訊時代,簡直令人尷尬到絕望。
先置死地而後重生,新加坡劇的重生,在哪裡呢?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微信號(cj1014123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xeEWXMBnkjnB-0zRl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