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在入海口形成崇明島,為何黃河攜大量泥沙,卻沒形成沖積島?
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
長江和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地位卻是不一樣的,在唐朝之前,黃河流域一直都是經濟中心,但是到了宋朝之後,經濟中心開始南移,長江流域開始變得富裕起來。而作為兩條大河,在長江的入海口形成了沖積島-崇明島,而黃河有大量的泥沙,卻沒有在入海口形成沖積島,這是為何?
一般而言,河流在匯入大海的時候,都會形成一個三角洲,因為在入海的時候流速一般都會變慢,而水裡攜帶的泥土就會逐漸沉澱,慢慢的形成陸地、小島等,然後隨著河流的繼續衝擊,就會形成一個三角洲一樣的特殊地形,但是每個河流的情況不一樣,形成的三角洲也是不同的,主要和水量、含沙量沙、流速等有關。典型的三角洲分為: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
崇明島
崇明島的形成
長江入海口是屬於潮控三角洲,換句話說就是受到潮汐的影響形成的三角洲。長江在東海入海口,水中的泥沙慢慢沉澱,最開始的時候是在河口的兩岸,其實如今的浙江靠近上海部分地區和上海就是這樣形成的,而東海地區的潮汐作用是很強的,而起還是半日潮,半天就會漲潮一次,每天有兩次漲潮和落潮。
所以隨著潮汐的影響,長江的河水流向會受到潮水影響而改變,簡單的說就是長江平時是向東流的,但是漲潮的時候被潮水頂著向南偏,落潮的時候又向北偏。而長江的衝擊力沒有潮水強,所以就會被截斷成兩股河流,所以只能繞開兩邊向東流。而在河水和海水的交匯處,就會形成一個緩流區,隨著泥沙的沉澱,崇明島就是這樣形成的。
黃河入海口,圈中黃色部分為泥沙
黃河入海口屬於河控三角洲
黃河入海口和長江入海口不一樣,黃河入海口是河控三角洲,意思就是在這裡,河水的力量是決定性的,黃河在這裡形成什麼樣地形是由黃河說了算的。為何呢?因為黃河中攜帶著大量泥沙,而海水的力量沒有黃河大,擋不住黃河,所以河水不會改道,還是沿著原來的方向流入渤海。
這就導致了黃河中的泥沙一部分進入渤海,大部分沉澱在岸邊,是不會沉澱到河流中央的。所以就會導致黃河入海口沒有島嶼形成,但是形成了大片的陸地,而隨著黃河不斷的衝擊,陸地面的不斷的向著海里擴大,如今山東東營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黃河形成的。而在武看來,東營的面積還是會繼續變大的。
所以黃河入海口沒有形成島嶼,但是卻帶來了大片的陸地。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黃河的不穩定性,歷史上黃河經過了多次的改道,入海口也是變了很多次,最早的時候黃河是在滄州入海的,之後改成天津,現在就是東營。而反觀長江沒有這方面因素,所以才導致形成兩種不同的現象。