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主政時的一項重要工作部署,其主要內涵是以農民合作組織為基礎,廣泛開展生產、供銷和信用等合作,全面提升農業的專業化、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加快推進「三位一體」農村合作體系建設,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拓展為農服務領域和加快農業經營機制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重慶市在"三位一體"三社融合發展方面大膽創新,科學實踐,金融賦能,為"三位一體"的農村發展戰略樹立了典型案例。重慶「三社」融合發展推動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建立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的有效措施。在「三社」中,供銷社是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推進「三社」融合的前沿陣地。通過市場化手段,著力構建市、區縣、鄉鎮、村(社區)四級為農服務基層組織體系,搭建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綜合平台,成效顯著。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問題發表重要論述。2017年7月15日,他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科學地闡述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辨證關係,為新時代中國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如何推動農村"三社融合""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體系實現數字化轉型,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實現農村"三位一體"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當前農村金融工作的重大課題和重要任務!
一、以全球消費供應鏈區塊鏈為底層技術,設計新型農業供應鏈金融體系,建立"三位一體"聚合平台。
金融科技的發展使金融與實體經濟日益融合,相輔相成,為農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經與技術支持,為建立現代化"三位一體"治理體系創造了重要前提。
金融科技1.0版-4.0版的設計,為"三位一體"三社融合發展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全球消費供應鏈(簡稱全金鍊)運營系統主要是大數據金融與區塊鏈金融的有機結合,即區塊鏈+消費大數據。
一是全球消費供應鏈運營與管理系統是人民銀行供應鏈金融課題組研究設計,由南京潤和軟體(上市公司)、阿里雲聯合開發的2.0版區塊鏈技術。該系統通過託管定製化消費數據,實現消費大數據的生產資源化。由多維消費大數據生成有價值的分類數據包,銷售給供貨商。然後,配匹生成智能化超市,也叫亞馬遜智能超市,通過供給與需求雙向定製為客戶畫像,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質量。該系統由國家開放大學科技金融學院培養高質量的全球消費定製設計師完成消費與供應定製,作為系統做市商,形成消費定製表,在雙方自願的市場原則下,通過區塊鏈智能化合約,生成數據包。
二是全球消費供應鏈運營與管理系統為三社融合發展提供了底層技術,並且接入平安金融一帳通的農業供應鏈金融系統,形成打通城鄉與國際市場的全棧式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聚合平台,為供銷社、農村信用社(農商行)、農民合作社(包括農戶和農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與風險管理服務。
三是全金鍊作為底層技術,為三社融合提供大數據平台,實現"三位一體"農村服務體系的系統化數字化轉型,通過多層次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三位一體"。"數字化三位一體"以供銷社為主體,以農業供應鏈金融為載體,以消費定製大數據為基礎,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合作社融資問題,為供銷社打造多層次聚合運營平台,全國一盤棋,產生超級獨角獸。
四是"三社融合"聚合平台,管理各地消費數據,本身就是巨大的生產資料,這種生產資料具有很好的流動性,比土地更能變現更有價值,這種價值為三位一體模式賦能。對於各地方政府而言,它是一個政府為"三農"服務的平台,通過平台使當地的名特優產品走向全球,打造一批全球化的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三社"收入,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大力發展農村價值鏈金融,使得"三社融合"模式為農產品賦能,打造精品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中國農業走向全球高端價值鏈。
農業增產不增收的問題,農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一直困繞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全球消費供應鏈系統,通過雙向定製形成的消費大數據,打通農產品走向高端價值鏈的全球通道,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三位一體"農村發展模式,需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實現精準扶貧新突破。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現在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在"三位一體""三社融合"體系中,把貧困戶融入一個積極創造價值的生態中,通過消費定製和供給定製,資金扶持,不斷提升貧困群體的價值,授之以漁。
一是全金鍊作為底層技術本身就是建立了一對一的輔導機制和幫扶機制。
二是把貧困戶的數字資產結合國家扶貧參數,形成高緯度大數據,形成優質數字資產,構造創造生態價值的生產資料。從而徹底解決貧困。
三是對貧困戶通過GCD(全球消費定製設計師)發起"雙定製"模式(生產定製、消費定製),解決技術難點、市場難點、資金難點,提高貧困戶消費質量與價值(貧困戶消費質量低是貧困的根源之一,如賭博、酗酒等等)。供銷社聯合扶貧辦,在城市端發起預售團購,把資金存入銀行作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以三倍槓率向農民合作社(包括貧困戶)開出銀行承兌匯票,由信用社承兌,會降低信用社風險並大幅增加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形成持續而強勁的發展。
四、大力盤活農村資產存量,是"三社融合"發展的突破口。
盤活農村資產存量在於激發6大紅利,通過"三社"供應鏈、價值鏈、普惠金融、精準扶貧,推動農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制度紅利。"三社"價值鏈平台創造一種通證制度。優化原有的集體所有制,讓資本、勞動、技術、數字資產共同參與分配,同時又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現代管理體系。二是勞動力紅利。在"三社"生態中,全面提升勞動力價值,精準扶貧,授之以漁。三是科學技術紅利,把農技師與全球消費定製設計師結合起來,向農村導入一對一的"雙定製"技術支持。四是自然資源紅利,推動"雙定製"模式,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通過價值鏈把最優秀的生產要素導入農村土地。五是國際化紅利。通過全球消費供應鏈系統,把農產品、農村名特優產品推向全球,推向全球高端價值鏈。六是生態化紅利。通過"三社"平台和"雙定製",打造中國農業的全球綠色製造品牌,推動農村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實現青山綠水、金山銀山。
五、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推動"三位一體"模式的數字化轉型,促進農業治理體系現代化。
11月1日,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介紹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有關情況時指出:要鼓勵勤勞致富,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把數據納入生產要素,其實反映了數字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極為重要的支柱。有效的數據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許多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
中國的供銷社、信用社、農民合作社擁有大量的數字資產,是"三社融合"發展的巨大財富和收入來源,"三社融合"聚合平台設計數字託管與確權系統,通過全金鍊+區塊鏈管理數字資產,為"三農"發展賦能。
(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AM7pW4BMH2_cNUgPu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