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中國城鎮化率從20%增加到60%,城市數量也由不到200個增至現在的660多個,特別是城市形態有了很大優化。如今占中國國土面積不到10%的五大城市群,人口占到40%,生產總值超過50%,這成為中國未來區域發展、城市發展的重要框架。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今天來討論研究城市經濟的三個重要格局:一是城市和區域之間的關係,主要看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二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係,這主要看都市圈的發展;三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關係,主要指處理好城鄉融合的關係。此外,我想重點說明一個觀點,就是我們要尊重城市經濟的發展規律來推動高質量的發展。
一、城市與區域:誰該是國家中心城市?
「十四五」期間,在處理城市與區域關係的框架里,最重要的就是看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
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在我看來它應該滿足四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它一定是在國際國內已經有非常強影響力的城市;第二,它能夠代表中國到全球去競爭;第三,它在國內要有協調能力,要能夠協調帶動區域發展;第四,在當前或者未來,至少要承擔兩個以上的國家戰略功能。
對比這個標準,我們看到雖然有一些城市它可能在實力方面還欠缺,不如其他一些城市具有那麼強的經濟總量,但是它承擔著重要的國家職能,例如「十九大」之後,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當時明確提出要發揮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儘管當年西安的GDP總量只有7000億,但是西安對於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有帶動作用,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因此它獲批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過去,我們非常強調幾大板塊和城市群的發展,實際上目前城市群內部的帶動性已經非常之弱,我們也很難找到其中起著引擎帶動作用的增長極。但是根據國家相關報告,未來國家中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等,可以看到在每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背後都有一個城市群和對應的區域板塊。
所以,現在抓住了國家中心城市,就可以把中心城市、城市群、區域發展有效地串聯起來。而且未來國家中心城市並非只有這麼多,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具備梯度組合和轉化的特徵。
那像青島這樣的城市,要不要去爭取國家中心城市?我認為完全有必要,也完全有理由,並且要在這方面充滿信心。因為國家中心城市不是一成不變的,青島具備在國內外的綜合競爭力,能夠代表國家去參與全球競爭,對於區域協調發展能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並且承擔著國家的幾項重要職能,就有理由、有底氣去爭取。
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城市,盲目地誇大自身的定位,比如一些普通的地級城市也要去打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旗號,我想這叫自不量力,本身也會扭曲資源。
二、城市與城市:都市圈大格局
「十四五」期間,城市與城市之間要研究的是都市圈大格局和戰略。都市圈並不僅僅指的是幾個大城市,而是大中小城市,包括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問題,是研究在一個區域範圍之內,所有城市的能動性、主體性能否得到充分發展的問題。
從國家城市發展來看,我們已經進入都市圈時代,這是基於以下幾個判斷:
一是我們的城鎮化率超過了50%,城市已占絕對主導地位,從全球經驗來看,基本都要朝著都市圈方向發展;
二是我國核心大城市,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等,既有行政資源,也有市場要素的集聚,已經足夠強大;
三是在都市圈範圍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江蘇太倉這樣一個縣級城市GDP就達到1000多億;
最後一個條件,就是高速公路、高鐵,快速交通線的建設。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推動中國進入了都市圈發展的新時代。
都市圈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表現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保民生、防風險等多個方面。建設都市圈應確保能拉動投資,帶來有效需求,並且對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強大的基礎。具體來說要不斷強化城市間的產業分工協作,加快基礎設施的一體化,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強開放統一的市場建設。「十四五」期間預計很多經濟活動將進一步向都市圈集聚,應該有很明確的都市圈戰略部署。
三、城市與鄉村:處理好城鄉融合的關係
第三個格局是在處理城鄉關係上,為什麼要提出城鄉融合?因為我們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存在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體制機制障礙未根本消除等問題。城鄉融合要求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重塑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目前來看,我們在對城鄉融合的目標認識上出現了不少誤解:如有些人說城鄉融合就是為了鄉村振興,這種觀點過於簡單;還有的認為城鄉融合就是讓城市要素流到鄉村,這句話只講對了一半;再比如有人認為城鄉融合就是把現在城市經濟發展的一些規律搬到鄉村去等等。
在城鄉融合的過程當中,要發揮好城市經濟的作用,來促進城鄉融合。比如建立人才入鄉激勵機制,推動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工商資本入鄉、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城市工業鏈條延長入鄉等。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發展的規律,把經濟集聚在城市,發揮作用在鄉村。城鄉融合要優先在都市圈、城鄉結合部這些經濟發達的地方取得突破,同時也要促進要素雙向流動,讓進城與下鄉都暢快起來,尤其要發揮特色小鎮、小城鎮作用,全面把握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大振興要求,以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為重點,減少在鄉村大拆大建、大搞土木工程,嚴格避免推行鄉村房地產經濟,著力理順優化城鄉生產值、產品鏈、價值鏈的關係。
四、尊重城市經濟規律,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這些框架背後,城市經濟發展要有自身的條件和規律,但現在有些做法很多時候是在違背這些規律。
城市經濟,不是簡單的行政區經濟,哪裡有商業活動和經濟活動,城市經濟的邊界就延伸到哪裡。但是我們過去的城市規劃,往往都是以行政邊界作為依據,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大量斷頭路的出現,我想這些問題在「十四五」期間應該都要得到重視。
最近國家關於中心城市發展戰略、都市圈發展戰略、城鄉融合發展戰略都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出現了很多積極動向,有利於引導未來城市經濟的發展,讓城市經濟在「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當中發揮更大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lu3imwBvvf6VcSZW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