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湯》,方子雖好,非瘀血致病請勿嘗試

2019-11-14     五行健康辯證

你有沒有如下症狀?

頭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裡熱(名曰燈籠病)、瞀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俗名打嗝)、 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乾嘔、晚發一陣熱。

這是王清任《醫林改錯》中所列之血府逐瘀湯所治症目十九項。以上症狀皆可用血府逐瘀湯調理。

血府逐瘀湯有多神奇?

一、什麼是血府逐瘀湯?

方歌:血府逐瘀歸地桃,紅花枳殼膝芎饒;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勞。

血府逐瘀湯為理血劑,出自《醫林改錯》,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本方由桃紅四物湯化生而來,不僅可化血之瘀滯,又可降氣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可繁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氣機暢通,從而諸症皆除,故名「血府逐瘀湯」。

二、血府逐瘀湯有什麼用?

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郁遏不升,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且有定處;胸中血瘀,影響及胃,胃氣上逆,故呃逆乾嘔,甚則水入即嗆;瘀久化熱,則內熱瞀悶,入暮潮熱;瘀熱擾心,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郁滯日久,肝失條達,故急躁易怒;至於唇、目、舌、脈所見,皆為瘀血徵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氣止痛。

臨床用於解決心理問題(瞀悶、急躁、俗言肝氣病),睡眠障礙(夜睡夢多、不眠、夜不安、小兒夜啼),其次是頭痛、胸部不適(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面色不華等。

三、血府逐瘀湯

組方: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殼、甘草、柴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

方義:

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藥。

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藥。

生地、當歸養血益陰,清熱活血;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藥。

桔梗並能載藥上行,兼有使藥之用;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藥。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本方廣泛用於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種病證。

綜合本方,不僅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之鬱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而又生新,合而用之,可作為通治一切氣滯血瘀之方。

臨床應用以胸痛,頭痛,痛有定處,舌暗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為辨證要點。

因原書本方主治病證多達19種,臨床表現多樣化,故臨證時較難掌握。辨證時要牢牢把握血府血瘀的五個方面:疼痛痛有定處;情志的改變;胸中異常感覺;發熱失眠;血瘀之舌脈,則辨證施治有章可循。

需要注意些什麼?

由於方中活血祛瘀藥較多,非確有瘀血之證,不宜使用。

孕婦忌用。

凝血功能障礙、口服抗凝劑患者慎用。


※重要提示:

1、圖文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切勿自行配藥,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2、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3、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p4TZ24BMH2_cNUgID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