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也許是肝火犯胃!
肝火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是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現的證候。多由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寒邪內犯肝胃而發病。
肝火犯胃有哪些臨床症狀?
一、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或見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黃。
二、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則見情志鬱悶,善嘆息,或煩躁易怒,胸脅脹痛。
三、肝氣橫逆,氣滯於胃,胃氣上逆,則表現為胃脘脹痛,呃逆噯氣。
四、氣鬱胃中生熱,可見吞酸嘈雜,舌苔可為薄白或薄黃,胸脅胃脘疼痛劇烈,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紅苔黃。
五、火氣灼傷肝陰,耗傷胃津,有脅肋隱隱作痛,胃脘脹痛,飢不欲食,口乾,大便干,舌紅少苔或中有裂紋等陰虛表現。
六、肝氣犯胃,氣滯不行,日久影響血液運行而致血瘀,脅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針刺,甚則損傷脈絡,而見嘔血黑便。
怎麼調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名方《左金丸》它是出自《丹溪心法》卷一。為瀉火劑。具有瀉肝火,行濕,開痞結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胃,漕雜吞酸,嘔吐脅痛,筋疝痞結,霍亂轉筋。
照例看看他的組方:黃連、吳茱萸。
很意外,就兩味藥?但不要小看了這兩味藥,為什麼?
其實肝火犯胃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反酸燒心。胃酸燒心是怎麼來的?
很簡單,有人生了氣,肝鬱氣結,氣結而化火,肝火橫逆犯胃,造成一個肝火犯胃的情況。
黃連能清心火,清胃火,清肝火。苦寒清大熱,清內熱,吳茱萸起到辛開火降的作用。辛溫有小毒,它能夠溫肝散寒,引火歸元。
劑量也很簡單,黃連:吳茱萸是6:1,大量的苦寒藥,稍配一點辛溫的藥,在中醫里這叫反佐,清掉火而不損傷陽氣。
為什麼用它?
肝胃同調,吳茱萸溫肝,能夠促使肝的調達。
辛開苦降,辛就是吳茱萸辛溫的作用,它能夠往外往上。苦降就是黃連。
6:1的比例對火熱為主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